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白水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一话说白水跃进渠和两大水库工程



高原,干旱少雨;荒年暴月,不时来袭。社会主义,兴修水利;为民造福,改天换地。 一一题记



话说跃进渠,把白水河水引上了黄土高原,堪称白水的“人造天河”;林皋和石堡川两大水库工程,堪称“高峡平湖”。这两座水库拦河蓄洪,使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的黄土地,一下子变成了江南水乡,为白水人民早日摆脱贫困实现温饱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起白水的跃进渠和两大水库工程,不得不从县委书记吴瑞明说起。1952年,出生于子洲县的吴瑞明上任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部长,从那时起,吴瑞明就对多灾多难的白水有了逐渐了解。

1956年12月,吴瑞明由中共渭南地委组织部副部长荣升中共白水县委书记。那时候,白水县刚刚遭遇了6月份的雨涝灾害,麦子在场里地里发芽霉坏,无公粮无籽种,老百姓以霉坏的出芽麦维持生计。身为父母官的吴瑞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了1957年秋季大旱,地干尺许,群众用碌碡碾大土块播种小麦,种下去的麦籽能不能出苗、明年有没收成,谁心里都没底。眼前的现实使吴瑞明心里五味杂陈。尤其听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光绪三年大旱,夏秋颗粒未收,光绪四年连续大旱,死于饥寒者达百分之六七十,北乾村400余户减少到70多户;民国18年大旱,三年无雨、六料无收,十室九空,饿殍遍野,白水灾后遗弃不耕之地占总耕地的一半多……吴瑞明思绪翻滚、心如潮涌脱口而出:“彭衙古治旱灾多,粟邑名区粮食少,白水有水无水利,农民生活水平低。”就从那时候,吴瑞明心里便萌发了引白水河水浇灌大片农田的心思。


1958年2月,省委组织去甘肃省东梁渠参观,看了人家的工程量大,又多是石头工程,虽然难度大,但是,群众的干劲也大;想到白水,只要肯干,也一定能搞起来。在返回途中,他心里就盘算着如何干的问题,但对于渠线高程心里没底。回到县上,立即召开了县委、县人委领导班子会议,并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会后,他亲自带领组筹和技术人员用水准仪,由林皋河谷底测量到林皋原高程点,并查阅地图,与县东南乡灌区高程对比,确定水能上原。于是,3月29日,县委第十二次会议决定了白水河引水上原工程,鉴于当时正值大跃进年代,故将工程命名为“跃进渠”。

跃进渠从1958年4月16日动工,升任县委书记的吴瑞明亲临渠首作了开工动员讲话。整个工程历时25个月,于1960年5月1日完工,破天荒地把白水河河水引上了白水旱塬。吴瑞明高兴地挥笔写道:“跃进渠成水浇田,粮食增产果满园。人民生活有提高,社会主义就是好。”并亲自为庆功大会剪彩。

然而,跃进渠由于先天不足仅仅行水13个昼夜,土崖坍塌渠道损毁难以维系。面对如此无情的打击,吴书记并没有灰心,经过与省地领导和有关部门商量,对跃进渠进行了技术补课。

1966年4月16日,渠道改线工程开工,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昼夜苦干,1968年8月1日顺利将白水河水第二次引上塬。县委书记吴瑞明在出水口郭家道的万人誓师大会上作报告,并发出了进军林皋水库和石堡川友谊水库的动员令。英勇的白水儿女、庞大的万名劳动大军,经过2年零2个月日夜奋战,1970年9月30日林皋水库大坝竣工。万名劳动大军又马不停蹄地转战石堡川,承担起友谊水库大坝工程的施工重任。白水和澄城县的千军万马又经过三年昼夜奋战,友谊水库大坝工程告捷。

