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所有人骂晦气,却揭开死亡真相,治愈1.7亿年轻人的精神内耗



你有没有那么一刻希望一直躺平?或者希望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一个废物?


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觉得人生毫无意义?甚至希望自己离开这个世界。


一开始,不想工作躺平了一年多的三悦也是这样想,可当她被母亲赶出家门,在大姨的介绍下来到殡仪馆担任遗体化妆师的工作,在这里她逐渐认识到生死的分量,曾经那些消极悲观的情绪仿佛也忽然失去了意义。


事实上,没人可以剥夺你对死亡的意愿,但上天却总能轻易剥夺你对生的渴望.....活着很难,躺平也并非易事,但唯有知道怎么体面地迎接死亡,我们或许才能懂得,无常的消逝中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遗憾。



三悦有了新工作

Life and Death


“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让想躺平的人躺平,让想卷的人卷,想佛的人佛。虽然没有给社会创造价值,可我们也没给谁造成过伤害。”


这是最近国产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中的经典台词,无数网友的心声仿佛一下子就被击中,屏幕弹幕上刷满了“世另我”。



三悦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她大学学的是舞台设计,毕业后在剧院实习是第一名,可还是连着被三家剧院拒绝。


拒绝的理由简单却冰冷:她是个女孩。



她心灰意冷,干脆在家躺平摆烂,屋里堆满了没扔的泡面和垃圾,阳光也被她拒之窗外,整日躺在床上看着手机呵呵傻笑。



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看不过去,好心的语言中却夹杂着三悦难以承受的“暴力”:


“天天刷这破手机,我就不明白了,这手机到底是能让你长一斤肉呢,还是能让你挣一分钱呢?我跟你说,你再这么下去,你就完了你!”


三悦表现得一脸不在乎,她从小到大听惯了母亲的“养女无用论”,此刻的她极度厌世,觉得妈妈既然不爱她,何必还要生下她呢?



被母亲赶出家门后,她跑到天桥看着车流,对大姨说出了这句话:死对我来说,万一还是个解脱呢?我身体一歪,万事皆空。


她想过自杀,可怕疼,也总是在思考: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遇到来殡仪馆拍纪录片的导演秦伟并得知他是肺癌晚期时,她发出由衷的羡慕:


“我也想死,但我怕疼、怕丑,没勇气自杀,这时候谁要来跟我说,我肺癌晚期,活不久了,那我肯定平躺下来,什么都不做,再也不用挣扎,不用强撑着精神头活下去,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一个废物,简直不要太幸福好吗?”



但当大姨带她见识了真正的死亡,当她进了殡仪馆做了遗体化妆师,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活人和死人时,三悦逐渐意识到:活着还是不错的。


看完这部剧,豆瓣4万人打出了8.4的高分,B站更是打出9.6的高分,还拥有1.7亿次的播放量,他们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好的国产剧。



那些被戳中的年轻人,或许也曾遭受过社会的毒打,或是体会过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亦或是正经历着三悦同样的“丧气冷漠”......


生活的真相或许残忍,但如果能看清真相还能继续热爱生活,这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勇敢。


而生命的意义,可能就像三悦转正时说的这份工作的意义一样:让去的人安心去,让活着的人安心活。


哪怕活得很苦,也希望能让人生的遗憾少一点,再少一点......



三悦一开始也很嫌弃“遗体整容化妆师”这份工作。


遇到完好的遗体还好,只需化妆就好;遇到残缺的遗体,你需要清洗、缝合、处理断肢.....



除了要面对视觉上的考验,他们还要承受外界的异样眼光。


打车没有司机愿意接单,租房总是被拒,兼职直接被炒......


同事娅男说,进了殡仪馆工作后,她不再和朋友握手,也不和他们说再见,更不会参加别人的婚礼,就连找对象也只能内部消化......


