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步骤,让孩子爱上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什么是独立思考?

这个问题就算是成年人也有可能没法马上做出回答,但是在思考这个答案的时候,我想大多数成年人是在进行独立思考的,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大多数的回复是,我不知道,老师没教过。

可见独立思考是弥足珍贵的一种能力,在现在这个社会,它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什么呢?那天我跟朋友聊天、读他的书,就发现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公共话语空间的消失。

什么叫公共话语空间的消失呢?

就是我们过去讨论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在报纸上,在电视里边,这个叫作公共话语空间。

所以能够参与讨论的这些人,都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说服别人,才能够打动别人,才可以选择自己的立场,去表示赞同或者反对。

但是,因为现在看报纸、电视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手机里选择发言,选择拉黑,选择屏蔽。

最重要的两个工具,就是拉黑和屏蔽。

为什么这两个东西很重要呢?因为一旦有了拉黑和屏蔽以后,你就发现人们没有耐心听别人讲,你跟我讲一大堆大道理,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直接拉黑。

这样的结果会造成一个东西,叫作信息茧房。各位想象一下,一个人周围被一个蚕茧包裹起来,你生活在一个自己的信息茧房当中。你每天通过拉黑和屏蔽给自己选择了信息的来源,你只和与自己有同频共振的人交流,然后在同样的群里发言,表达着同样的意思。

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独立思考变得越来越少。

移动互联网带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但并没有使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更加科学,更加耐心地去看待问题,反而让我们变得非常不耐心。

你去看那些短视频下面的留言,大部分人就是留一句难听话,然后转身就走了。因为我可以骂你,但你没法骂我,我是隐藏在暗处的。这种缺乏研究、缺乏能力、也不用负更多责任的表述方法,使得我们的公共话语空间变得越来越少。

这就让我想起来伏尔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自己独立思考,并让他人同样享有这样做的特权。”那与它相对的,独立思考的反面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保持敌对,我们愤怒,我们自以为是,不同意见之间矛盾重重。

一生中,骗你最多的人绝对不是别人。我们最应该小心的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骗自己的机会要远大于别人骗我们的机会。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完整的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怎么构造的。

第一步叫作提出问题。

首先,我们看到一个话题,或者看到别人的一个意见、观点的时候,我们得能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来自哪儿呢?来自好奇心。好奇心是打破刻板印象的武器,而人类的历史的推动,就是被一个一个的问题所带动起来的。比如说,爱因斯坦提出过一个伟大的问题:如果人坐在一束光上旅行会是什么样?

人怎么会坐在一束光上旅行?但是爱因斯坦说,如果你坐在一束光上旅行会怎么样呢?从而开创了相对论。牛顿说,这个炮打出去,飞了很远才落地,如果把它再拔高一点,速度再快一点,它会怎么样,最后牛顿算出来总有一个速度它是可以形成第一宇宙速度(物体绕地球飞行做圆周运动时,所要达到的速度),它能绕着这个圈转,不掉下来。这就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

所以,问题比答案更令人受教。为什么呢?因为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意味着你承认自己不知道。

第二步叫作收集证据。

收集证据里边又分三步:

第一个叫作寻找信息。就是你先去找,把与此相关的信息尽可能找来。找来以后第二步叫建立联系。看这些信息之间互相有什么联系。大家看,凡是探案类的电影,墙上都会有一张图,图上每个人身上钉一个小图钉,然后用一个线拉来拉去,这叫作建立联系。然后,第三步叫作从联系中得出结论。这个是我们收集证据的过程。

获得证据的方法有以下几类,你可以观察、采访、找人专门去问一问,阅读、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搜索、调查、投票,看看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开讨论会、实验,还有历史记录等等。

第三步叫作评估证据。

收集了这么多的证据以后,接下来来评估证据。

评估证据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第一个叫作重要性。就是这个证据重要不重要,这个证据的来源值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第二个叫作准确性。这个证据是不是做了非常严肃的研究,有没有多方的验证,有没有同行的评议等等;第三个叫相关性。这个证据和我们要论证这件事,有没有关系。

第四步叫作产生好奇。

接下来,产生好奇。就是你拥有了这些证据以后,你就需要思考,你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奇呢?那么首先是思考其他观点,有没有别的可能,是不是真的。

这时候我们要小心,有很多东西都是相同证据,但推导出不同的观点,这个很正常。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觉得说一定是他证据作假,他才能够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其实不是。有时候真的未必需要证据作假,只是他选择证据的角度不同,或者他解读这个证据的方式不同,就能够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

第五步叫作得出结论。


判断清楚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之后,最后一步叫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当中,推理和证据是基础,有很多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此刻得出的结论未必代表着它不能改。如果说,你今天给我讲批判性思维,那你用批判性思维得出的结果肯定就是对的。这其实不可能,因为人类历史上所有事情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突破,不断进步的。

牛顿为什么了不起?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但是牛顿告诉你,这只是一个假设,牛顿从来就不认为有一股真正的力量,把你摁在这个地球上,不是。他说这是一个模拟。牛顿说,我用引力这个方法只是模拟,让大家能够理解这件事。

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确实不存在引力这样的东西,而是有更复杂的原因。所以,我们要能够接受结论被颠覆,因为那只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之内得出的结论。

得出结论的时候,要考虑你的价值观,人确实很难做到完全公允,因为你有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将决定着你愿意得出哪一类结论。比如说诚实、善良、健康、守法、守时、信用,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价值观,根据你的价值观,得出你愿意支持的结论。

我们全民,尤其从小孩子开始,就应该学习和训练批判性思维,这是能够伴随我们一生的能力。

我们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就是展开自我成长的过程,当你的结论是错误的时候,认错、道歉、承认,让自己进步。当你伤害了别人的感情的时候,虽然你赢了,虽然你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你伤害了对方的感情,就感情这件事情和好,就感情这件事情道歉,因为那跟观点是两回事。

我是歌手皓凡,我在头条分享育儿知识,如果您对养育孩子有困惑,欢迎您来看看我的文章。有问题给我留言,我们一起陪孩子成长。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分享给您的朋友们,也许您的分享可以解决他们多年的育儿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爱因斯坦   批判性   屏蔽   价值观   证据   结论   步骤   观点   过程   能力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