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投资策略

1.美国为什么持续加息?

美国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科技创新的红利就进入了逐步的衰竭期,经济失去了根本的增长动力。之后几年的房地产繁荣实际上是衰退的先兆。2008年次贷危机表明美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无法持续的阶段,自由贸易的全球红利进了富裕阶层的口袋,底层人口实际生活水平已经持续原地踏步。量化宽松的政策本质上是继续强行扩大市场需求,来带动经济进一步做大。然而每一次的放水,最终都通过市场体系的网络,最终分配到了富裕阶层的口袋,进一步加大贫富分化。这导致美国政治转向极端化,两党选举争执不下,社会严重分裂。美国在新冠疫情以后再一次放水,导致了全球的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美国的实际购买力,为了维持购买力,美国需要保持汇率的强势,也就是全球资金对美元的强劲需求。

通过连续加息,美国让全球资金预期到持有其他国家货币和资产将面临越来越高的利差和汇率损失风险,从而导致理性的资金自觉进而加速向美国本土的美元资产回归,买美债,买美国房产。这样的话,美国的汇率就会持续上涨,美国新放出来的货币对其他国家进口商品的购买力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提高,从而零成本的增加了美国的国内实物财富,弥补了国内因为新冠疫情管控带来的财富损失。

2.美国什么时候结束加息?

这个世界已经不是美国来统治。按照过往,美国要加息到大量非欧美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程度,再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代理人出手救助,提出金融开放的条件,在最低位大举收购金融危机国家的资产(房产、股票、企业股权)。这一次的美国加息,俄罗斯因为已经脱离西方经济体系,不在收割之列。中国强化内循环政策,保持东亚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合作,维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被收割的程度有限。因此这一次美国的加息会带来大量收益,但不如预期。如果最终是少量中小规模经济体发生危机(比如越南),美国庞大的资金体量回流以后,外部没有足够的低价位资产供其配置,则美国的高利率政策只是单纯的提升了国内的资金成本,抑制了国内的经济需求,通过减少国内消费来降低通胀。但这必然会造成美国国内失业人数的增加。美联储就是在失业和通胀之间寻求平衡,只要加息还没有导致失业,就可以继续加息或者维持不变。否则,当资金成本过高导致需求持续下跌,失业人数增加,经济有衰退风险的时候,美国就会结束加息。

3.中国为什么打压房地产?

自98年金融危机以来,当时政府启动商业性质的地产开发,作为对抗危机激活需求的重要手段。直到2020年,房地产经历了22年牛市,一二线城市房价已经进入严重泡沫化阶段,三四五线则陷入供给严重过剩的状态。居民杠杆率从个位数,逐步增长到60%以上的高位,居民潜在消费能力被房地产抽离,社会阶层流动性降低,贫富分化加大。房地产吸纳了社会储蓄的主要部分,2021年房地产销售面积18亿平米,按人均30平米计算,可供6000万人居住,而城市化率为1%,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400万人,未来每年新增城市人口将缓慢减少,地产销售主要靠投资需求在支撑。

2021年以来,地产落实房住不炒政策,制止社会储蓄资金继续向地产流动,确保未来房地产供给量从18亿平米降至10亿平米(黄QF),进入存量供求平衡。

地产属于内需产业,在城市化率超过60%,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当前供给水平已经严重透支未来需求,一线城市一套房过千万也已经严重脱离社会购买力。鉴于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在控制资本自由进出的前提下,稳定汇率,同时开始对地产相关行业强制降杠杆,压低信贷规模,在控制烂尾风险的前提下,希望能够稳步降低开发量。同时扩容股市,放专精特新、战略新兴等大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引导10万亿以上的地产投资需求转向企业股权,进入实体经济。

真实的地产需求是中国过去20年最大的实体经济,但目前的地产在国家层面已经定性为金融推动的非实体经济,70%以上的购买需求是投资需求,是资金炒作,所以叫房住不炒。

过剩的地产产能是不能出口的,把追逐过剩产能的地产信贷资金转向战略新兴、专精特新等高端制造,就能够在全球抢占日本、德国、韩国以及美国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同时在国内实行国产替代,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员,造就1亿新的中产阶级,缓解国内贫富差距恶化和消费的萎缩,支撑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平台。

4.中国未来的地产政策?

降低城市地产供给量,特别是人口流出的三四线城市的无效供给量。对于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保持供给和需求增长的相对平衡,不过度超前开发。将地产长期利润率降低至一般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水平,降低其对高成本资金的承受能力,从而将投机或投资类资金从地产业挤出,回归地产的消费属性。

未来地产开发面积的天花板是10亿平米每年(这里面包含了新增和替换需求)。

5.中国为什么打压教育培训产业、互联网产业、电子烟产业?

教育培训产业绑架了家长,通过激化孩子的升学机会竞争,让所有的家长都花钱参加培训竞赛,结果是整体录取分数线的上调,大量的教育培训经费并没有增加这个社会的优质教育机会。通过培训制造新的不平等,不利于贫困家庭子女的阶层流动,激化社会矛盾。

互联网产业被定义为模式创新而非产业和服务创新,总体来说属于对社会存量财富的再分配而不是创造新增财富。以电商、外卖、打车服务、视频为例,均对传统的批发零售、餐饮、出租车、有线电视等产生的极大的挤出效应,通过境外资本和部分境内资本的补贴大战,打垮传统的供给商,造成新的用户习惯,进而在传统商户倒闭破产之际,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大举并购传统行业(物流、商超等是典型案例),进而形成线上线下的垄断优势,并开始提高用户收费获取垄断利润。

