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炼成的(三十)—五帝

作者:史毅

一、黄帝

黄帝,与传说中的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和共祖。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祖先,也只能追溯到5000年前的这两位。据说黄帝是华夏汉族的始祖,炎帝是其他民族的始祖。由于年代久远,无法具体厘清,故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华民族统称炎黄子孙。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号有熊氏。”

有资料说他长生于姬水,又改姓姬,姬水发源于陕西。如果把陕西视作中方,则蚩尤所居为东方,应为现在山东一带;而炎帝在西方,应为陕西以西的区域。

史书中说: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这个神农氏,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另两位是伏羲和女娲。他们的传说在《史记》中少有记载,我们只知轩辕之时神农氏的统治已经衰落,取而代之的为轩辕。

《史记》中还提到了一位炎帝,这个炎帝和神农氏是一个人呢,还是两个人?从《五帝本纪》中看,应该是两个人。我们已知,除了神农氏,还有三股势力:西方有炎帝,中部有轩辕,东边有蚩尤,他们各居一方,是为部落首领。

当时,各部族之间相互攻伐,战乱不止,而神农氏已经无力征伐以平息战争。"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轩辕氏打了两次大仗,时间长达十余年,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立了帝号。第一仗是和炎帝开战。《五帝本纪》记载:

"炎帝欲侵凌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第二仗是和蚩尤开战: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这两仗打完之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轩辕杀了蚩尤,打跑了炎帝,取代了神农氏,方始立为黄帝。

据说炎帝向北方逃跑了,是否可以据此推测,华夏北方少数民族均为炎帝后裔?

轩辕为何称黄帝?史书中说,他有土德之瑞,故称黄帝。

二、颛顼帝

黄帝有二十四个儿子,得其姓者有十四人。黄帝正妃嫘祖所生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其后代皆有天下。黄帝死后,昌意的儿子高阳立为帝,是为颛顼,颛顼是黄帝孙子。

我们比较一下黄帝和颛顼帝所统治疆域的情况。黄帝时: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颛顼帝时:

"北至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

颛顼帝比其祖父黄帝的地盘显然扩大了。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形成对立局面,并没有完全平定下来。直到颛顼时代才达到各民族的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颛顼对中国区域进行了明确规划,确立了九州。

颛顼性格沉静,城府颇深,有雄才大略,善于疏导而精于政事,养育贤才以治理地方,观察天象地理而制定历法,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对水利、农业有很大贡献。他依靠鬼神来设立教化,诚心祭祀天、地、祖三元神。他还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颛顼帝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岁逝世,葬于濮阳。他的功绩犹如日月,百姓仰之。

三、帝喾

颛顼帝死后,黄帝的另一个儿子叫玄嚣,玄嚣的孙子高辛继帝位,被称作帝喾。《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能看得出来,司马迁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将他于民间的采访,忠实地记录下来。

颛顼死后,帝喾年三十岁继承帝位,以亳地为都城,即今天的河南商丘,在位七十年,探索天象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深受百姓爱戴。

我们已知黄帝举荐的几位大臣:风后、历牧、常先、大鸿。帝喾继承曾祖遗志,也是唯才是用。他发现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便选拨他担任射官。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帝喾命他们为乐官。

帝喾是尧的父亲,也是商、周两朝的先祖。帝喾死后葬于河南省商丘市高辛镇,陵墓占地三百多亩,被称为"中华第一陵”。

四、尧帝

帝喾死后,由其子放勋继位,是为尧帝。《五帝本纪》中有一段对尧帝的记载: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这个"万国",在《史记》记载黄帝的文字中已经出现过: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有资料说诸侯国最多时有一万七千多个。此言可以于此得到证实。就是说,在五帝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很多了。

另外,司马迁写尧帝时提到了"四岳”,这应该是对四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的比喻性称谓。具体是指:主管"东作”的羲仲,主管"南交"的羲叔,主管"西成"的和仲,主管"幽都”的和叔。统称羲和。

史书中记载的五千年前的那场世界性的大洪水,应该暴发于尧帝时代。尧帝说:

"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

有个叫放齐地推荐了尧的儿子丹朱。尧否定了丹朱,说他"顽凶,不用。"这个丹朱,本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继承帝位,而尧却将帝位让给了舜。史书中写道: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通过这个事例说明,五帝时期的"禅让制"确实存在,尧帝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

在治理洪水这件大事上,又有人推荐了共工,尧帝不同意,说"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有人便推荐了鲧来治水。尧帝仍不同意,说"鲧负命毁族,不可。"四岳向尧提议说试一试吧,除了鲧,再无合适的人选。尧只能让鲧来治水,结果九年不成。说明尧十分了解手下大臣的人品和本事,对他们能否成大事有着准确的判断。

当然尧帝也能慧眼识才。他要求大家举荐“贵戚及疏远隐匿者”,四岳说有个虞舜,"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

尧帝为了试这个人才,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又让他入山林川泽,经历风暴雷雨,但他不迷路。经过各种考验,在尧帝满意的情况下,才命舜代行天子权利,责成他巡行四海,以观天命。二十八年后,尧帝死,舜践天子位,是为帝舜。

五、舜帝

关于舜帝,毅已有一文专门论述。在此补叙舜帝谨遵孝道的故事。

舜的父亲是个盲人,舜母早逝,其父娶了后妻,生了一个儿子叫象。舜父偏爱后妻和其所生儿子,他们常想害死舜。每一次涉险,舜都能逃过,有如神助。而且"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尧帝听说后,嫁二女为舜妻,賜舜絺衣和琴,还有牛羊,并为他建了房屋。尽管这样,他的父亲和弟弟仍然不想放过他。下面是史书中的记载:

"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不得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岀,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

舜之所以几次大难不死,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人只要能克服感情用事,就会少犯错误乃至不犯错误。舜对父亲和兄弟欲害他的心事了然于胸,他不抱任何幻想,每次共事都有准备,故能化险为夷。因为不感情用事,所以也不会大动肝火,反目成仇,而是有分寸地交道,维护了孝道。这也正是尧所看重的主要之点。偌大一个天下交给你,只要有一个地方缺乏理性思维,就可能给国家造成灾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被亲情蒙住双眼。所以尧未让其子丹朱继承帝位,而是选了舜这个接班人;舜也未让其不肖子商均继承帝位,而是禅让于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涿鹿   炎帝   史记   轩辕   帝位   本纪   黄帝   诸侯   儿子   人才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