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佬”:行走2万里,寻访2000人,用笔填补新安江移民的遗憾

2009年1月,一本名叫《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迟到五十年的报告》问世,该书记载了新安江水电站从设想到行动的一幅幅历史画面。一位新安江移民在读这本书时感慨万分,他说:“我总觉得,我们的移民故事真的是太值得讲了,但一直都没有多少知名度,实在可惜,现在有了这本书,总算是填补了我们这些移民们的遗憾。”,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叫童禅福的“移民佬”。

新安江水电站开工那年,童禅福只有11岁。他的老家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松毛岭脚下的松崖村。松崖村四面环山,一条长渠穿村而过,村内的大巷小弄全用青石板铺砌,平坦得没有一个台阶。童氏是这里的最大宗族,童氏宗祠第一大厅的柱子要两个成年人才能环抱,雕梁画栋,极尽辉煌。

而这一切,在1959年3月25日的夜晚全部发生了改变。童禅福依稀记得当天晚上,村里召开了动员会,动员村民在20天内做好移民搬迁工作,他们来不及向祖宗道别,便踏上漫漫移民路。现如今,松崖村已沉睡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底下,成了童禅福的心底永远的记忆。其实,除了松崖村,当时从新安江街口到富春江、钱塘江,尽是白帆点点,公路上,扶老携幼的移民肩挑背扛,来去匆匆,烧木炭的大篷车不时地穿梭往来,29万移民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庞大的移民工程,殊为不易。

童禅福常想,中国的农民,是最值得信任的农民。他们是中国工业经济起步、发展的奉献者,他们也是中国工业经济起步、发展的牺牲者。新安江水库移民,便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吃苦耐劳、他们坚韧不拔、他们顾全大局。

随着年岁的增长,童禅福越来越思念曾经的老家,他开始搜集有关材料,他要把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新安江移民的点点滴滴。因为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程,是跨“一五”国家特别行动,许多文件材料都由档案馆保存。为了得到第一手翔实材料,童禅福查阅了各级档案馆,在数百万文字的海洋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除了查档案、查资料外,童禅福还辗转浙江、江西、安徽3省,走了2万多里路,从高端访问到田野调查,历经千辛万苦。凡是有新安江移民聚居的地方,他大多都去过。足迹遍及22个县近200个村子的1000多户人家,寻访了2000多人,用整整8本笔记本,记录了散落在各地的移民故事。

有人问童禅福,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把这本书写出来?童禅福说因为时间久远,很多当年亲历的移民都已经纷纷离世了,再不写就来不及了。换句话说,写这本书,其实就是变相在抢救一段历史,它是反映浙江淳安、遂安两县三十万新安江水库移民无私奉献和坎坷经历的真实写照,它是属于全体新安江移民的“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新安江   淳安县   富春江   移民   档案馆   工业经济   水电站   浙江   中国   水库   遗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