三悦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秦伟去世后给她留下的小狗:礼物。



养活它需要钱,眼前这份工作虽然不被人待见,但她愿意为它坚持打这份工。


可死亡的摆渡人,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三悦第一次觉得人在死亡面前那么渺小,是从遇到修手机的沈浪开始的。


他十七岁就辍学进城打工,与父母一道供养还在读大学的妹妹,可惜厄运专挑苦命人,上一秒他还在给三悦修手机,下一秒他就突发心梗变成了一具冰冷的遗体。


老家的父母赶过来送儿子最后一程时,看着儿子冰冷的遗体悲痛欲绝。



生前他曾给妈妈打电话说,想念小时候盖的棉花被了。


可这些棉花攒得太难太久,他还没等到盖上新的棉花被,就被老天夺走了生的希望。


遗体火化之前,妈妈将崭新的棉被盖到他身上,被子上繁花锦簇,“儿啊,雪白雪白的棉花被,冬天盖上去,一点也不透风,软和地很。”



三悦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禁开始思考:“这就是死亡吗?蛮横到不讲一点道理的死亡,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一个会先来?身为普通人的我们,究竟应该做点什么,才能抵抗面对死亡时的那份巨大的虚空呢?”


同事娅男选择写遗嘱,并建议三悦也写,她却嗤之以鼻,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值得我牵挂的人呢?


但下一刻,她忍不住给好久没联系的妈妈发了条信息,那是她向妈妈和解的信号。



而殡仪馆里,仍在不间断地上演着形形色色的生死大事。



殡仪馆送来了一位老太太,浑身疤痕,身上还藏着很久远的弹片。


三悦原本要把她的遗体送去冷藏,却被一个闯进来的老头抢走,所幸路上遇到小四川及时拦截,可被撞倒在地的老头却仰天哭嚎,并不停锤脑袋,让三悦疑惑不已。



几天后,公安局打来了电话,老太太的神秘面纱也由此缓缓揭开。


这位老太太名叫刘美兰,是一名随军慰安妇受害者,而那晚来偷运遗体的老人,是刘美兰当时生下的孩子。



老人说,村里的人对他们非常照顾,经常会慰问帮助他们,但那段黑暗的日子就像一根扎进心里的刺,越扎越深,越扎越痛。


老人进城后把她接了过来,日子过得红火,刘美兰却始终不敢静下来,她会做些虎头鞋摆摊去卖,就是怕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她的遗物有一把砍刀和一封遗嘱,砍刀是她晚上睡觉前放在枕头下保护自己的,每次做了噩梦,她都会把它拿出来一通乱舞。



而她的遗嘱也只有寥寥一行字:等我死了,把我捐出去,不穿衣服,让人看到那些伤,忍了一辈子,不想再忍了。



殡仪馆准备给她举办一场告别仪式,三悦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以前都在想,怎么让往生者走得漂漂亮亮的,拼命地替他们的遗体修饰遮掩,这一次却要想,怎么才能让她受过的伤显眼一些,让祭奠她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是什么样的勇气,让她写下这样的遗言,这些被岁月包浆的伤疤下面,又隐藏着多大的痛苦与挣扎。”


发之前她犹豫不决,既害怕朋友圈的人歧视她的职业,又害怕没人愿意来参加仪式,可发出去那刻,看到很多人的支持,三悦第一次理解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裸露的伤疤,不一定是羞耻的证明,也可能是勇气的勋章,爱我的人并不会因此而讨厌我,至于那些不了解我的人,也没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告别仪式上,刘美兰四周被鲜花围绕,她腿上的伤疤裸露在外,脸上的表情却再无半分痛苦。


可那些日日夜夜纠缠她的噩梦,仍在不同人的身上轮回上演。


格格曾经说过,她不会在告别仪式上哭,可这次没有忍住,她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被钢琴老师任涛性侵的噩梦,仍在时时刻刻纠缠着她。



