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特务沈醉的第一任妻子:是正厅级,后来嫁给了李克农上将外甥

年轻时的莫耶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一位“红色才女作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甘肃日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正厅级);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的莫耶。


更为传奇的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号称“军统三剑客”之一,被戴笠视作自己亲传弟子、军统最年轻少将的沈醉;而她第二任丈夫则是新中国开国上将李克农将军的外甥,兰州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方唯若将军(正军级)。


而她与沈醉的儿子在1949年时随学校迁到了台湾,后来成了一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最后以中校退役后移民到了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莫耶


01、


莫耶,原名陈淑媛,笔名白冰、椰子、沙岛,1918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乡。她的祖父是一名缅甸归国华侨,而她的父亲陈铮则是国民党方面的一名团长。


不过莫耶的父亲并不是国民党嫡系,和当时许多军阀一样,是一个打着国民党招牌的小军阀;莫耶的父亲势力最庞大的时候也不过1000多人,地盘儿也就是一个县,而且很快就在军阀混战中失败下野了。


1933年,心向进步的莫耶在学校里创办了一本进步杂志《火星》,当时已经下野经商但内心依然想着东山再起的陈铮担心女儿给自己闯祸,就给莫耶关了禁闭,还是莫耶的母亲偷偷给了她18块银元,而莫耶也拿着这18块银元去上海闯荡。


到了上海后,受过中学教育的莫耶很快就找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为了表示和反动父亲决裂,莫耶改名白冰。顺便说一句,1941年莫耶的父亲与二哥因为参与到了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被冤杀了。


莫耶在工作之余认识了当时《中央日报》社的一名记者陈仓,两人很快就擦出了爱的火花,很快,两个年轻人就走到了一起。


但是追求进步的莫耶万万没想到,她的爱人陈仓其实就是国民党军统系统内最受戴笠欣赏的“少壮派”特务沈醉。


年轻时期的沈醉


02、


沈醉早年的经历和莫耶颇有相似的地方,他也是看不惯当时中学还搞“父父子子”的封建礼教,挑头组织同学去请愿,要求换掉老顽固校长;结果校长没能换了,他反而被开除了。


沈醉被学校开除后,家里人担心他学坏了,于是打发他到上海投奔姐姐与姐夫;如果当时沈醉的姐姐与姐夫是地下党,那么沈醉肯定也就去延安了,可惜他的姐夫是戴笠的重要助手,军统创始元老之一的余乐醒。于是,沈醉顺理成章地就被姐夫介绍进了军统。


沈醉在军统没多久就被戴笠赏识了,戴笠年轻的时候也因为不满封建礼教被学校开除过,看到与自己经历相似又朝气蓬勃的沈醉,很是喜欢,久而久之,甚至把沈醉当做了自己的学生。


沈醉也做过一件让戴笠非常骄傲的事情:沈醉受戴笠重视后,戴笠的好友,上海大流氓杜月笙就想要收沈醉当门徒;杜月笙为了收沈醉当门徒,也是开了大价钱,直接送给沈醉一辆进口敞篷跑车当见面礼,要知道那可是1930年代。这份礼,放在今天和直接送一套“汤臣一品”的房子没区别。


其实当时戴笠与杜月笙正处于互相利用阶段,军统人加入青帮,青帮人加入军统都很常见,沈醉如果收下这部汽车并且成了杜月笙的门徒,戴笠也不会说什么;但是沈醉想着戴笠的“知遇之恩”,硬是把这件礼物退给了中间人,婉拒了杜月笙的招揽;这让杜月笙大为吃惊,后来还把这件事当趣谈告诉了戴笠。


戴笠听完内心极其骄傲,专门把沈醉从上海叫到南京和他单独吃一顿饭,以表示对沈醉“忠诚”的奖励,也从这时候开始,沈醉在军统内部走上了升迁“快车道”,在抗战时期更是成了军统八位处级大特务之一;说句题外话,如果戴笠没有出事,那么戴笠的接班人肯定是沈醉。


沈醉也就是在上海期间与莫耶相识相爱的。


沈醉与第二任夫人粟燕萍


03、


沈醉与莫耶相爱的第二年,两人爱的结晶就诞生了,此时的沈醉是真心想和莫耶结婚的,于是沈醉正式的打报告,请求戴笠批准他与莫耶结婚。


没想到因为沈醉是戴笠最喜爱的“少壮派特务”,所以戴笠派人去调查了一下莫耶的背景,戴笠很快就掌握了莫耶的情况,莫耶的家世还行,就是思想太过于“进步”,于是戴笠不批准沈醉与莫耶的婚事。


