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分田到户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会召开,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偏远山村的农民也从一夜间的梦中醒来,这年冬天,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了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在协议上按手印

一天,在喻家荡子生产队的打谷场上,社员们激烈地讨论着,既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新事物,又对未来产生了些许迷惘。有人说:“你说,没了生产队,我们能种好田地吗?” 旁边的人就打趣他:“怎么?种了一辈子田,居然不会种了?” 玩笑归玩笑,所有人都陷入了对不可知未来的联想中,队长也皱着眉头走到一边抽烟去了。

社员劳动间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80年代初期在中国大陆的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是农村土地制度的一项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而改革最早始于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的标志为“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即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我国农村旧的经营管理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第一,就当时来说,全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生产方式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以家庭为单位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第二,原来生产队经营下的集体劳动,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很容易出现“吃大锅饭”的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当时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出工不出力的问题,甚至那种扎实肯干的人受到嘲弄,严重影响了生产力发展。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集体劳动归来

1983年,改革的春风终于吹到了喻家荡子,分田那一天,田野上还有霜冻,麦苗还没有出齐。早上吃过早饭,父亲拿了木桩和榔头,带着大哥早早的来到田头。田头已站满了分田的人,全是各家各户派出的代表,叽叽喳喳十分热闹。队长看到人员到齐以后,示意大家静下来,临时抽调几个识字的人帮忙组织抓阄,另外几个人帮忙拉皮尺量面积,这种方式在当时来说最为公平公正。田地有好有坏,有远也有近,抽到满意地段,大家又少不了一阵沸腾,抽到不满意的,回去少不了被家里那位埋怨几句。分田仪式结束以后,父亲在田头边界钉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木桩,他们家分到了四块地三块田,从此一家人起早贪黑,为改善生活条件没日没夜的劳作,把土地的效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分田到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凤阳   劳动对象   田头   生产队   木桩   社员   手印   田地   改革开放   农民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