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并没有台湾腔,那软萌奶嗲的台湾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要说起哪个地方的方言最具特色?就一定要来聊一聊台湾腔了。

想必大家对台湾腔并不陌生,一提起台湾腔,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你很机车耶”,“你造吗?”“对哦,就是酱紫”之类的代表语句。

台湾腔之所以会如此地洗脑,如此的好辨认,就是因为他们的口音实在是太软太嗲了,台湾人说话就像时时刻刻在对你撒娇一样。

正因如此,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能打败东北话的只有台湾腔”这样的说法。

台湾腔

我们平时所说的台湾腔指的就是台湾同胞的语言腔调,也就是台湾版的普通话。

那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他们为何会将如此嗲萌的口音当做自己的普通话呢?

这种台湾腔是台湾土生土长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台湾腔的形成和蒋介石败退台湾之事又有什么关系呢?

蒋介石

台湾腔的特点

台湾腔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首先,台湾同胞在发音的时候会较少的使用喉咽,较多的使用轻声。比如说林志玲在拍摄电影《赤壁》的时候,就总是把“站起来”这三个字念成“赞起来”,正是因为他们说话的语气较轻,声音较软,所以听起来才特别像撒娇。

第二,台湾人特别喜欢使用叠词并省略语音,比如说台湾偶像剧中的女主就经常会把“这个饭饭很好吃”,“你要不要睡觉觉?”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因为他们说话的时候喉咙比较懒,所以他们还经常会省略掉一些必要的发音,比如说他们会在说“你知道吗”的时候说“你造吗?”,在说“我喜欢你”的时候说“我宣你”。

《赤壁》

第三,由于台湾本土原因,所以很多台湾人都是不分前后鼻,不会说卷舌音的。

他们经常会把ang、eng、ing读成an、en、in,比如说他们在说“这是不是蒸的”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说成“这是不是真的”,在说“是不是”的时候会说成“似不似”。

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台湾人在说一些比较隐晦或者比较负面的词语的时候,他们大多都不会选择直白地将其说出来,而是会采用更加婉转温暖的方法,弱化这个词的伤害性。

比如说他们在说“死亡”这个词的时候会用“往生”来替换,在说“假肢”的时候会将其称之为“义肢”,就连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专用座,也会被他们用“博爱座”三个字来替换。

博爱座

正是因为如此,台湾腔才会让人感觉到如此充满元气,如此如沐春风。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台湾人说话非常的喜欢使用语气助词,他们经常会把“啦、嘛、呀”挂在嘴边,这些语气词在听觉上听起来也是非常软萌的。

以上的几个台湾腔特点是非常鲜明的,也正因如此,台湾腔才成为了当代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那这种台湾腔究竟是何时出现,又何时形成的呢?

台湾人

地理问题多影响

其实当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台湾就应该得到解放了,但是可恶的国民党政府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跑到了台湾海峡对面的台湾岛上去,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便集结国民党所有力量,开始建设起了台湾。

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而且国家正值百废待兴之时,人民都不希望国共两党再起战火了,所以解放台湾之事便一直拖到了今天,蒋介石到达台湾之后,便公布了所谓的戒严令,严禁台湾百姓与大陆百姓交往。

在这样的情况下,台湾日益封闭了起来,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两岸百姓的交往才日益多了起来。

不过蒋介石的此番行为还是影响到了两岸人民文化的交通,而台湾腔也是在这一时间形成的。

蒋介石

点开过去的老视频,我们会发现蒋介石刚刚败退台湾,在台湾做演讲的时候,并没有用所谓的台湾腔说过话,不仅是他不用这种腔调说话,他所带去的官兵也没有形成明显的台湾腔。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台湾腔其实是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形成的。那台湾腔的形成和蒋介石有什么关系呢?台湾腔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以下六个原因。

第一,和蒋介石的败退有关。

众所周知,蒋介石是浙江人,他本人是一个非常看重裙带关系和亲族关系的人,他所重用的国民党高官也大多都是黄埔骨干和江南子弟。

江浙出身的百姓说话的时候本就带着江南人特有的吴侬软语的调调,因此国民党高官讲的江浙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党内的语言习惯。

蒋介石

国民党人其实是比较崇尚小资本思想的。那些掌握重权和财产的高官也成为了党内人员乃至百姓竞相效仿的对象,正是因为他们特别喜欢说南方话,特别喜欢听苏州评弹,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台湾的百姓。

再加上那个时候香港文化特别火,外国人推崇粤语,所以南方腔调便成为台湾人心中的潮流腔调了。

虽然说这种流行腔调影响了许多台湾人,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讲一口字正腔圆的国语仍旧是台湾社会的主流。

70年代之前,国语在台湾也一直享有极高的正统地位,不少老一辈的艺人,像费玉清、周华健等人就仍旧保留着之前的国语的口音。

时间到了80年代之后,所谓的偶像剧口音才开始发展了起来。

台湾人

除了蒋介石败退之外,第二个影响台湾腔的原因是历史原因。

台湾和大陆隔着宽宽的台湾海峡,因此自古以来,在台湾生活的百姓都是相对独立的,在台湾生活的百姓大多都是沿海、江浙一带迁徙过去的百姓,他们自己本身就带着南方口音。

据统计,闽南人口占了台湾人口的70%以上,客家人占了其中的10%以上,闽南人主要以闽南话为母语,而客家人则以客家话为母语。

而这两种语言则与我们现在所推行的以北方方言为主的普通话是有很大区别的,可以说闽南人与客家人复杂的方言,为如今的台湾腔定了一个基本的基调。

台湾

当然,除了当地居民对台湾腔产生了重大影响之外,台湾腔的形成还和一个曾经侵略过这里的可恶国家有关的,那就是日本。

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自此之后日本便把台湾当成了自己的领土,他们不仅在台湾建了许多工厂,而且还开始用自己的文化语言教化起了台湾人民,喜欢看日本动漫的朋友都知道。

