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干咳,燥邪伤肺怎么办?老中医的养生之道

深秋的季节,天气变得干燥寒冷,一不小心便会感冒咳嗽,出现口干鼻燥、咽喉肿痛、干咳少痰的问题,这是秋天特有的——燥邪侵犯人体所致。“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之为"秋燥"。

六淫学说:

中医有六淫学说,指自然界有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之为六气,六气通常不致病。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抵抗力降低,机体不能适应,六气就会导致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称之为六淫。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秋天是干燥的季节,天气干燥,树叶干燥

燥邪伤肺有什么表现:

燥为秋季主气,五行属金,对应肺脏。秋季肃敛气候干燥,人体容易感受燥邪而发生疾病。

中医认为,燥邪容易损伤津液,造成阴津亏虚、脏腑器官失于濡养的病变。例如出现口渴咽干、干咳少痰,甚至出现皮肤干涩皲裂,鼻眼干燥,大便干燥等表现。

秋燥可以诱发那些疾病?

1、 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2、 急、慢性咽喉炎;

3、 急、慢性支气管炎炎;

4、 急、慢性肺炎;

5、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秋季早晚温差巨大,最易感冒

如何预防秋燥?


1、 及时添加衣物

秋季温差较大,中午可以穿短袖,晚上可以穿羽绒服,所以一定要适时地增减衣物,尤是老人孩子抵抗力比较低的人群更要注意。

2、 做好个人防护

疫情时代,出门口罩必戴,不但可以隔离新冠病毒,也可以让吸入的冷空气更有温度,所以秋冬戴口罩有利于预防秋燥。

3、 饮食果蔬调摄

秋季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滋润之品,比如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雪梨、甘蔗、荸荠、莲藕、百合等食物;要少吃辛辣、燥热之品,比如辣椒、胡椒等。

4、保证充足的睡眠:

《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敛,早起以适应阳气的舒张,现代研究证实,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养生。

5、保持适当的运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体只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选择适宜的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拳,每周运动3~5天,不能不动更不能过度运动,劳逸结合最重要。


秋燥的中医治疗:秋季气候有偏寒、偏热的不同,所以秋燥有寒燥和温燥两种

1、 寒燥

表现:恶寒无汗、轻微头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等;

治法: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选方:杏苏散

组成:杏仁 苏叶 半夏 陈皮 前胡 枳壳 桔梗 茯苓 甘草 生姜 大枣

应用:本方为凉燥代表方,亦可用于风寒感冒、风寒咳嗽

杏仁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2、 温热

表现:口渴身热,鼻咽干燥,干咳少痰或无痰,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治法: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选方:桑杏汤

组成:桑叶 杏仁 沙参 贝母 栀子皮 梨皮

应用:本方为凉润止咳的代表方,多用于温燥和风热咳嗽口渴、咽干、鼻燥明显者。

霜降以后的桑叶称之为霜桑叶,具有清热祛风止咳的作用

总结:四季气候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样,春天要防风、夏天要避暑、长夏要燥湿、秋天要润燥、冬天要防寒,所谓顺时养生就是这个意思。

扩展阅读:

1、震惊!感冒居然可以诱发3000多种“不治之症”;

2、中医眼中的新冠肺炎,解读中医治疗瘟疫的思想;

3、 中医眼中的新冠肺炎,免疫风暴=上火,为何中药没有抗药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秋季   桑叶   养生之道   杏仁   口渴   肺炎   称之为   干燥   气候   中医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