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制止“运动式减碳”,如何推进“双碳”工作有明确路径

十年来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水电装机等居世界第一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文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 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过去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约34%。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上一阶段承诺的自主贡献目标。

在能源结构方面,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5%,比2012年提升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6%,比2012年下降12.5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5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首次超过煤电。

在能效水平方面,过去10年,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以年均3.0%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约14亿吨标准煤。

坚决制止“运动式减碳”,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制度

文章指出,我国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仍然巨大,深刻演变的国际局势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新的挑战。

文章称:“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文章提出,应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实际出发,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关部署,科学把握推进节奏,策略上稳中求进,行动上坚定不移,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碳达峰十大行动”。

该文还强调,要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跑偏倾向,坚决制止“碳冲锋”和“运动式减碳”。

应完善“双碳”基础制度,比如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和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统筹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检测、认证体系。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统筹建立科学合理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

该文提出,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相关交易规则和核算标准,加强从业机构和重点排放企业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采写:南都记者 郭若梅 实习生 王玮 发自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产业结构   化石   温室   百分点   总量   气体   路径   强度   水电   交易规则   能源   重点   结构   制度   我国   工作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