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战士黄继光遭质疑,肉身根本挡不住子弹?女卫生员含泪道细节


黄继光舍命挡机枪纯属虚构,人体根本承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冲击,他的故事都是杜撰出来宣传而已,说白了就是糊弄人的。

你敢信这些话,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说出来的吗?难不成他读书读进狗肚子了?

随着,质疑声接踵而来,关于黄继光堵抢眼的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身体真的能抵挡住那么猛烈的机枪吗?这件事,是否存在夸大成分?

面对种种质疑声,当年的亲历者,曾为黄继光处理遗体的女卫生员,在多年后含泪道出真相。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1931年1月,黄继光在四川中江县出生,祖宗三代受地主压迫,父亲又早早离世,小小年纪的黄继光便开始为地主打工,受尽了地主残酷的剥削与压迫。

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彻底解放,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的他,很快被选为儿童团团长。

1951年,中央到中江县征集抗美援朝志愿军新兵,年仅二十岁的黄继光第一个报名,却在体检时因身材太矮未被选中,好在黄继光参军热情高涨,来征兵的营长被他所感动,当场同意破格录取。

由于个子矮小不占优势,黄继光入伍后被分配到志愿军,妖五军第135团2营6连担任通讯员一职,别说这个工作可太适合黄继光了,利用自身便利条件,他一会趴着一会跳进坑里,工作效率极高,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除了本职工作圆满完成,黄继光在战场上还做了许多事,帮助战士们修筑坑道,电话被炸坏时,他会帮着寻找工具修复,看到医疗兵救助不过来时,他会冒死扛回受伤战友。由于表现积极,刚入伍不久的黄继光便荣获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褒奖。

谁也想不到,这个人小志大的战士,正在进入生命倒计时。

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后,黄继光和志愿军战士们来到主战场。身为通讯员,黄继光的任务是留在后勤工作,可看着同乡一个个在战场上打死不少敌人,黄继光羡慕得不行,思来想去后,他找到指导员请求休假三天,到前线杀三天敌人。

可指导员听到他的想法后,却拿出自己的腕表让黄继光看,时针分针秒针都在转动,他们为什么转,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着他们?下一秒,指导员拆开手表后盖,手表内部一览无余,看着大大小小不停运转,黄继光的内心瞬间敞亮许多,立刻端正自己的思想与态度,全身心投入通讯员工作中。

10月19日,王继光所在的六连奉上级指令夺取上甘岭西侧五九七点九高地。此地位置非常关键,正位于联合国军阵地中心位置,如果攻下这个高地,基本可以左右正常战役的解决走向。

进攻开始前,连长将全连战士叫到一起,强调这个阵地的重要性,在连长的鼓舞下,全连战士气势高涨,誓要在天亮前拿下这块高地、

可到了地方才发现,事情比他们原本设想的还要难。美军竟在此处修建了简易碉堡,将两架机枪枪口对准志愿军战士,子弹像狂风骤雨般飞向志愿军战士们,火力相当迅猛。每次战士们冲锋都会被压制,根本无法接近敌军阵地。

参谋长立即选出三个爆破小组,试图让他们设法接近敌人火力点并摧毁。却万万没想到爆破小组刚出发便倒在半路上,几轮攻击下来,敌军火力点仍安然无恙,机枪不断疯狂扫射,战士们一个个倒在枪口之下。

近百次攻击后,全连只剩下十六名战士,伤得伤残的残,前来增援的部队被敌军压制上不来,如果天亮前这块阵地还拿不下来,将影响整场战斗的胜利。

原本不需要冲锋在前的黄继光,却在此时主动爬到参谋长面前,告诉参谋长让我上吧。参谋长明白,仅凭他们三个人的力量想要攻破敌军堡垒简直妄想,但眼下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下令由黄继光担任六连六班班长,带着两名战士完成最后的爆破任务。

只见黄继光与战士们交替掩护,不断向敌人碉堡靠近,相继炸掉东西两侧子碉堡后,其中一名战士壮烈牺牲,另外一名战士也身负重伤,一下子失去战友掩护的黄继光,被敌人如狂风暴雨般的机枪压的头都抬不起来。

毫不畏惧的黄继光,拖着受伤的身体匍匐前行,接近敌人火力点时,拼尽全力扔出最后一颗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掉了一部分,两挺未被炸毁的机枪,再次开始扫射。

此时的黄继光全身多次负伤,弹药用尽。

但为了战斗胜利,他仍坚持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堡垒射孔时,黄继光张开双臂,扑向那个不断喷射的机枪抢眼,本就不宽阔的胸膛,将射击孔严严实实堵住,壮烈捐躯。

而黄继光真正挡住的并非机枪,而是暗堡内机枪手的视线,本就狭小的射孔被严严实实挡住,便彻底没了视线。如果敌人想继续射击,就必须派人将黄继光的身躯搬走,也正是因为黄继光舍命堵抢眼,才让后续部队有机会冲上去。

在黄继光和志愿军们的壮举下,志愿军迅速占领零号阵地,全歼两个敌营,圆满完成任务。

1952年10月20日,烈士黄继光的遗体被战士们从前线抬下来。

当年只有十五岁的王清珍跟随部队到达朝鲜,在此次战斗中负责照顾伤员。当战士们将黄继光的遗体背回驻地后,王清珍便和其他卫生员一起整理遗体。

看到黄继光遗体那刻,王清珍被深深震撼。

从前斗志昂扬的黄继光,如今安详躺在地上,黑乎乎的脸上、身上沾满了血迹,四肢早已僵硬,却依旧保持着堵枪眼的姿势。

待衣服与黄继光身体分离,才发现黄继光的身体早已被打穿,体内的鲜血,由于弹孔太多早已流干,看到此景的卫生员泣不成声。

很快,战士们拿来一套军装为黄继光换上,可他的身体早已僵硬,双臂仍然高高举起,衣服根本穿不上。卫生员用热毛巾敷在已经僵硬的手臂处,整整热敷3天,黄继光的手臂才放下来。后来,王清珍为黄继光穿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仔仔细细为他整理衣领、袖口,随后移交至上级部门。

为黄继光处理遗体这段经历,王清珍始终记忆犹新,当听到有人质疑黄继光舍命堵抢眼时,她首当其冲站出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在她眼里,黄继光的伟大不容任何人亵渎。

当被采访时,王清珍含泪说道,整个过程我的双手都在颤抖。

1953年,黄继光的遗体到达国内,安葬在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并记特等功一次,被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卫生员王清珍所描述的这些细节,足以证实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并不存在杜撰夸大成分。如果没有黄继光这样的先辈英勇牺牲,如今我们又怎能过上如此幸福和平的生活?当年黄继光去世时只有二十一岁,就连外国老兵提起他都充满敬意,反观这位发出质疑的大学生,和黄继光年纪差不了多少,却还在质疑他人伟大事迹,实在是天理不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卫生员   战士   火力点   志愿军   参谋长   机枪   敌军   肉身   遗体   阵地   子弹   钢铁   敌人   细节   黄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