日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语气词超级多。

日语中有许多拟声词和语气词,日本人说话尤其的爱拖长尾音,因此台湾当地百姓也形成了这样的语言习惯,经常会把尾音或者语气词拖得长长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台湾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台湾

第三呢,台湾腔之所以会成为如今的腔调,和蒋介石提出的文化改革的要求有关。

蒋介石为了控制台湾百姓,使台湾和大陆产生明显的隔绝,专门在台湾启动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66年,蒋介石在辛亥革命纪念日发表了《告全国同胞书》,他说:“一个民族的存亡与百姓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一旦百姓不再注重传统文化了,那民族精神也会随之丧失,整个民族也就名存实亡了”。

他说为了重视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他决定在台湾开展所谓的“文化复兴运动”,他不仅逼台湾人民重学了他所理解的三民主义,而且还提倡台湾人们学繁体文字、讲台湾式国语。

蒋介石

蒋介石所推崇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对台湾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台湾人在语音方面更加重视古汉语的源流,更加追求所谓的古音,所以才出现了台湾腔调。

正是因为蒋介石发动了文化复兴运动,所以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台湾式的教育是有非常显著的儒家痕迹的。

台湾知识分子注重富而知礼、注重文质彬彬,因此他们说话的时候也会更加文雅、更加注重慢条斯理,这种语言和思想上的选择倾向,也体现了两岸教育的差异。

蒋介石

乡音已改爱不变

在这场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件非常戏剧性的事情。

蒋介石本人非常注重推广普通话,为此,他专门制定了许多政策,要求老师向孩子推广普通话。

由于当时的台湾经济不算发达,小孩子不太能接触到广播电视,所以台湾当时的情况基本是老师教什么,孩子就信什么的。

而担任老师这个角色的人,则大多都是从台湾省台北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女学生。

老师们

这批方言多为闽南语的女学生,成为推广国语的主力军后,她们的发音和腔调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子,并逐渐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发音。

一来是因为这些女老师本身就是从小讲闽南话的,她们的腔调自然会有些拖腔甩调。

二来也是因为这些老师大多为女性,她们在哄孩子的时候非常喜欢用叠词,所以她们的语调才增加了台湾腔的软萌感。

正是因为当时的女老师比较多,男老师比较少,雄浑的低音缺乏,女性成为了国语的主要传播力量,所以才导致台湾腔听起来非常的可爱。

台湾孩子

其实不仅是台湾腔听起来比较可爱,我们在看台湾电视剧或者台湾文学作品的时候,会发现这种温柔、可爱特点还体现在了许多男生的身上。

综上所述,台湾腔真正的形成时间其实是在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那个时候香港电影发展到了顶峰,所谓的台湾腔也成为了中下阶层人士喜爱的声音,这种听起来温柔、可爱的调调得到了台湾百姓的一致推崇。

除了八十年代潮流变换原因之外,台湾腔形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原因。

上世纪90年代是台湾政治转型的时期,蒋家父子对台湾的控制逐渐崩盘,国民党失去统治地位之后,台湾腔迎来了真正的崛起时间,台湾中下层人士的常说语音,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

台湾人

蒋介石本人是没有台湾腔的,但是了解了以上几个原因之后,我们会发现,台湾腔是国民党迁台之后才开始真正出现的,基于蒋介石的政治选择和公众对上层人士的向往,台湾腔才逐渐定型并流行了起来。

国民党失去统治地位之后,这种语言便真正成型,并发展到了今天。

虽然说台湾腔和大陆的普通话有着非常明显的腔调差异,但是两者之间却是一脉相传、内涵相通的关系。

海峡两岸是同文、同种、同族、同源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语音以及台湾文化也是经过几千年积淀形成的语音文化,是任何人不可以轻易抹杀的。

台湾人

台湾腔和大陆普通话各有优点,大陆普通话字正腔圆、表意明确,易于学习,是更为正式的语言,而台湾腔充满人情味儿、充满元气、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听起来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虽然说如今台湾的语音已发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化了,但是两岸同胞对彼此的牵挂却从未转变过

不管是什么腔什么调,不管是方言还是普通话,语言始终都是以交流为目的的工具。

两岸人民在交流的时候也应该心平气和地表达,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语言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

两岸人民

我们的国家崇尚多元,崇尚百花齐放,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语言来丰富我们国家的文化与内涵,但是在此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中国的每一个百姓、每一种文化都要认清自己的民族身份。

关于两岸的文化、经济、教育、语言、文明,我们已经聊了太多太多了,但是深埋在两岸人民心中最真挚的愿望还是回家,也期待台湾能够尽早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资料

台湾普通话的语音_胡百华

《台湾十五音辞典》语音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成因_董国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台湾   蒋介石   腔调   台湾人   国民党   普通话   两岸   百姓   语言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