我,美国核武专家,杨振宁师姐、却从美国跑到中国,放了一辈子牛

提到美国人,也许大家的印象是资本家、世界警察、说一套做一套、唯恐天下不乱地“搅屎棍”。

客观上来说,这种说法是偏激的、以偏概全和不客观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好”的人,也有“坏”的人。

今天说的,就是一位出生于美国的女核物理学家,她是美国曼哈顿计划中鲜有的女性科学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武器实验室当费米的助手,还是杨振宁的师姐。

有这样科学造诣的人,本应在美国享受优越的待遇,从事科学研究,争取诺贝尔奖。

但是她却选择了来到中国,并且在中国扎根了半个世纪。

这半个世纪中,她为中国奶牛饲养和农业机械化进程贡献了力量,也成为最早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士。

她到底是谁?又为什么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国?

伊利诺伊州的女学霸

1921年10月20日,一个女婴出生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州,邻居和这家人的亲戚、朋友都为女婴的诞生而感到高兴。父母给这个女婴起名为琼·辛顿,谁也没有想到,琼·辛顿后来居然成为了影响世界的科学家。

琼·辛顿的父亲名是塞巴斯蒂安·欣顿,从事律师工作,据说也是儿童攀爬架的发明者。母亲名为卡梅利塔·欣顿,从事教育工作。

以当时的美国情况来看,琼·辛顿出生的家庭,算得上是不错的社会阶层,父母的从事的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

琼·辛顿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学习就比较努力和上进,成绩一直都非常不错,她不能让律师和教育家的女儿成为别人的笑话,一直以此激励着自己做学校里最厉害的学生。

她父母从事的工作可以归结于社会科学,虽然琼·辛顿的社会科学类学科的成绩都不错,但相比之下,她却更喜欢自然科学,其中她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就是物理。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琼·辛顿对于物理的热爱,让她在物理学习方面拥有不断的动力,在全部掌握课本里面的知识之后,她已经开始了“超前”的学习。

课间和课后的时候,她会找到物理老师,和物理老师探讨一些物理问题。在老师看来,她更像是自己的同事,她的问题都提得非常好,在许多物理知识方面,还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每次和她讨论,物理老师都觉得非常的愉悦,这看起来像是一场学术交流!

从帕特尼中学毕业之后,琼·辛顿来到了本宁顿学院学习物理,并且非常顺利地获得了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拿到学士学位的她仍然没有停止对物理研究的脚步,又继续到来芝加哥大学深造,在1944年那年成为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女物理学博士。

绝密的“曼哈顿计划”

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正面临着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这次严峻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各种矛盾突显。

除此之外,法西斯主义登上了世界舞台。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得到疯狂的滋生。

无独有偶,纳碎党也发展成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最大的政党,阿道夫·希特勒通过一系列手段,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体制,同时为了实现其野心,更是不断的加强军事方面的储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国多次凭借“闪电战”战术获得了胜利。

战争打的不仅仅只是战术,也是背后科技、经济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德国在军事方面的投入非常的阔绰,从二战时期德军的武器装备就能够看得出来。更加令人害怕的还在后面,根据可靠情报显示,1937年年初,德国开始执行“铀计划”,倘若德国顺利制造出核武器,并用于战场,那么对于世界来说,将面临着毁灭性的灾难。

在二战开始的时候,美国只是一个“看客”,甚至还通过倒卖军火大发战争财。

这时候,一个转折出现了。

从1931年日本和中国开战之后,虽然第二年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获得了阶段性的战果,但是中国人民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侵略者在我们的土地上肆虐,在中国人民心中,对于日本侵略者抵抗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

虽然在军备上和日本有着不小的差距,面临艰苦卓绝和形势严峻的抗战环境,我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因地制宜,发展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等等战术,牵制、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大大减慢了了日本人企图征服中国的进程。