电商、外卖行业已经达到垄断地位,因此已经开始获取垄断利润。打车服务的垄断地位即将达成,被监管打断。视频行业垄断地位还遥遥无期,原因在于国家对媒体行业的控制,未来更是不可能达成垄断,优酷、爱奇艺已经显露颓势,如果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继续持续巨额亏损,未来会有平台倒闭风险。

在金融领域,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消费信贷和产品代销,占领了货币基金代销的主导地位和消费信贷的主渠道地位,如果没有监管介入,未来会进一步介入对公业务和资本市场业务。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不对称竞争优势在于其大数据系统的能力和对用户入口的垄断(手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清退,本质是对国有金融企业利润的维护,也是对民营互联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加速对金融业务的控制的反制。民营企业控制金融将导致巨额利润高度集中到少数民营科技企业,减少国家对金融的控制。至于民营金融做大是否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速,是否能激活经济活力创造更多增量,这个无法判断。总之监管下手直接封停,既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感受到民营的威胁,也是考虑政治正确,防范失控。

互联网被抑制还在于阿里借助股东背景和资金实力,开始对传媒娱乐产业的控制,话语权的控制,制造了一个极有威胁的前景,即资本寡头和权贵联手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经济,左右政局。

电子烟产业作为出口产业得到国家出口退税扶持。但是烟草作为国内最稳定的税源之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电子烟在国内销售的前提是能够扩大税源而绝不是侵蚀和缩小税源。如果电子烟口味和成分能够达到成瘾性,并逐渐获得一些新消费群体,甚至成为部分群体的主流,那么必然会面临国家监管。要么是国家参股控制,要么是加税和价格管制,总之不能侵蚀税源。

8.中国为什么大力发展芯片、新能源汽车、专精特新等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军工、5G通信?

中国要发展的产业,是能够给经济带来增量的产业,是能够在国际市场抢占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的制造业企业市场份额,以及在国内能够对美、日、德、韩等实现国产替代的产业。这些产业在中国的科创板、北交所、港股科技板块上市,吸纳从房地产撤退出来的10万亿级别的投资资金,将创造数千家新上市公司和数万家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带动5000万到1亿以上的人口成为新的中产阶级,吸纳未来10年中国毕业的1亿大学毕业生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自己解决,中国无法实施日本的搭车模式,更没有能力和条件实施美国的剥削其他国家的模式,中国的高端制造满足中国自己的社会升级,同时带动更多的中东、非洲、拉美国家继续他们的工业化进程,走出收入陷阱,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产业升级,这是中国崛起的唯一路径,也是必然结果。

9.中国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地产价格下跌。

地价下跌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及政策应对:

地产限价/房住不炒——投机需求减少——地产成交下滑——地产价格下跌——拿地积极性减弱/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地产投资下滑——部分购房群体开始断供/地方城投平台从土地整理获得的利润减少,还息能力出现问题,借新还旧的模式无法继续——城投存量土地价值下跌,资产负债表恶化,美元债及境内企业债开始出现违约潮——基建加杠杆能力减弱,叠加地产拿地和开发投资负增长,整个投资由正转负——制造业70%以上的需求来源于地产关联行业,因此整个信贷需求下滑——上市公司整体营收转弱,股价受到抑制——银行坏账持续增加,上市银行出现历史上少见的亏损,国家增发特别国债,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增资,以购买和剥离坏账30万亿,大量银行被破产兼并,再保险机构和存款保险机构保证社会不出现挤兑和中小储户存款不受损失——大量债权被转换成股权——出台房地产税,替换原有的土地财政成为新的税收来源——地产在恐慌性杀跌后需求开始企稳,从2021年销售额18万亿降低到每年稳定10万亿——地产巨雷精准爆破完成,未酿成系统性恐慌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经济停止下滑,重新进入中速增长区间

10.如何解决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

短期:遏制财富加速向先富阶层集中的趋势。

中期:引导先富阶层的资金向国产替代及高端制造业转移,繁荣资本市场,扩容20~30万亿,扶持创新,在未来10年创造1亿高端就业机会,吸纳解决1亿新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引导财富分配从金字塔形向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转变。

长期:逐步实行房产税、遗产税、捐赠制度,私立大学制度,持续补充养老基金,从6.4万亿增长到100万亿以上。限制公务员扩编和隐性福利、使用法律手段打击严惩灰色不合法收入。引导社会精英进入财富创造领域,而非参与存量财富的分配并加剧社会分化。

11.怎样选择投资策略?

每个投资个体都可以自由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层面则是以中华民族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个人利益不得与之冲突。中华民族的利益,就是中国的现代化的完成和中国成为发达、文明的现代强国。个人做投资可以完全自利,也可以没有理想,但要考虑到这个民族是有理想的,这是一个外在约束。看新闻联播炒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中国最终会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现代发达经济体,也必将在未来10年、20年形成类似纳斯达克的长牛走势,长期3000点的阶段,随着优质资产的大规模进入和地产关联资产的稳步退出和风险处置,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转入趋势性上涨,未来股指到6000、9000、12000点都是可以期待的。只要目前存量的200万亿贷款的底层资产逐步实现转换,银行股的PE估值翻3~5倍并不过分。互联网产业的吸血效应使中国的批发零售业、旅馆业、餐饮业都提前变成了夕阳行业,对互联网的纠偏有可能会释放草根经济的活力,让互联网回归其提升效率的工具地位,而不是通过恶意补贴成为垄断者。

无论投资还是投机,选择顺势而为风险是最小的。要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前景保持坚定的信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美国   中国   需求   资金   未来   产业   社会   国家   经济   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