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埔一期共产党员的最终归宿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黄埔一期的共产党员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中有的成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有的英勇捐躯,有的则中途脱党,还有的另谋职业。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孙中山决定创建一所培养军政人才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的想法逐渐成型,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入学,这就是著名的黄埔一期生。

据资料记载,黄埔一期生从一开始就被国共双方寄予厚望。孙中山曾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治军方针传谕军校学员,正因为如此,黄埔军校学员入学后不仅课业繁重,而且还必须通晓各类基础军事知识。不过,苦是苦,但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1924年9月12日,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指派第一队学员护送孙中山北上,期间军校学员表现不俗,得到各方赞誉。在两次东征战役中,黄埔一期生学员逐渐崭露头角,遂成为北伐军的骨干力量。按照史载资料的习惯说法,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组建的教导团和学生军,实际上是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骨干和基础,著名的“铁军”就脱胎于黄埔学生军。

我党在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黄埔军校的学生招收。期间先后两次发布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选派进步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以此来培养党的武装骨干。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英才纷纷齐聚黄埔,共谋国家革命的蓝图。其中蒋先云、李之龙、刘畴西、张隐韬、唐际盛、陈赓、宣侠父等29名共产党员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而在校学习期间,又有57名进步青年加入我党,如孙以悰、王尔琢、王泰吉、文志文、吴迺宪、许继慎等人。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这些共产党员在革命的洪流中,也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有的在纷乱局势中决意脱党,有的去国民党那边另谋高就,还有的离开革命经营它业,最后留下的只有寥寥几人。不过,留下的都是革命的精华,除过不幸牺牲的,其他的都成为了我军的高级将领。

据资料统计,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有27名黄埔一期共产党员倒在了革命的战场上。

1925年,为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广州国民政府以黄埔一期生为基础组建东征军,对陈炯明等反动军阀发动进攻。在淡水一战中,共产党员陈述、叶彧龙、江世麟、余海滨、刁步云、樊崧华、贾春林英勇牺牲。而在之后进行的北伐战争中,又有不少共产党员倒在了战场上,他们中就有“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

1927年4月,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撕下革命面具,悍然对共产党人举起屠刀。为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一些黄埔一期生走上了武装起义的道路,他们中有的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有的在武装起义期间英勇牺牲,有的至今还了无音讯(一说失踪)。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王尔琢、蔡申熙等人面对反动派的围剿毫不畏惧,最终战死沙场。

据后来的资料统计,在国共十年内战期间,有38名黄埔一期共产党员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的还不足20岁,有的甚至还未成家立业,而面对国家沦亡的惨剧,他们选择了革命,这是何等的气魄!

时间进入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革命已呈现大好之势,各地的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令国民党反动派疲于应对。

不过,此时的中国革命却暗潮汹涌,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1931年春,因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发展,导致“肃反”扩大化,一大批红军指战员在此次运动中被冤杀。其中就有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黄埔一期生,如许继慎、孙德清、董仲明等人就以“改组派”、“第三党”的罪名被错杀。

有革命者自然也会有投机者,这样的例子在中国革命中也不少见。

1926年3月,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以后,就以“清党”为由,要求共产党员要么退党,要么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在严肃的政治局势下,一些共产党员动摇了,他们选择了退党求生。据悉,在革命中途脱离党组织,加入国民党或另谋职业的有15人,其中以宋希濂、李默庵最为有名。

蒋介石纵横天下之军事武力崛起于黄埔军校,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之光辉道路奠基于黄埔军校。被誉为“军中骄子”的黄埔一期生在黑暗年代里抱团发光,为新世界的诞生献上了赤龙红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国民革命军   黄埔军校   共产党员   国共合作   革命根据地   反动派   蒋介石   国民党   归宿   骨干   学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