日本的战争行径,遭到了美国等国家对其石油和经济进行相应制裁。

中国战场上,日本并没有如期实现其战略计划,又遭到了制裁,此时的日本,亟需开辟其他战场,对美国进行反制裁。

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日本制订了一项可怕的计划——袭击珍珠港。

自己的海军舰队遭到日本的突然袭击,4艘战列舰和2艘驱逐舰以及188架飞机遭到损毁,并且还有2400余美国人在此次偷袭中丧生。这对于美国而言,是极大的挑衅。

偷袭珍珠港之后,日本正式向美国宣战。

美国自持世界霸主,别说世界霸主,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忍不下这口恶气。

珍珠港事件第二天,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向全美国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随后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几天后,德国和意大利也向美国宣战,作为回应,美国也立即向他们宣战。

此时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无法作为“看客”了,对日、德、意宣战,也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而德国着手核研究,这让美国的科学家们非常的紧张和焦虑。倘若德国率先研制出核武器,同时美国又作为纳粹德国的敌人,德国很可能将核武器用于对付美国。

一些美国的科学家向国家领导建议,必须要赶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其中就包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

核研究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就算是对于美国而言,找不到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完成核研究所需设施的建设。当时美国核研究负责人之一布什认为,需要以军队的力量去推动美国的核研究。

于是布什给罗斯福写了一篇关于推动美国核研究的报告。恰好之前爱因斯坦给总统的报告,引起了罗斯福的重视,现在布什的报告更加坚定了罗斯福推动美国核研究的决心。

罗斯福采纳了布什的建议,将美国研制核武器的计划命名为“曼哈顿计划”,这是一项绝密计划,并且赋予了这个计划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

为了推动这一计划的落地,这项计划曾经动用了美国所有的顶尖科学家,53.9万人参与其中,投入的经费高达25亿美元。这个经费投入是之前研究任何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得到了国家总统对研究核武器的批准,并且赋予了这项研究极高的优先权和投入了巨大的经费,美国的核武研究正式步入正轨。

科学家已经预料到核武器拥有的巨大威力,为了安全起见,核武器的研究实验室选址就很有讲究了。

美国的“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曾在新墨西哥洲长大,他和欧内斯特·劳伦斯、 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等几位科学家商议之后,选择了位于帕哈里多高原之巅的洛斯阿拉莫斯作为实验室的地点。

罗伯特·奥本海默

1943年初,在之前斯阿拉莫斯农场学校的基础之上,通过更新改造而建成实验室,得益于巨大经费和人力的投入,改建工作几乎一夜之间就完成了。

因为“曼哈顿计划”属于美国的最高机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是一个除了科学家和国家领导外没人知道的地方,官方给这个地方起了一个代号为“Y地点”。

实验室建成之后,这个地方聚集了几乎全美国所有的顶尖科学家,其中包括了物理学家、工程师、化学家、材料专家、数学家、计算机工程师、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和其他领域的专家。

这样高集中度的科学实验室,目的就是要赶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核武器,让美国在二战中掌握主导权。

“原子能之父”费米的助手

恩利克·费米是著名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

他在中子轰击方面非常有研究,在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1939年,根据其他科学家关于中子被吸收后有可能会引起铀原子裂变的相关报道,费米意识到裂变的铀原子可以释放出足够的中子而引起一个链式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被应用于军事方面

在“曼哈顿计划”开始后,因为费米在中子方面拥有着世界性的权威,美国政府选择任命他为核反应堆攻关小组的组长。

1942年12月2日,他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成功攻克了核反应堆的难题,设计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

得益于费米核链式反应方面的成功,打破了“曼哈顿计划”中的巨大难题,为后续核武器的顺利研发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我们故事的主人翁琼·辛顿也曾经参加了“曼哈顿计划”,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过,并且还担任了顶尖物理科学家费米的助手。

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应用于二战,却打碎科学家的科学信仰

在军方、巨大财力、物力、人力和顶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945年7月12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完成了所有的装配工作,这是一颗试验弹,代号为“TRINITY”。这颗试验弹采用内爆式的爆炸装置,用钚做核装药。

装配完成之后,让“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们更为紧张的是这颗试验弹的试爆,倘若不能成功,那么无论之前付出了多少努力,都是无效的。

3天后的早晨5点半,在同样位于新墨西哥州的阿格拉莫多沙漠进行了试爆。

试验弹爆炸的时候,周边的山亮如白昼,甚至比正午的太阳还要耀眼得多,甚至连远处的基地都感觉到了热浪,一位工作人员回忆“热极了,就像在火炉旁一样”。爆炸后,发出了奇怪的光线,由紫色变成绿色,再变成了白色。

