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中药“圣药”,4种生活中常用

上回黄药师介绍了几种中药“圣药”:

中药里有很多被称作“XX圣药”的药,这个“圣药”,不是你在网上搜到的那个意思。古代人描述东西比较夸张,但你可以吸收其精华而用之,“圣药“是指在某一种功效上作用非常突出、数一数二的中药。

比如生姜称为“呕家圣药”,是指生姜用于各种呕吐,效果很好;

当归称作“补血圣药”,是说当归的补血效果数一数二;等等。

今天黄药师跟你聊几个比较典型的中药“圣药”。

1、生姜——“呕家圣药”

生姜

生姜被称为“呕家圣药”,是从唐代开始的。生姜广泛应用于多种呕吐、嗳气和呃逆等症状,这类症状都有一个原因——胃气上逆。

《本草衍义》:卒发呕逆者,嚼生姜二三片可止。

生姜药性偏温,长于降逆止呕,也有暖胃的作用,所以对胃寒引起的呕吐,效果更好,单用捣碎,或者直接嚼着吃,或者放到粥里喝下,都可以。

姜粥

对于其他类型的呕吐,生姜也可以配伍使用。

如脾胃湿阻引起的呕吐,可配化湿药藿香、紫苏等;

脾胃虚弱引起的呕吐,可配补脾胃的人参、白术等。

2、当归——“补血圣药”

当归

你有没有想想过,当归为什么叫“当归”?

有一种说法是:“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意思是当归“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是最常用的兼有补血、活血两种功能的中药。

自古以来,对于血虚证,当归常作为主药使用。

中医讲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脉,当归能用于肝血虚、心血虚、心脾两虚、气血两虚,以及血虚血瘀的病症。

当一个人出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及指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女子经血量少色淡、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血虚的情况。

补血时,当归常配熟地、白芍等养血补阴药,如补血名方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药配和,补血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

四物汤

3、白芍——“养肝圣药”

其实养肝的药有很多,为什么偏偏白芍是“养肝圣药”呢?

中医讲,肝欲酸。补肝要用酸味。

白芍味酸入肝,味甘能补,一方面能把养肝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又能酸收泻肝。

白芍

肝藏血,养肝主要是补肝血,白芍常在补血方中充当养肝的作用,比如前文说的四物汤

肝主疏泄,就像将军一样杀伐决断,容易暴虐。阴和阳有互相制约的作用,肝阴少了,肝阳就会不好好呆着,向头顶上跑,即肝阳上亢,会出现头面部一系列症状,如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血压升高

白芍平抑肝阳,能够把上亢的肝阳给收回来,加上它又有止痛作用,因此常用于头痛、头晕、高血压等症状。比如有个中成药叫归芍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当归+白芍,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黄芪——“疮家圣药”

黄芪我们知道它是用来补气的,但它托毒生肌、敛疮的功效却少有提及。

疮痈,就是外表皮肤被感染形成的脓肿、溃疡,如果脓包很大还不溃烂,或者溃烂后很久都不愈合,都与自身的正气不足有关,这时就可以用黄芪

黄芪

黄芪可以促进伤口破溃、愈合,黄芪还有一个作用,能够升阳气,阳气可以把创口的“毒气”托顶出去,所以叫“托毒生肌”,这是别的补气药鲜有的作用,所以被称为“疮痈圣药”。

疮痈后期,气血不足,溃疡久不收口,黄芪可以与人参、白术、当归等补气血的药配伍,一同起到温补气血、敛疮生肌的作用,使创口不不至于溃烂、腐败。

你还知道哪些中药“圣药”?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自黄药师健康手记。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欢迎您关注、点赞、转发,我们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圣药   中药   血虚   白芍   白术   黄芪   当归   生姜   气血   作用   常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