白水的跃进渠和两大水库工程,是上世纪70年代白水和澄城两县老一辈,在两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穷则思变,自力更生,豁出命修成的。他们为之献出了青春、爱情甚至生命,奋斗了几代人。据不完全统计,仅跃进渠林皋水库殉难的白水民工就多达60余人,再算上友谊水库的伤亡,牺牲人数不下百人。他们为了引水上高原,修筑幸福渠而视水如命、奋不顾身、前仆后继、死而后已。在这些阵亡民工中,不少是提前上工在山腰间挖土的“镢手”、在打竖井时因故障掉井身亡的年青小伙,有突发疾病来不及诊疗的患者,还有因意外事故(触电、失火、落水、掉沟)而伤亡的民工。他们是豆蔻少女,是花季青年,是风华少妇,是黑脊背壮汉。尽管岁月过了一个甲子轮回,但是,这些英雄好汉的故事还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回想在跃进渠工地上:1958年忙罢,尧禾营满义连民工刘正新和高拴劳,刚吃过午饭就去工地挖土。工地在杜康沟东岸的半山腰间,西吊日头火辣辣照射,工地上像蒸笼般闷热。为了让民工们一到工地就有活干,刘正新抡起两齿耙就向土崖奋力挥去。谁料,刚挖了两下几丈高的山崖便轰然倒下来了。刘正新被埋,高拴劳被尘流掀下了沟。当赶到的民工把刘正新刨出来时,血肉模糊,人已经没救了。刘正新在前一段大突击“放卫星”中刚刚被评为劳动模范。像刘正新提前到工地挖土身亡的还有城关营西河连的刘如孝,林皋营高河连的高明志,邱木营李家卓连的张喜平,西固营文华连的张都喜等民工。这些民工为修渠冲锋陷阵粉身碎骨悲壮而终,真可谓“一镢挖倒一座山,隐姓埋名数十年,待到渠水上高原,感天动地成美谈。

1959年11月27日傍晚,在跃进渠鸭洼工区,雷牙营许家连的民工正准备收工时,许家大队党支部书记一行人带着慰问品到工地上进行元旦慰问。民工们在屈家窝窝附近破洞开明渠,数九寒天,正当民工们背靠高崖避风等候时,高崖“嗖嗖嗖”的滑坡下来,不少民工或被埋或被塌伤。其中,民工许根林、许养珍和年仅17岁的许兰英经抢救无效身亡。许兰英家里正准备阴历年底给她完婚,当天中午从家里赶来、下午收工就发生了这么不幸的事。

1959年12月,城关营西河连的民工转战鸭洼大坝干活。民工们住在白水河南岸煤矿废弃的土窑洞内,打草铺,住8个人,窑洞没门用草捆遮挡。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民工们在窑内脚地支了一个三角火炉取暖。任家山生产队队长段克亭来到工地的第三大晚上,挡门的草捆被呼啸的西北风刮进窑内火炉上,顿时火起烈焰熊熊。段克亭在烟火中往外逃生时,被脚地的火炉绊倒烧伤身亡,民工卜长喜、刘常宾送到医院抢救无效身亡。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祸不单行”呵!

在1966年5月的渠道改线工地上:北井头基建连在8号洞5号竖井施工中,青年民工王保成下井时,因钢绳接头滑脱不幸掉井身亡。王保成年仅18岁,出身贫寒,思想进步,于1966年4月3日未开工就来到了工地,把家里凡是工地上能用得上的家具都拿出来支援工程建设。他爱学习,坚持每天记日记,月月出满勤,哪里艰苦到哪里,在打竖井挖隧洞中表现突出,工程处召开了全体民工大会沉痛悼念王保成同志,并号召全体民工向他学习。像王保成坠井身亡的,还有西固基建连的武俊田、潘新生,林皋基建连的段拴荣、白堡村的王陈仓、新庄村的董天保等。



1967年3月,尧禾基建连在鸭洼工区8号隧洞箍洞时,17岁的侯三存用架子车往洞里搬运料石,因石头砸破了右脚大拇指,伤口染上了水泥而中了破伤风病毒。当时他丝毫没有在意,仍然坚持运送料石,中午浑身发肿,下午送县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在林皋水库大坝上,或土崖塌方或掉沟或落水身亡者14人。吴家窑青年妇女高瞎样拉着架子车刚从大坝回到土场,立脚未稳,一丈多高的土崖瞬间倒塌被埋身亡。大学生石囤仓雨后在丁家河村抢修照明线路时,电线杆倒身亡……

白水的跃进渠和两大水库工程,开工不易,修建更不易。没有为民谋福祉的雄心胆略、壮志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奋不顾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没有愚公移山、蚂蚁搬泰山的气魄,是万万不行的。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当年的县委书记吴瑞明,不能忘记一直奋战在指挥一线的麻玉柱、潘克智、王禄元等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的修渠英雄和民工,也不能忘记那些为之献身的殉难民工。

白水的跃进渠和两大水库工程开天辟地、前无古人,它功昭千秋利泽万代,改天换地宏图大展。跃进渠和两大水库精神,是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水的宝贵财富和动力。(张新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白水   竖井   大旱   友谊   大坝   基建   水库   工地   民工   英雄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