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麻黄山,是闻名宁夏的麻黄山


黄草长的半米高,可是这个家是个功劳一世的家。家的主人姓曾,生于1902年,卒于1986年。


这是有记载以来的第三世的主人曾全忠,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卒于1953年),解放战争时期曾担任定边县蔡记茆乡主席,一生务农,晚年时期上白云山老爷山守庙,吃斋念佛,享年73岁。妻子:孙氏,生于1879年卒于1958年,享年79岁。

曾全忠一生生育三子二女,现在他的后代五百多人,

曾全忠的三子曾守业

曾守业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卒于1987年3月)享年84岁一生务农。李氏生于(1898年卒于1985年9月9日)享年85岁,一生务农。

曾守业的一生可谓是艰难困苦的一生,生于的孩子多,生存下来的孩子有七男二女,还有限制于当时社会的医疗水平夭折了几女,一生中孩子就生有十几个,那时都是大一点的领小的,穿的衣服有披破被子的,有穿羊皮的等,我的爸爸是他们姊妹中的最小的男孩子,


我的父母亲

父亲曾文俊生于(1941年3月8日卒于2012年4月23日),享年71岁。母亲包氏(生于1945年9月19日卒于2018年11月11日)享年73岁。小时候因为姊妹多,家庭困难,十几岁没有穿的衣服,更没有穿过鞋子,十多岁时,只能穿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没有裤子穿,十四五岁放牲口,只穿一件上衣,出门外面就蹲在耕地的墒沟里面遮住下半身,光着脚丫子,导致到后来三十岁左右两只脚地板都是鸡眼,走路异常困难。十六岁开始上学,在盐池县的苏堡子上过私塾,在盐池县城上过财校,我们家距离盐池县城现在的距离是(公路)一百二十四公里,过去是翻山越岭的走,保守的说也有八九十公里,那是只能靠两条腿走。想起父辈们的点点滴滴可是有多心酸啊!就这样他们依然顽强拼搏的生活。

提起我的母亲包氏,那更是心酸无比呀!当时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国家都是起步阶段,要啥没啥?可是母亲参加劳动,缝补衣服,做鞋纳帮,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要养家糊口,因为爸爸在行政村工作。家里的一切繁杂事务都由妈妈一人来承担,家庭人口又多,上有八十高龄的爷爷、奶奶,下有我们姊妹四个,两个小的妹妹还嗷嗷待哺,妈妈是一年四季没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不要想得白天休息,就连晚上她都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我刚记事时,每天晚上我睡到无论啥时间睁开眼睛,妈妈都在做鞋底子,因为八口人穿的衣服鞋子都出自妈妈一人之手,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她针线活更紧张的时候,因为她的性格过于好强,不想让别人家的大人、小孩过年有新鞋穿而她家的八口人有其中一个没有新鞋穿。衣服更不用说,把大人的衣服拆了,布料翻过来在改成小孩子穿的衣服。那可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呀!现在的孩子他们不敢想我所说的是真是假。

父亲中共老党员,七十年代担任行政村赤脚医生,干过畜牧兽医,生产队会计,九十年代担任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知道后来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办法工作,他的一生更是由于孩童时期的生活所迫,缺衣少穿,到了中老年是浑身病痛折磨,脚上的鸡眼、小时放牛羊没有穿衣服导致的成年后,从我记事起,他一年四季都是在胃痛中艰难度过,胃痛一到阴雨天气,那更是疼痛难忍,反酸,没有好的医药,就大把大把的吃小苏打,小苏打吃上他还适当的好受点。哎!时代造就一代人。他们为他的下一代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现在姊妹四人,过的生活要说幸福也还不敢说有多幸福,可是比起爷爷辈和爸爸辈的生活,那可就是天壤之别了,这些都离不开先辈们艰苦卓绝的付出的劳动成果。他们为我们创造的条件,可是他们早早的离开了我们,这可就是人们常说:子欲孝而亲不待!

我们现在后继有人,我们的后代现在有打工的,有军官,有上班的,只可惜:子欲孝而亲不待呀!子女们父母在时,多问问父母亲的生活、身体。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盐池   小苏打   麻黄   鸡眼   生产队   行政村   享年   宁夏   姊妹   衣服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