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6期学生,曾参加黄洋界保卫战,后为何成了地质学院院长

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好,如果不是投身革命浪潮之中,他可能就是一位专家教授。所谓时势造人,他在读了一段时期的黄埔6期后,就参加革命,曾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后还成为了红军将领。那么,建国后他为什么没有成为将军,却成了北京地质学院的首任院长呢?

他叫刘型,是江西萍乡人。

佃农出身的刘型,家境并不富裕,所以,他时常帮家里干些如拔草、砍柴、放牛等农活,但这一切丝毫也不影响他热爱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一直较为优秀。19岁那年,他以优等成绩考入江西省萍乡中学。

那时候正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年代,人民正在觉醒。年轻的刘型在求学时也开始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观念,所以,他思想进步较快,并参与组织进步学生组织——互助社、策群社。北伐军光复武昌后,20岁的刘型决定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6期,成为了一名军人。可是不久,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武汉分校被迫解散,因此他被组织派往萍乡搞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并建立农民武装——萍醴游击营,任党代表。

1928年春,刘型率萍醴游击营一路转战,寻找毛委员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5月终于上了井冈山,并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在1928年8月30日。当时,国民党湘赣两省敌人欲利用“八月失败”对井冈山根据地造成的困难局面,并趁红四军主力远在湖南桂东兵力空虚之机,调集四个团的力量,企图乘虚而入,对根据地发动“会剿”。

当时留守井冈山的只有31团1营和32团。时任红4军11师31团第1营第1连党代表的刘型,率部以黄洋界哨口两侧为主要防御方向,负责阻击源头方向进犯之敌。8月30日8时许,湘军吴尚部的三个团首先由大陇方向向黄洋界哨口发起攻击。由于黄洋界哨口易守难攻再加上我军早早就在他们进攻的路上插满了竹针,岗顶上也堆满了礌石和滚木。因此,整个上午,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进攻都被打退,战斗一直打到下午4时,最终在井冈山军民奋力拼搏下,敌人以溃败而逃结束了黄洋界保卫战。

此后,刘型先后任红12军第1纵队第1支队政委、102团政委,红13军第38师政委、红15军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后勤部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敌工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

长征胜利后,刘型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八路军政治学院政治处主任、359旅南下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副政委等职。

那么,投笔从戎20多年的刘型在建国后没有成为将军,却成为北京地质学院的首任院长呢?

1949年8月,刘型随军转战到湖南后,就投入了湖南的恢复的建设工作当中了,调到地方出任湖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省委城市企业部部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

1952年,国家为了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决定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成北京地质学院。主席就把在湖南工作的刘型调到北京,任命他为地质学院的首任院长。

虽说是外行领导内行,但刘型从小就是个爱好学习的人,他带头学习俄文和专业课程,终于由门外汉变成了内行,在办学上提出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意见,在全院教职员工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1年8月7日刘型院长去世,享年75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保卫战   井冈山   地质   萍乡   首任   军政   政委   湖南   北京   政治部   学院院长   学生   黄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