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游览古建筑


图片来自网络

(一)古建筑群的一般分布规律

我国古建筑大都成群体分布。这种成群分布的古建筑一般都有主体建筑、主要建筑与次要建筑之分,而主要建筑、尤其是主体建筑,是整个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特色所在。我国古建筑群的一般分布规律是:特别讲究中轴线布局,常把重要的建筑物都布与中轴线上,而其中的主体建筑则按“正殿高大而重隐深藏”原则而设。所以,凡是贯穿于中轴线上的建筑都是重要建筑,其中必定有一个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是次要建筑。这样的布局方法主要是用来显示尊者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唯我独尊的等级观念。

那么,在某一建筑群中究竟哪一些是主要建筑,哪一些是主要建筑,哪一些是次要建筑呢?一般来说,主要建筑往往是等级比较高的,次要建筑只起陪衬作用,等级相对较低。同时,在主要建筑中还有一个主体建筑,即建筑群中的正殿,这是建筑群中等级最高的,至于如何区分建筑物等级的大小,是有一定依据的。

(二)判断主体建筑的三个标志

1、屋顶的形式

我国较常见的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有重檐)。

(2) 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有重檐)。

(3)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有重檐)。

(4)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无重檐)。

(5)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无重檐)。

根据建筑物屋顶重檐高于单檐的原理,所以屋顶形式的等级大小依次是:重檐五殿式高于重檐歇山式高于重檐歇山式高于重檐攒尖式高于单檐庑殿式高于单檐歇山式高于单檐攒尖式高于悬山式高于硬山式。

2、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间数”。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3、台基

台基又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它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之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台基是区别建筑物等级大小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在同一中轴线上的建筑物,往往台基有高有低,有尊有卑,其主要区别如下:

台基高高于台基低

台基级数多高于台基级数少

汉白玉台基高于其它台基

须弥座台基高于其它台基

有栏杆栏板高于无栏杆栏板

(三)古建筑群的游览方法

在古建筑群的游览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古建筑布局的特点和功能来游览,解决主与次的问题。如主要建筑、主体建筑应安排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游览,而游览次要建筑不妨粗略些。具体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1、沿着古建筑群的中轴线由外往内逐个进行观赏。

2、主体建筑是建筑群中最重要的,是古建筑群中的精华部分,在这里应该以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观赏。

3、非主体建筑,但有特色的也应作为观赏的重要对象。如苏州西园的罗汉堂非常有名,观赏时可把罗汉堂作为重点,而罗汉堂又可以把济公和疯僧的塑像作为观赏的重点。

4、在很多建筑群中,其中轴线两侧的廊坊,现在往往布置着某种展览,所以在观赏主要内容之余,也不妨浏览一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台基   重檐   开间   屋面   高于   建筑物   山顶   古建筑   主体   等级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