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为何却没能留下一块殖民地?


明代中国发生的哪些变迁是历史性的?



从 15 世纪开始,欧洲的殖民主义向全球伸出触角,欧洲主导的新的世界贸易体系在随后逐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被纳入了西方主导的、现代化早期发展为特征的普遍过程。这意味着,中国历史的逻辑被纳入到了直接互动的新的世界历史体系中。这个过程发生在明代中叶,到明朝灭亡的 17 世纪中叶,它的全部可能性以及对于中国的全部含义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但是,世界贸易和基督教世界性传播的浪潮已经波及中国,西方殖民者已经直接进入中国东南沿海的某些地区。


这样,明代的中国历史,就与先前的时代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它不再有相对独立地存在和演变的外部条件,它获得了一些来自外部的新鲜因素,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与此同时文明、文化根基和独立国家地位被颠覆的可能性也逐渐逼近。明代的中国人并非没有感受到世界联系的增强,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世界历史过程,更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最终将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挑战。


郑和远航开启的官方海外政治贸易活动停止,被许多史学家看作可惜的事情。但是,该远航不能长久继续,并非偶然,即使能够继续,其结果也不会与欧洲海外殖民活动相同。主要原因在于,在现代交通、通讯手段发展起来之前,一个统一国家能够有效控制的地理空间有限,超过了极限便不会持久。


15 世纪,明朝为保持对本土的有效控制,已经颇费精神,对周边的控制就更加力不从心。与本土相连的交趾,明朝在永乐后期已失去;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在永乐以后趋于松散;长城以北的蒙古瓦剌部在 15 世纪中叶敢于入扰京师地带,而且掳走了明朝的英宗皇帝;倭寇问题也在这个时候就露出苗头。这并非仅仅由于明朝软弱腐败——当时的明朝还在全盛时期,而是因为农业立国的国家对范围广大、人口稀少的非农业地区实行控制是非常难于持久的。

内地的统治秩序对于非农业定居区域并非有效,控制这类区域必须靠大规模军事驻扎和外交、军事威慑、利益安抚结合的羁縻手段,或者非常精明地运用以夷制夷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同时长期有效地控制西洋的庞大区域?明朝政府并无增加海外领土的欲望。朱元璋早就宣布对周边国家实施不征政策,那是从实际出发的。



如果明朝是商业立国,则通过有弹性的商业网络来保持在印度洋的商业霸权是可能的,这当然还需要明朝与私人商业集团形成良好的互利关系。但是,明朝以农业立国,郑和远航虽伴随贸易,却非常规贸易,整个远航活动无法在财政上自负盈亏,如何能够长期继续下去?


欧洲海外殖民活动能够长期进行,除了其他原因以外,重要的条件是,这种活动在相当长时期内主要并非国家行为,因而与国家直接控制能力关系不大。欧洲海外殖民的财力虽然部分来自君主、贵族,但以私人来源为主,政府并不全面主持海外殖民活动,其失败对政府打击不大,其成功却使政府受惠。



反观郑和的海外活动,却完全是政府的事情,所以明朝政府必须为之承担巨大的财政压力,并保持强大的军队来支撑这种海外活动。


两者相比,就可以看出它们有不同的性质。欧洲发生的是政府支持的、源源不断的民间海外殖民,明朝发生的是中央王朝实力偶尔的伸展运动。中国当时的确具备大规模航海的能力,但不具备民间自主的海外殖民活动能力,政府向海外的直接伸展则不是海外殖民的有效方式。所以,郑和航海的停止,并不是偶然的决策失误造成的,是明代中国的国家和社会体制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决定的。


大规模航海活动不能由政府组织长期进行,但私人的海外殖民和贸易并非没有发生。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都有中国移民的足迹。但是中国政府与这些商业移民的关系又过于疏远。而且,中国物产丰富,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有利可图,于是多尽量融合到土著人民中间,而不是征服和控制他们。这与欧洲人在对亚洲贸易中的处境完全不同。欧洲人在与亚洲进行贸易的体系中发现,那里有无数可以带到欧洲出卖的产品,自己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之交换,因而欧洲人认为用武力控制亚洲海上贸易体系是必要的。


总之,明代的中国人不搞欧洲人那种海外殖民活动,有内在的原因,正如欧洲人推行海外殖民,也有内在的原因。虽然后来的历史表明欧洲人的海外殖民为欧洲的发展带来利好,但是那并不表明明代的中国人也应该和可以那样做。中国的文化不倾向于海外扩展,和欧洲文化属于两类,这不是当时人的选择而是传统框架。


本文摘选自《明代的变迁》,标题为编者拟


作者:赵轶峰

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趋势如何?这种趋势与世界其他部分的变迁是怎样的关系?

是什么使中国当时没有走向足以与西方争雄的地步呢?

明末财政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引发了明末财政危机的那些严重的财政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又为什么会造成那样严重的影响呢?

为什么说明代中枢政体在其形成伊始就包含了导致自身功能破坏的隐患──内阁本身政治行为的保守软弱?

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哲学思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为何晚明的士子却常在风花雪月中与同道交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印度洋   明朝   欧洲   殖民地   欧洲人   明代   中国   海外   政府   国家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