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陈家镛:心系祖国的科学“大先生”

蓝字关注“中国小康网”

陈家镛终其一生在冶金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和矿物分离、生化工程、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直到2019年8月26日安详离世。生活中的他宽厚待人、无私敬业,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先生”。

青年时代,陈家镛留学海外,在科学知识、科研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博士后出站后,他面临人生的一个重要抉择。他不想留校教书,而是打算去企业工作,想更好地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毕竟科研教学与工业生产是两回事。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回国后要面对的实践问题比较多,陈家镛最终选择离开伊利诺伊大学到美国杜邦公司去工作。

陈家镛先生

“陈先生在杜邦公司工作时始终心系祖国,1956年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毅然决然携家人和郭慕孙院士同船回国,全力投入到化冶所(过程工程所前身)的筹备工作中。”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中科院院士张锁江说。

为中华民族强盛而努力奋斗

1956年8月,正当陈家镛夫妇和两个女儿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决定回国、即将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之前,他收到著名冶金学家叶渚沛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回国后到正在筹办的化工冶金所工作,主要做冶金反应动力学研究。“自己从来没有涉及冶金工业,恐怕需要多花些时间学习才能胜任。”陈家镛很快接受了叶渚沛的邀请,干了起来。1956年到1958年,刚起步的两年里,陈家镛对自己挺“狠”。为了尽快掌握我国矿产金属的方方面面,他专门请木工做了一个卡片箱,将金属元素按照金、银、铜、铁、锡等分类,把文献上查到的有用信息都仔细记录在小卡片上,反复看、反复学。很快,他在与同事们谈论其中某种矿石的特征时,居然可以将矿石的性质和可能含有的金属娓娓道来。

这个卡片箱像“老伙计”一样,一直放在他办公室进门的显眼位置陪伴着他,尽管“饱经沧桑”,但一直保存完好,如今仍在过程工程所绿色过程与工程实验室收藏。

“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大量倾销工业品的经济侵略,激发了我工业救国的强烈愿望……就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我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凭着这种带着爱国底色的“狠劲”,20世纪70-80年代,陈家镛为解决国防急需,在我国最早利用湿法冶金的原理和技术开展金属粉体制备的研究,研制出一大批适合不同需要的复合金属粉体,如镍包铝、钴包碳化钨、镍包石墨粉及铝包空心玻璃球等,解决了飞机发动机耐高温及可磨耗密封问题。

针对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问题,他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概念,要求对湿法冶金用水要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对废渣要合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不摆架子的学术大家

陈家镛一生践行科教融合的理念,指导和鼓励学生开展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先后培养了34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以及9名博士后。

他对所有学生全心投入、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始终未变,坚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学生以及学术后辈的心中,陈家镛是一位不摆架子、和蔼可亲的学术大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说,第一次见到陈家镛是在1982年。“我是帮我的导师徐光宪先生送信给陈先生,感受到的是先生面对一个20多岁年轻人时的谦逊,让我落座,热情恳切地问长问短。”此后,虽然没有正式拜在陈家镛门下,但他在从事有机萃取和稀土分离的学术道路上,一直受到陈家镛的引领。严纯华深情表示:“陈家镛先生一生都在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用科学家特有的非常纯粹的方式表达在自己的言行中,也深刻影响着同事、教育着学生,是真正的‘大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政昌在回忆与陈家镛相识时表示,先生平易近人,具有“大家”风范。“他的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后辈,他一生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爱国胸怀,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陈家镛的学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卢立柱说:“在我多年的科研和开发中始终得到先生的教诲,让我品尝着成功时的滋味;在我探索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先生的指点和激励,继续前行;是陈先生相信我,让我陪同他到加拿大和美国访问;当我因工受伤时,先生还亲自到家中看望。”

“我们要学习陈先生高尚的品行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我感触最深的是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是笑容满面,毫无大学问家的架子。在我心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慈祥的老者。在怀念他的同时,我们今后也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他的事业继续下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也谈过自己心中的陈家镛院士。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表示,陈先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湿法冶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青年一辈可以从陈先生身上学到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秉承前辈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学风。”

END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

作者:刘建华

编辑:赵狄娜

审核:龚紫陌

关注“科学强国”是你今天做出的最棒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废渣   湿法   爱国   后辈   美国   中科院   院士   强国   中国   卡片   祖国   学术   过程   金属   科学   工程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