她没敢告诉父母,也从未向朋友倾诉过,之所以选择在殡仪馆工作,是因为她可以向往生者倾诉。


弹幕上有很多和格格一样不幸的女孩。


“我也是。”

“我也遇到过,忘不掉的。”

“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更惨烈。”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但真的,无意间就会想起来。”



她们和格格一样不敢告诉任何人。


但格格是幸运的,父母从她的异常反应中读懂了任涛曾对她做过的恶事,他们没有选择息事宁人,而是给了格格无限的爱和支持,这才没让格格成为下一个“房思琪”。


人来到世上,似乎就注定要留下遗憾,有主动的,也有被迫的。


魏宁凯,属于后者。


父母对他寄以厚望,魏宁凯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个懂事的孩子。


生日时,他要的礼物不是心心念念的游戏机,而是唐诗三百首;大学选专业,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园林专业,选择了在父母眼里有前途的计算机;毕业工作做了程序员,他每月会固定给父母打生活费。



与他朋友圈营造的积极阳光的形象不同,魏宁凯的躯体和灵魂其实早就开始崩坏。



因为通宵加班改方案,他生生熬出了肺病,顶着“乖孩子”的压力,他甚至患上了抑郁症,结果最后因为吃药过度产生幻觉,不幸车祸去世。


父母赶来,看到他的另一个手机发的朋友圈,颓丧、崩溃的情绪溢于言表,这才明白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竟然成了压垮他的稻草。


可这一切的幡然悔悟,都组成了人生巨大的遗憾。



葬礼后,三悦把魏宁凯的备用手机修好后还给了他的母亲,却接到了一通“入职电话”。


电话里那边传来的是好消息,说他面试的园艺师通过了第三轮面试,并被正式录用,这边魏宁凯的母亲却是崩溃大哭。



弹幕上有人说,死了也是解脱。


可这通能够改变他自己人生的电话,他曾经对成为园艺师的向往和热爱,还是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三悦突然意识到,人生的遗憾就是那些未能成行的愿望,如果不去做,可能会永远无法弥补。


她开始和自己的妈妈和解,不仅回家吃饭,给妈妈和继父订了婚纱套餐,还向继父道歉:有你陪着我妈,我觉得挺好。



和解,是她选择减少遗憾的一种方式。


曾经格格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她觉得羞耻不安。


可当她在送父母离开后,马路边的气球突然飞向了空中,她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眼睛里有了释然,也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



看着气球不断飞远,三悦也突然领悟到:


一个人一生中遇到倒霉事的概率都差不多,不同的是,好的家人会给我们力量,帮我们走出绝境,让我们任何时候,都有回家的底气和重新开始的勇敢,但不管好与不好,要飞的终于飞了。


对于死亡,中国人总是特别避讳,他们认为不提,就可以永远不用面对这些事情。


但避之不提或许只会酿出无尽的遗憾。


既然我们始终无法躲过死亡,但最起码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让自己少些无法弥补的遗憾。



这部剧的最后,招三悦入殡仪馆的高馆长被查出胰腺癌晚期。


对三悦而言,他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总是保护着爱犯错误的自己,可如今,她却要看着自己亲近的人在自己眼前慢慢消逝。



比起住院治疗,高馆长选择去实现一些自己尚未成行的愿望。


他在殡仪馆空地做了树葬,在广场跳舞,拍生活的点滴,和自己的妻子说“我爱你”,最后还在妻子的成全下和初恋跳了最后一首探戈......



弥留之际,他平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死神的降临:


“想吃什么赶紧多吃点,想做什么事就马上去做,有喜欢的人了,马上就表白;有讨厌的人,就立马绝交;有想去的地方,快去买票......”


死亡固然可怕,可活着的人,不管正在面对什么,都要继续去实现生活中的那些未完待续啊。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

B站:《三悦有了新工作》、豆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内耗   大姨   殡仪馆   晦气   遗体   真相   所有人   遗憾   年轻人   母亲   父母   妈妈   精神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