爆炸之后,实验室仍处于紧张的氛围之中,直到牵头负责人宣布核弹试爆取得成功。顿时间,实验室里一片欢呼雀跃,有的科学家激动地紧紧相拥在一起,有的和身旁的科学家握手道喜。

这次实验的结果,也影响到了二战的进程。

继实验弹后,实验室又研制出2枚核弹,代号“小男孩”和“胖子”。

没错,就是美军投放到广岛和长崎的那两颗核弹。

琼·辛顿作为核弹制造的参与者,看到两颗核弹在日本引爆后的场景,内心几乎崩溃了。

她哭泣着说“这并不是蘑菇云,而是被炸死的日本人”

之后的几天,琼·辛顿甚至无法入眠,一闭眼就是爆炸后可怕的场景。

在她看来,科学应该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她之前一直这么坚信着,也是她的动力源泉,而她现在看到的却是科技带来了屠戮,这是极端残忍的,也是极端不人道的。

重获新生

此时科学信仰崩塌的琼·辛顿非常的迷茫,情绪也极其地低落。

后来,她的哥哥和她的男朋友跟她提到了中国,在他们的口中,中国是个美好的地方。

于是,琼·辛顿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以及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机遇,来到了中国。

1948年,她终于踏上中国的土地,宋庆龄专门安排人将她送到了延安。

说实话,抵达延安之后看到的景象,和美国的繁荣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但她却发现,这里的人活得很开心,他们非常的友善,而且眼睛里能够看得到光。

琼·辛顿更想到了这样美好景象背后的原因,这里人有着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就像曾经在实验室那样,但是在实验室是一部分人的信仰和目标,这里却是全民的信仰和目标。

在这里,她和自己的男朋友欧文·恩格斯特(中文名:阳早)结成了夫妻,大家为他们举办了简朴但热闹的婚礼。她也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寒春。因为寒春是科学家,于是宋庆龄安排她到延安进行农牧方面的技术工作。其中就包括饲养奶牛和更新农用工具。

寒春一头扎进了新的工作中,她说“我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喝上牛奶”。

受到周边人的感染,寒春又找回了原来的感觉,有了新的信仰和奋斗目标,此时的她和丈夫阳早专注于奶牛的培育研究方面。

1955年,寒春担任了西安草滩农场畜牧场的技术员,在她的努力下,研发和改进了奶牛青饲料铡草机,至今仍在使用。

1972年,寒春和阳早来到北京市红星公社工作,对农业机械改良和奶牛饲养机械化工作做出了贡献。

当时中国的条件有限,牛奶管道的洗涤和消毒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她和丈夫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成果,这项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北京市政府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二等奖。

获得荣誉之后,他们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他们两又继续思考,在奶牛的成套设备以及牛场的设计等方面是否还能有突破。毕竟是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找到答案,同样不久后便有了研究成果,获得了机械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003年12月,寒春的丈夫、工作上亲密无间的助手阳早不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2004年8月之后,我国开始实行“绿卡”制度,因为寒春的突出贡献,她成为“绿卡”制度之后第一个获得了中国“绿卡”的老外。

失去了人生的伴侣,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寒春极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又投入到了奶牛饲养和农业机械化工作中去了。这是她和丈夫曾经共同奋斗的“战场”,这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目标,她要用自己所有的精力,继续他们共同的梦想!

这样的人,何其的伟大,2009年,寒春夫妇入选了中央电视台2009年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然而,年龄和病魔是这般的残忍,2010年6月8日凌晨,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噩耗传来,国家部分领导对寒春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对她在奶牛饲养和农业机械化工作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曾经她处在人生迷茫的时候,选择了来中国看一看,也许她自己都不曾想到,这一来,就是在中国待了大半辈子。虽然放弃了美国物质优越的生活和物理方面的科技事业,但她却重新找到了信仰,并且不孜不倦的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


参考资料: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爆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美国   中国   曼哈顿   费米   阿拉   核武   德国   核武器   师姐   科学家   实验室   计划   专家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