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能吃大蒜吗?医生忠告:稳定血压,及早远离3种素食

虽说目前医疗水平已得到了改进,但高血压是不能完全彻底治愈的,只能通过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生活中还要及时监测自身血压变化,避免血压快速升高。

高血压与不良饮食有很大联系,若想让血压平稳,要积极调整好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稳定血压的关键。

高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诱发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大约有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都存在家族史,若家族中有人患有高血压,那么后代患高血压的几率就会加大。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新陈代谢变缓慢,身体素质大不如前,更容易患上慢性病。高血压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身体不再像之前那般有活力,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血管堵塞问题,这也是诱发高血压的一大高危因素。

饮食不当。

饮食不良也是诱发高血压的常见因素,很多人比较偏爱吃重口味食物,尤其是经常摄入高盐食物,很有可能会出现水钠滞留现象让血压快速上升。

超重和肥胖。

肥胖也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高危因素,经过数据显示: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16~1.28倍。

除此之外,腹型肥胖也与高血压的关系较为密切

大量饮酒。

血压升高也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酒精会对动脉血管造成损害,不仅容易引发动脉硬化,还会让血压升高。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争论,有人说患上高血压后不能吃大蒜,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2

血压高,不能吃大蒜?

大蒜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其中含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高血压患者适当吃大蒜并不会对血压产生影响,但在日常饮食中尽量不要吃高胆固醇或高油腻食物,避免血压快速上升。

血压控制不好,可以口服一些降压药治疗改善,平时还要保持愉悦心情,避免血压的波动性增大。

高血压患者是可以吃大蒜的,因为大蒜中含有一种能降低血压的物质,能起到稳定血压的疗效但不建议多吃,毕竟大蒜是辛辣刺激性食物,吃多了容易让肠胃出现不适感,导致血压波动,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03

医生忠告:想要血压稳定,及早远离3种素食

1、腌制食品

腌制类食物特别常见,既美味又下饭,现代人的口味比较重,吃饭时总想吃几口腌咸菜,但腌咸菜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和食用盐,所以说这类食物美味可口,但常吃容易让体内的钠盐含量升高抑制钾离子生成,不利于降低血压。

长时间储存的腌咸菜中还会生成一种叫作亚硝酸盐的有害物质,这类物质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身体健康考虑,尽量少吃腌制类食品。

温馨提示: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3克。

2、辣椒

辣椒本身就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让口腔出现不适感,所以高钾患者若想让病情更平稳,尽量不要吃辣椒。

在烹饪辣椒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重油重盐的方法烹饪,高血压患者要以少油少盐为主,否则容易让血压的波动性更明显。

3、甜菜

甜菜的糖含量不仅高,钠含量也不低,吃太多容易让体内的钠元素超标,不利于控制血压。建议高血压患者少吃甜菜,更要少吃盐或酱油等含钠高的调味料,避免血压升高。

04

血压升高,日常如何改善?

药物调理:

患上高血压后,我们需要服用降压药物进行调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下按时服用药物,切勿随意更换或增减药量。

饮食调理:

血压高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在日常生活中,三餐要合理的安排,尽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低盐、低脂饮食,多吃一些富含钾和钙的食物,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能够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害作用。

富含钙的食物,有助于血压下降的作用,尽量避免吃动物内脏、蛋黄、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同时要少吃腌制食物,每天要进食适量的粗纤维食物,尽量做到早餐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的饮食习惯。

戒烟戒酒: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吸烟喝酒的恶习,其实这种不良习惯对身体的影响非常大,高血压患者要明确戒烟戒酒烟草的刺激性较强,容易让血管过度收缩,进一步加重病情。

结语:血压高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使用药物或者是其他的理疗方法控制血压,大家千万不要因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就掉以轻心,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会给多个器官带来严重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大蒜   血压   甜菜   高血压   刺激性   素食   肥胖   忠告   辣椒   高血压患者   食物   饮食   医生   稳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