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残华为,干翻李宁,攻击比亚迪,境外资本的手段究竟有多恐怖?

2022年5月,莲花清瘟“夸大宣传”事件;

2022年6月,比亚迪“新车自燃”事件;

2022年9月,李宁“日本和服”事件,

还有至今没有缓过劲来的华为、白象,以及一息尚存的汇源、雪花膏等。几乎“国潮”每一次事件,都能掀起一股舆论狂潮,矛头剑指民族企业,部分人以“抵制”“退市”为口号,大有“一棍子打死”“杀之而后快”之势。

以“莲花清瘟”事件为例,其实从连花清瘟的官媒来看,从未自诩可以预防新冠。背后的真相是其7.1元/盒的抄底采购价,远远低于竞品国外某药额2300元/盒,成本高低立判,而且进口药在产品和功效上也并无竞争优势。试想,如果我们通过舆情淘汰了连花清瘟,那么以后便宜药品会越来越少,高价药将逐渐占领市场,这也是国外资本的惯用套路,先用大枣喂消费者,用大棒打击民族同类品牌,最后割韭菜。

再来看昔日的世界通信5G行业领军品牌华为,为了攻击华为,一方面,境外资本不惜赤膊上阵,买通各路所谓“专家“和水军,从国家安全唱衰到产品质量问题,从产品技术抹黑到员工工作环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另一方面,直接掐住芯片咽喉,非法扣押人质,不留企业一口生存的气息,直接将华为打回了4G时代。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警惕。纵使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一定问题,产品质量存在瑕疵,但是我们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去考虑分析,有问题就改,犯了错误就道歉赔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情节不是罪恶滔天,改错态度积极,就不能一棍子打死。

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在不同领域持续攻击民族品牌,这已经超出了市场竞争的范畴,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每一个消费者应该擦亮眼睛提升辨识能力,保护优秀民族品牌。

从1949年到今天,我们百年品牌少之又少,一个品牌的生存和成长是非常不容易的,反观当下,从中华牙膏到南孚、娃哈哈,一批批中国民族品牌倒在了国外资本的枪口之下。被收购吞并的“国货之光”,往往是企业家赚得盆满钵满,留下的是一片狼藉的企业员工和任人宰割的中国市场。

反观当下,根据抖音发布的《 2021 抖音电商国货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电商国货品牌销量同比增长667%,平台国货占有率高达89%。“国潮”的崛起势不可挡,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背后,是一批批民族品牌的强势崛起,品牌是企业资产,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象征。只有把民族品牌扶持起来了,才能提升综合经济实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国外品牌才会真正尊重中国人。

当然,政策支持、重视质量、优惠价格、做好服务是品牌崛起的基础,希望广大网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提高辨识度,不要为不良舆论推波助澜,一起构筑起意识形态的“长城”防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华为   资本   国货   棍子   市场竞争   境外   手段   国外   民族   事件   恐怖   品牌   企业   李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