而此时,自觉已经在上海文坛闯出了一片天地的莫耶回到福建东乡探亲,当时莫耶并不知道沈醉在国民党内部“前程远大“,还以为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记者,结果莫耶的母亲坚决不同意莫耶嫁给沈醉这个“小记者”。


要知道当时莫耶的家族在福建安溪县真算得上是“土豪”,莫耶的父亲是“安南永三县壮丁联防总队长”、大哥是金东乡联保主任,次子陈廷俊为同榜保长兼第三分队长;因此,嫌弃沈醉“小记者”倒也正常。


莫耶到没有把父母的反对放在心上,反而坚定了她要和沈醉结婚的念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人在上海的莫耶立刻就决定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剧第五队,因为这个队伍的目的地是延安。


莫耶希望沈醉和自己一块到延安去,此时沈醉不得不向妻子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国民党军统成员。但是沈醉没有告诉莫耶自己的真实姓名以及自己在军统“前途无限光明”。


而知道沈醉身份的莫耶大失所望,此时还不知道沈醉真实身份的莫耶只觉得和丈夫“道不同不相为谋”,她把两人爱的结晶交给沈醉,自己则义无反顾的去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莫耶与丈夫方唯若


04、


来到延安后,莫耶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延安的剧社舞蹈队出演的抗战题材的集体舞,大多出自莫耶之手。


1938年一天傍晚,她与郑律成在延河边散步,即兴创作出后来广为流传的《延安颂》。


这首诗歌很快被郑律成谱曲排演,在一次晚会上,演出后受到各方的认可和喜爱,从此《延安颂》响彻中国大地。


其实这一时期,由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关系,莫耶和沈醉还能保持着通信,沈醉还是希望能说服自己的妻子回心转意;但是对于莫耶来说,她想要的不是爱人,而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莫耶越来越觉得和沈醉在思想层面分歧太大,没什么话说。


两人的通信也从最初的半个月一封变成了一个月一封、三个月一封、半年一封,最后变成了一年一封。


到了这个时候,沈醉知道自己该放手了;更何况此时戴笠也知道了他和人在延安的莫耶通信,把沈醉叫过去大骂了一顿,勒令沈醉必须与莫耶分手。


就这样,沈醉与莫耶从此彻底分手,一直到莫耶去世,两人都再没有联系。不过莫耶一直到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第一任丈夫陈仓原来就是国民党军统将级大特务沈醉;而沈醉则一直都知道自己第一任妻子白冰就是陈淑媛,也是莫耶。


新中国成立后,沈醉为了保护莫耶,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不透露自己第一任妻子莫耶的情况,因为他知道,与自己的这一段感情会严重影响莫耶的事业发展,他不愿因破坏莫耶的事业。


更何况莫耶本来就对他的真实身份一无所知,如果突然让莫耶背负“国民党大特务前妻”的身份,那么这对莫耶也是很不公平的。


后来沈醉与军统特务训练班的学员粟燕萍结为了伴侣。


而莫耶在工作中与八路军120师的宣传干事方唯若相识、相恋,后来两人因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从此陪伴彼此终生。


老年的莫耶


不过方唯若也对莫耶有所隐瞒,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很久,她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是开国上将李克农将军的外甥。


1986年5月7日,莫耶在兰州病逝,享年68岁;1995年3月18日沈醉在北京病逝,终年81岁。


莫耶与丈夫方唯若的合葬墓


唯一遗憾的是沈醉因为莫耶选择延安而没有选择自己,所以对莫耶给自己生的儿子并不待见,常年让这个儿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抗战胜利后沈醉又安排他考上了住校的航空学校,1949年,沈醉的长子随航空学校迁到了台湾。


根据兰台查阅相关资料,有一种说法是沈醉和莫耶的这个儿子后来在国民党空军服役,最后以中校退役,之后在1970年代选择举家迁往美国。


以上就是沈醉与他第一任妻子莫耶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军统   特务   安溪县   延安   妻子   外甥   姐夫   上将   国民党   上海   丈夫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