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系列振弦传感器测量模块固件版本SF3.50相较于SF3.33新特性说明


VM系列振弦传感器读数模块

测频性能提升

微弱信号增强,进一步增强了微弱信号的识别和处理算法。

增加辅助测频,在不改变以往固件使用的前提下,利用预置噪声、特征频率模型及过滤算法 SFC

(Smart Frequency Capture)得到高可靠频率。以往无法正确识别的信号仍可得到高精度频率

数据。

倍频自动修正,自动识别倍频频率并进行修正校验。

低频性能优化,进一步增强了 500Hz 以下频率传感器的测读性能。

信号幅值方法改进

采用了数字积分算法,解决了以往版本硬件积分造成的幅值时域偏移问题,信号幅值实时性和

准确性更强,更具实际物理意义。

测温性能提升

NTC 测温量程增加,低温下限及测温分辨率显著提升。

两线制 1WIRE 通讯,在兼容原有功能基础上,加入新的 LDC(Long c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

技术,使两线制 1WIRE 通讯距离达到 500~1000 米。

数字式振弦传感器支持

自动识别传感器 ID:借助高可靠性的 LDC 远距离两线制通讯技术,传感器制造商可将 18B20 温

度传感器内置到传感器内部,在不增加测线芯数基础上实现温度测量、唯一 ID 获取,传感器身

份自动识别。

自动计算为物理量:传感器制造商可将 3mm 的可编程电子标签(MT01)嵌入传感器,在测温的

同时获取预置的传感器生产商、型号、类别、线缆长度、出厂频率、计算参数等信息,动态的

将频率值计算为物理量。

简化用户接口

减少参数数量,使用更简便。

增加测频方法,新增加的综合测频方法,自动完成参数修改,测频更快更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测温   传感器   物理量   自动识别   算法   测量   模块   频率   信号   以往   性能   参数   版本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