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岗村宁次在听到投降指令后,不退兵,而是继续发起进攻?

历时14年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持续时间最长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反侵略战争,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由于本国的资源没有办法支持其继续发展,所以便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他们首先将目光放到了朝鲜。

占领朝鲜之后便将目光放到了中国,希望能够通过武装侵略占领中国,以此来打造自己在亚洲的根基,就这样抗日战争打响。抗日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相持阶段,第三阶段是反攻阶段。

其实在日本正式发动侵华战争之后,中国本有机会及时阻止日本侵略者所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不过在防御阶段中国只有共产党组织国内的爱国民众一同抗日,因为当时的国内比较动乱,虽然国民党有着较强的军事实力,在人数方面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

不过他们却想要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想要稳定国内局势之后再对外来之敌进行抵抗,这就导致日本前期的侵华行动非常顺利,东北三省原本是一个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要地,日本再开始侵华战争之后,也制定了一系列占领东北地区的军事计划

谁知由于当时中国政府的不抵抗,导致日本基本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东北三省收入囊中,极大程度上地补充了日本的军事资源,也提高了日本侵华部队的侵华士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

就这样中国和日本之间进入到了相持阶段,由于日本本土资源较少且人员有限,所以进攻中国就已经耗费了日本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

又因为战线过长导致后勤补给没有办法及时供应,这才使得中国抓住了机会,开始对日本发起进攻,双方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1945年,由于日本本土受到两颗原子弹的轰炸,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中国抗日战争也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不过日本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手中还握有80万大军,在听到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后,冈村宁次并没有下达天皇的旨意。

而是下达继续进攻的命令,虽然当时岗村宁次手中还有80万人,但是相比较于抗日武装的几百万人来说仍不值一提。再加上当时中国已经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帮助,苏联派出几百万苏联红军,将盘踞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精锐部队打得落荒而逃。

所以岗村宁次在下达继续进攻指令之后不久,他的80多万大军便损失大半。看到自己已经无力扭转战局,岗村宁次只好宣布投降,剩余的日军全部撤回日本,抗日战争就此结束。那么为什么岗村宁次在最开始并没有选择按照天皇的指令结束侵华战争,而是继续发起进攻。

首先冈村名宁次是日本侵华战争以及占领亚洲方案的主要发起者,所以冈村宁次如果听从天皇的指令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话,那就是对自己之前所有努力的否定。因此冈村宁次才没有在第一时间下令停止一切战事。

第二个原因就是冈村宁次认为,凭借自己手中的80万大军可以和中国抗日武装力量决一死战,但是他却忽略了十几年来中国部队的发展。最开始中国国内四分五裂,由于两大主要政党之间意见不合,所以才导致侵华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日本人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之后,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一同抗敌,让日军吃尽了苦头。冈村宁次作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一大罪臣,本应在战争结束之后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而且中国人民也希望冈村宁次能够受到正义的公审

谁知冈村宁次在战败回国之后,非但没有受到相关的法律惩罚,而且还涉足政治,受到了日本民众的一致欢迎和尊重。这令世界各国人民都感到不解,明明作为战争罪人,为什么还能够逃避罪责?针对这件事情,中国政府也多次向日本政府进行投诉,不过却多次被日本政府无视

总结:冈村宁次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如果他能够在最开始就听从天皇的命令选择投降的话,那么手下的几十万日本士兵就不会白白送死,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影响人类整体发展进程的战争也可以尽早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东北地区   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   苏联   无条件投降   日本   天皇   战线   中国   指令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