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种民歌,它广泛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宁夏等西部省区,被誉为大西北民歌之魂,歌唱形式散漫,也叫作“漫花儿”。
西部歌王王洛宾青年时的梦想是去巴黎学音乐。1938年,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从北京辗转来到了西北大后方宣传抗日。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下榻山中小旅店的老板娘唱起当地“花儿”。一首热情奔放的民歌,被她唱得百折千回,王洛宾听得如痴如醉:西北音乐如此美,还去什么巴黎……
花儿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植物,把山歌誉称为“花儿”,在世界山歌中独树一帜,无限的热爱之情尽在其中,也凝聚着“花儿”之乡人民伟大的创造性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花儿是流传于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等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2006年,花儿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这里,“花儿”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表达与情感宣泄,那些炽热滚烫的“土味情话”带着“花儿”的芬芳、渗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如痴如醉。甘肃音乐人段兴华的作品“花儿”,是中国音乐第一次把“土”的“花儿”,与年轻人们喜欢的“电音”“说唱”结合,形成音与词的冲击力,将“花儿”原本的魅力放大,让它不只是在田间地头、花儿会上和直播间响起,而是要让更多的人听到“花儿”、了解“花儿”。就像歌词中所唱的,这首作品是一首民间音乐的“推广曲”。
花儿
演唱:段兴华
作词:段兴华、西北民歌
作曲:段兴华、西北民歌
诶哟~
八仙的桌子上(呦呦)
吃一杯尕美酒(呦呦)
都说现在花儿没人听
土了吧唧的过时东西无人问津
年轻人都用手机听音乐听流行去相亲
大叔大妈才在花儿会上谈感情
深夜里作为传承人也常反省
从诗经里流传千年的赋比兴
做些什么才能唤醒大家的眼睛
那种打心锤锤儿的魅力我先唱一曲你听
摘下个月亮当镜子~
临夏的手抓西宁的蒜
银川的姑娘最好看
维了个联手见不上面
心肝花儿就分成了两半
诶哟~ 花儿诶哟~
阿姐你来,我把你想了~
其实花儿牛掰之处不止于曲调
花儿唱家最擅长freestyle
年轻人们喜欢西方说唱那一套
可国风赋比兴里有压不完的韵脚
尕妹是阿哥的牡丹花
一天想你着把饭吃不下
钢刀哈拿来着着头割哈
不死是哎哟就是这个唱法
摘下个月亮当镜子~
临夏的手抓西宁的蒜
银川的姑娘最好看
维了个联手见不上面
心肝花儿就分成了两半
诶哟~
八仙的桌子上(哟哟)
吃一杯尕美酒(呦呦)
怎么样子吃来着叶子青呀老汉
酒不醉来嘛(呦呦)
段兴华
中国民主同盟会甘肃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优酷综艺《中国潮音》嘉宾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音乐剧《花儿与少年》男主角
我写过许多音乐作品,但心里一直有一颗民间音乐的种子。当今社会,许多年轻人不喜欢传统民间音乐,觉得土和不上档次,他们更喜欢通过手机进行网络娱乐,民间音乐受众越来越窄。作为一名西部的音乐人,同时也是“花儿”的传承人,我觉得应该为它做点什么。偶然的机会,因为一首歌曲,我有幸收到优酷综艺《中国潮音》的邀请,参加了节目录制,来的嘉宾都是在国学与潮流融合上有所思考的音乐人。导演组鼓励大家做一些自由组合、即兴创作的实验作品。我想把人们认为所谓“土”的地方小调,融入最“潮”的音乐形式中去,于是改编了民歌“泪蛋蛋”,也就是将常听到的“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融合进了潮音。现场效果很好,获得了栏目导师和导演组的认可,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肯定。节目播出后,反响也非常好。受此鼓舞,我又和甘肃省博物馆合作的说唱作品:《铜奔马》,这是一首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网络销量极高的文创铜奔马形象写的一首作品,我在歌曲开头加上了民间小调“尕老汉”,其中“三十两的白银买大马”刚好和铜奔马契合,作品上线后,播放量持续攀升,一度冲到了QQ音乐电音榜第6。有了这两次尝试,我决定在我的作品中,民间曲调不再是一些点缀,而成为主角,于是这首《花儿》诞生了。
我认为,文化自信,首先要从本土的音乐开始建设。提到东北,代表是二人转;提到江苏,就是评弹;提到陕西,就是秦腔;相对而言,甘肃的“花儿”的知名度在全国还不高,所以我写了这首作品,这是我的爱好,是我的擅长,也是会一直做下去的一件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