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后的两次立功-记抗美援朝奉贤老战士王生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回想起那熟悉的旋律,抗美援朝老战士王生根热泪盈眶,时光虽已过去70多载,但他心中的记忆却永远不会磨灭。近年来奉贤区开展“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寻访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前往奉城镇洪东村柴场六组王生根家访问,他小心翼翼地拿出珍藏了大半辈子的“和平万岁纪念章”,一边反复擦拭,一边讲起了在朝鲜时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 赴朝上战场 -

王生根生于1934年12月,1949年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土改工作并担任民兵小队长。1952年12月,年满18岁时正赶上抗美援朝,他义无反顾地应征入伍。1953年3月6日,部队从东北驻地乘火车夜间直达朝鲜平壤后持续行军奔赴前线,王生根在部队曾两次荣立三等功,1957年2月入党。从3月7日至7月底的近5个月,他在朝鲜战场上参加行军训练,挖坑道等随时准备参加战斗,直至朝鲜停战后回国。

王生根告诉笔者,他所在的部队是志愿军六十四军一九一师五七一团三营八连,后编入二营五连(教导队)一排一班,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没进过学堂门的王生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赴朝时部队的宣传口号是“誓把敌人赶到太平洋”。1953年3月7日清晨,满载志愿军部队官兵的列车安全到达朝鲜平壤,战士们便下车分散隐蔽,直至天完全黑下来后开始行军,那次夜间行军一直坚持了一周时间,持续向前线挺进。 “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必须坚强勇敢,在朝鲜战场上部队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只能是晚上行军,身上背着60多斤的装备,一宿要走百余里路,遇到下雪时得将棉大衣翻过来穿(因为棉大衣的里子是白的),下雨天,无处躲雨,浑身上下全淋湿。夜间行军也会遭到敌机轰炸,部队专门服从志愿军总部发射的防空信号弹指挥,期间我们有两个晚上碰到了敌机轰炸,其中有一个晚上就碰到过两次,敌机过来时就投照明弹,把附近的地方照得比白天还亮,连地上有根针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时我们班有位战士竟被吓昏了,敌机飞远后仍旧没有爬起来,我向班长汇报后马上催促他一起参加行军队伍。在行军途中我们看到处处伤痕累累战火弥漫,到处都是深浅大小不一的弹坑和房屋被炮轰后的废墟,我们部队属于第二防线,到达部队驻地后,主要是训练、开挖坑道和修筑工事,随时准备等候上级下达命令上前线参加战斗。”王生根回忆说。

1953年7月27日连长去团部开会,回队后约下午四时马上传达,在连部大会上连长高兴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敌我双方高层谈判已达成停战协议,今天夜间七点停战已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可以回祖国去了。 而之前的每天黄昏,连队的所有伙食品等物资必须搬进部队总仓库,而且兄弟部队已上前线四天四夜了,这次该轮到我们部队了,大家早已作好上前线参加战斗的一切准备。

7月28日这天,朝鲜老百姓不是像以前的欢迎,而是改为欢送志愿军回国了。“抗美援朝”历时3年的战争终于宣告结束,那是王生根和全体志愿军终生难忘的一天。“之前的好多天,志愿军所有的炮弹齐往敌人阵地发射,每天要打好几个小时。然而那天早上感觉特别奇怪,我们看到汽车白天在马路上跑,因为以往白天汽车不会这样自由行驶,再也没有听到枪炮声了,中午时从收音机中收听到停战的消息,大家都高兴得眼泪全落下来了”,王生根说。这天部队步行一天一夜来到杀里安火车站,然而听消息讲,昨天晚上有一架美机向北飞去时炸毁了前方的铁路桥梁,现在志愿军工兵们正在抢修,我们部队就地休息一夜后,继续向平壤火车站行进,直至乘上回国的列车。

