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古城-沙碛中的大唐安北都护府(额济纳旗大同城)

大同城,俗称马圈城,蒙古语称之为呼钦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0 km 处的荒漠地带,属于居延大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延地区的古代遗址

根据早期内蒙古文物工作者的调查,目前大体认为大同城址始建于汉代,北朝、隋唐至西夏、元均沿用,其中尤以隋唐时期发挥的作用巨大。北周保定元年(561) ,周武帝宇文邕在居延地区设置大同城。隋开皇三年(583) ,隋文帝下令废郡,以州统县,由西凉州管辖同城镇即大同城,后于大业三年(607) 又改州为郡,置张掖郡,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辖境包括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和巴丹吉林沙漠西段,大同城一带隶属于张掖郡管辖。当时突厥汗国已经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居延地区的北边与东突厥势力接壤,因此当时的大同城地处突厥与隋交界前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现存大同城遗址

唐垂拱四年(688) ,安北都护府自漠北回纥部向南迁至同城镇,即大同城遗址,安北都护府主要管理南迁的铁勒诸部。垂拱元年(685) 以后,突厥占领漠北。垂拱四年(688) ,安北都护府自漠北回纥部向南迁至同城镇,即大同城。当时,迁治在大同城(时称同城镇) 的安北都护府主要管理迁入河西甘、凉二州一带的铁勒诸部诸羁糜府州,同时安北都护府还与留在漠北的诸部保持联系。安北都护府治于同城镇约有五六年。大约在武则天长寿二年(693) ,安北都护府撤离同城镇,再度向南迁治甘州删丹县西南九十九里的西安城(今山丹县西南) 。

大同城不远处的西夏黑水城

1038年,党项人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居延地区成为西夏统辖之地,大同城地区为其管辖区域。1226 年,居延地区归附大蒙古国,大同城地区一并归属大蒙古国。至元二十三年(1286 ) ,元朝在居延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西夏黑水城),属甘肃行中书省所辖,大同城及周边地区归属于亦集乃路管辖。明洪武五年(1372) ,征西将军冯胜攻克亦集乃路,元军守将卜颜帖木儿投降,不久,明王朝放弃了亦集乃地区,大同城一带逐渐荒废。

额济纳旗的胡杨林

大同城座落在干涸河床南岸的砾石平滩上,城址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平面呈“回”字形,墙体夯筑。外城东西长223 m,南北宽184 m,顶宽1~2 m,基宽4~6 m,残高平均4 m,东、西墙开设城门,均筑有瓮城,四面墙体均已倾圮坍塌成土垄状。内城基本呈正方形,现存墙体东西长87m,南北长92m,顶宽1~2 m,基宽3~5 m,残高5~7 m,墙体上下有成排的洞孔,城门设在南墙中部。

大同城遗址

在大同城的周边有面积广大的垦殖耕地痕迹,尤其是北面和南面耕地遗迹非常明显,留存有多条水渠遗址。水渠遗址呈东北-西南走向,现存长约700m。水渠内部宽5m,堤坝现高1. 5~2 m,基宽6~7m,顶宽1~2m。水渠遗址多处地段被来往的车辆碾压,有较多车辙痕迹,其中有几段现已消失。北段有防护围栏穿过水渠遗址。此外,在大同城东南200m 处有一处窑址,其地表覆盖大量的灰陶片、青砖块以及少量瓷片,还有散落的黑色炼渣块。窑址分布范围东西150m,南北100m。大同城南900m 处还有一处墓葬遗址,呈长方形,东北- 西南走向,长36m,宽10m。南半部分为一个圆形土堆,直径10m,高3m,因尚未发掘,具体情况不详。

大同城剪影

相比于不远处的黑水城,大同城的知名度显然不高,但其历史沿革要比黑水城更为久远,由于地理特殊性的原因,更多的遗迹埋藏在黄沙之下。如今居延大遗址的规划和建设正在进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城址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额济纳旗   东突   水城   大唐   水渠   漠北   突厥   西夏   遗址   古城   城镇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