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尚书郑钧,通德堂号来历

根据则是《济宁直隶州志》和《济宁县志》,根据这两部史料,白衣尚书故里为郑钧庄,也叫东郑村,直到1927年该村庄名称都存在,在城南十里。其二,该文章考证了东郑村现在的位置为也就是唐口街道与北湖许庄街道交汇处,也就是现在的李集所处的位置。其三,该文分析了白衣尚书祠的位置,根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可知白衣尚书祠在城东十里,也就是现在的接庄镇蒋屯村。其四,该文还考证了白衣尚书墓地,“郑钧墓,汉议郎,给尚书俸,任城人,有墓在州北十里铺”。其五,白衣堂名称最早出现在《济宁县志》卷三3页,西南隅有街道白衣堂。而该街道上有白衣观一从《济宁直隶州志》这本书记载。白衣堂最早有孔子弟子郑邦宗祠所在地。

而另一篇文章则是《直言敢谏、孝廉贤能、后世尊崇让千年廉吏成当代勤政教育活教材》,来源于东方圣城网,该文是张九韶著述,记者李朕葳整理。在文中,张教授反思了之前的观点,指出白衣堂并非郑钧的故里,而在现在的太白湖新区附近。

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任城县县衙大厅的墙壁上,激情挥毫写下《任城县厅壁记》,颂扬济宁:“白衣尚书之旧里,土俗古远,风流清高,贤良间生……”那么,在甚少夸人的李白看来,这贤良之士究竟所指何人?为何得到如此之高的赞美之辞?

被称赞的正是东汉名士——“白衣尚书”郑均。关于郑均的史载其实并不是很多,据《后汉书》记载:“郑均字伸虞,东平任城人也。少好黄老书。”但根据相传的故事,他有以下几点优点:一是廉洁。二是顾念手足之情。郑均哥哥去世后,没有留下多少遗产,郑均又承担起抚养家境贫寒的寡嫂及其孤儿的责任。对照顾寡嫂及其侄儿可谓尽心竭力,倾尽家财抚养。

在教育家人守廉奉公方面,郑均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正面典型。因着廉和孝,以“举孝廉”为己任的地方官员都很敬重他。但他做官的事件过程颇具戏剧情节。据说,州、郡官府招聘他出来做官,他却称病在家,不肯应召。东平郡守一定让他出山,派任城县令突然到他家里,好说硬逼,郑均最终也没有屈从。为了摆脱纠缠,郑均偷偷逃到濮阳躲起来。公元78年,司徒鲍昱召他到朝廷做官,他不得不应召,司徒在东汉相当丞相的高位。但由于“直言”,郑均和司徒的关系并不和谐。

尚书世禄;通德名门。(上联典自东汉郑均,章帝赐尚书禄终其身。下联典自东汉郑玄,广开门衢,曰“通德门”。白衣尚书郑钧是孔子弟子郑邦18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尚书   东平   白衣   司徒   济宁   孔子   孝廉   县志   东汉   来历   街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