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也救不了地方财政,房产税是唯一解吗?

作者:大房

间距原创,转载请先告知

1

大房说过,目前房地产政策会不会大幅放松、调控到什么时候,最重要的衡量因素是地方政府能不能承受、承受多久,其次才是有多少民企会暴雷。


经济的一本大账,比地产企业的一本小账重要的多。只要地方政府还能等,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民营房企的雷就会继续爆下去。


但最近有几个迹象,显示局势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1、1-9月,全国供地收入21569.45亿元,同比下降了59.52%,所有省份均有所下滑(中泰证券统计);


2、1-9月,城投拿地金额占全国土地出让金比重为11.77%。其中,江西城投拿地占比高达26.59%,在景德镇市这样的城市,城投拿地占比超过50%。全国有22个地级市城投公司拿地占比超过30%;


3、即使是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常州、南京、绍兴、苏州等主要城市,城投公司拿地占比也超过了20%。


金融界有句名言:谁搞懂了城投,谁就搞懂了中国经济。城投公司是地产政府“置身事内”模式最重要的投融资平台,是市场中最特殊的一类企业。城投公司带有半官方、半公益性质,所以一般参与的都是公交、热力等公共设施领域,主要作用是解决政府在基建领域的资金缺口问题。


在地产市场好的时候,城投公司很少进场拿地,因为不需要,有人出这份钱。但今年城投公司集体下场,动作一致,这说明大量的城市已经需要他们直接出面救场了。


2


一个城市要保持正常运转,财政是有收有支的。我们的城市主要收入有几大块:1、卖地收入;2、税收;3、国有企业盈利(相对较少);4、中央转移支付。还有一项是社保基金收入,但这部分基本上不能动。


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需要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要大量的项目和投资撬动企业参与投资,也需要政府建设、投入一部分钱,因此很多地方财政的“现金流”是不够的。


这时候就需要城投公司出面,去融资、借贷。这些年积累下来,城投公司的杠杆率其实并不低。


但地方政府借钱和企业借贷不一样:没有还本压力,只要一直能支付利息,本钱就可以一直借着。


所以,衡量城投公司的压力,不能简单看负债、看现金流就可以了。


城投公司是和地方金融、财政绑定的,一般城投公司的收入70%来自于自身经营,30%来自于政府补贴。


但是今年地方政府收入下降了,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59.52%,其它收入没法弥补这一缺口,就只能靠城投公司发挥平台作用:一是发债融资;二是直接去卖地,增加土地出让收入。


但城投公司拿地有个问题:他们没有能力开发。克而瑞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第一批成交地块中,规模房企拿地开工率高达61%,而平台类公司(城投)拿地开工率仅23%。


地方政府得到了土地出让收入,城投公司拿完地,把土地抵押给银行直接融资,变成企业现金流,下一盘棋去了。


土地变成了银行借款,项目没有开发,地方政府再通过别的途径把资金回流给公司(刚才提到,城投公司和地方财政来往密切),地还是那块地,地方政府手中多了现金流,这就叫“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此前,审计署曾经公布过2014年虚增土地出让收入的问题:审计了29个省本级、200个市本级和709个县2008年至2013年土地出让收支情况,其中,问题之一就是通过收入空转等方式虚增1467.78亿元的土地出让收入。(见《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3亿元。1467.78亿元,约占到总额的3.4%。2014年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情况没有今天严重,土地出让收入只是增速滑坡,和今天的同比大幅下降完全不能比。


3


城投公司大批下场拿地,引起一系列担心。包括隐性债务、银行运营风险增加、更多楼盘烂尾等等。


所以,财政部立马发了一个通知:严禁地方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财政部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


城投公司拿地被阻止,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传导链条别切断了,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降低。


但地方政府缺钱这个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城投公司的负债越滚越大,付息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有一天,房地产市场起死回生,又回到18万亿的市场规模,这种方式还可以继续持续。但按照今天大家的认识,房地产市场的巅峰期已经过了,下滑是必然的。


这就意味着,老路走不通了,需要想新办法,需要用别的方式给地方财政新的支撑。


可以借鉴的,目前看来能走通的路,只有两条:


一是,提振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工资收入,从而获得更多税收。


难点是我们不像发达国家有那么长的积累期,有资本和技术红利可以吃。我们还是一个生产大国,需要一步一步来。


二是,收财产税,最主要的就是房产税。房产税是地方税,可以直接为地方政府提供财税来源,而且我国存量房体量巨大,不缺纳税主体,纳税主体也很清晰,不容易偷漏。


202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曾做过一个调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其中187.8万元是住房资产。上海户均总资产超过800万,北京则接近892万。如果也按照约70%是住房资产计算,北上户均住房资产在550万-630万之间。


取最低值550万计算,北京常住人口2188.6万人,自有住房率约72%,1575万人属于有房族,在缴纳房产税的范围之内。


按照户均3人粗略计算(实际不到),北京居民的房产总市值约28.8万亿,即使按1%的税率征收,总计每年会有超过2800亿的收入,远远超出土地出让收入。这也是为什么房产税未来一定会征收的原因。


目前房产税何时征收,怎么征收没有定论。但实际上它可以解决经济大账本的很多问题。


实际操作中也可以全部先征收,然后再对合适的对象进行退还。如果1575万人中有1/3的人符合退还条件,北京一年的房产税收入也有2000亿,与楼市高峰期一年的卖地收入相当。


房产税还没有开征,是担心房产税无法替代土地出让收入。或者,征收房产税,从逻辑上来说,土地价格就应该降低,地价下降会引发房价下跌,导致税基减少。


一旦房产税收入稳定超过土地出让收入,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开征呢?


社会实际数据可能与央行的抽样调查有比较大的误差,三四五六线城市的人群结构和一线城市差异也较大,但却不得不承认,房产税几乎是解决城投公司背后问题的唯一解。


悬河必须治理,让它的水顺堤而去,这是从大禹时代就总结出的道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财政部   户均   现金流   公司   房地产市场   地方政府   北京   地方财政   住房   收入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