- 营建、军训立功 -

停战后,王生根所在的部队,于8月初返回东北大洋沟的团部驻地,开始建设营房和军事训练,当时王生根被分配在开山炸石的突击队,建房的主要材料就是从山上开采运回的大小不等的石块,他带领由八人组成的爆破班(每两人一组),而那时一个班每天的爆破量均在百方上下,而王生根所带领的班组,每天要比别的班组多开采石料数十立方,高峰时曾达200多方,这项工作一干就是两个多月,后来的工作是手工制石沙料的砖块,一般每人每天制砖800--1000块,而王生根则达1500块左右,最多时竟超过2000块。这项工作直到1954年6月才基本完工。根据王生根各方面的积极表现和所作出的贡献,部队破格给他记了个营房建设工作的三等功。

接下来部队进入军事训练三个多月,因为三营二连是培养干部的军事教导队,每个战士必须要有至少三四种枪械的射击技能,因王生根身材较高是班里的机枪手(每个班12人配有一支轻机枪、五支卡宾枪和五支步枪)。训练一段时间后就进入打耙考试阶段,前后约有半个月,先是用卡宾枪打耙。这天王生根正与老班长一起在仓库值勤,班长跟他说“卡宾枪准心比步枪短且易晃动很难瞄准,只能是存住气,大体瞄准时即扣扳机就行,而你越想瞄准却越晃,肯定射不准。”那时打耙有规定,第一枪打不到耙子可以打第二枪,而两枪全没打中即不准打第三枪了,若两枪不中即不及格,射中一枪的才允许打第三发子弹,三发两中为良,三发三中为优。这天打耙我是第三批,每批一组为三人,不巧的是前两批的六个战士中竟然一个也没有及格,而且这些战士大多是老兵,轮到第三批了,王生根没有打过卡宾枪,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没有谱,只是记住了刚才老班长讲的要存住气,也不要反复瞄准等技术要领,三人开始射击,其他两位只打两颗子弹,因一发也没有射中,所以没有发射第三发的资格,王生根射中了一发,在打第三发时我稍稍定神后即扣扳机发射,巧的是第三发又击中耙心,获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天王生根的打耙成绩在连队里竟成了新闻。在之后的多项训练考核我的成绩均是良和优,在年终评奖时教导队又给他记了个神枪手级别的三等功。那时在部队立功嘉奖的喜报很快会寄回家乡,由村干部敲锣打鼓地送到立功战士的家里,并向家属表示祝贺和慰问。1954年的一年内竟送来两次立功喜报,这让王生根的老母亲真是乐得合不拢嘴,就这样光荣妈妈和神枪手的绰号在家乡便传开了,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王生根又多次获奖,曾三次获连队嘉奖,两次获营部嘉奖,一次获团部物资奖励(服装)等。

- 保持初心跟党走 -

1957年6月,大部分无望提干的志愿军战士实行“那儿来,回那儿去”的复员政策回家了,部队领导原计划让王生根留部队去军校学习三年后转干部的,所以让王生根仍然留医院疗伤,直至半年后再次检查时,发现我的肺部有阴影而不得不放弃。

1957年12月,王生根从部队复员回家乡,1958年9月被安排在四团轧花厂任警卫工作,1964年后调入供销社直至退休。王生根待人处事一向十分低调,从未向同事或领导等讲自己立功及神枪手的事,以一名普通党员奉行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准则。公社武装部每年春季民兵训练时,都会邀请王生根担任教官,到供销社后又担任过棉花收购站、农资供应站等多个部门的副职干部直至退休。因他工作认真负责,诚恳踏实,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曾先后多次被评为公社(乡)的优秀共产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退休后,村里又请他担任村民组长为村民服务,又被评为洪庙镇的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20年11月初的一天,村干部在给抗美援朝老兵王生根送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时,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座椅上站立起来,激动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一晃从18岁的小伙子成了耄耋老人,悬挂在王生根堂屋镜框中的那张泛黄似古铜色的黑白集体照上,15位英武逼人的志愿军战士显得格外亲切。岁月几经流转,尽管70年过去了,但英雄精神却屹立不倒。

现今88岁的王生根老人,与86岁的老伴卫群仙一起安安静静地享受着幸福的晚年,每天观看电视并从中了解新闻,成为他最大的消遣。每当讲起那些“抗美援朝”为国牺牲的英雄时,他总会告诫身旁的儿孙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习那些英雄的精神,保持初心永远跟党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平壤   奉贤   教导队   卡宾枪   团部   敌机   朝鲜   志愿军   战后   班长   战士   部队   王生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