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秦军坑杀赵军40万


赵国招致秦国起兵

自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逐渐成长为战国七雄之一,赵武灵王即位之后,采取“胡服骑射”等军事改革政策,国力日趋强盛,对外战争胜多负少。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开始觊覦西面的秦国。秦国加入争霸中原的行列,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步伐。

公元前270年,秦军率先对赵国发动攻势,但被赵奢在阙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击溃。之后,秦昭王接受魏人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暂时停止进攻赵国,转而向魏、韩等国发动攻势。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随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国的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为求秦国息兵,命令上党郡的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然而,冯亭不甘将上党郡拱手相让,思索之后,他决定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进而利用赵国的力量来对抗秦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商讨割让城池的事情。对于冯亭的建议,赵国内部意见不一,平阳君赵豹认为赵国不应接收上党郡的城池,因为冯亭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惹起赵国和秦国的争端,接收的话恐怕弊大于利。接着,赵孝成王又和平原君赵胜以及赵禹商议此事。与赵豹不同,二人力劝赵孝成王接收上党郡,他们说:“即使发动百万大军不停地攻打一座城池,都不一定攻得下来。现在韩国把十七座城池拱手送给我们,我们怎么能够错失良机呢?”赵孝成王本身就对这十七座城池十分垂诞,这一番话,说得他心花怒放。然而,他也不是没有顾虑,在点头同意二人的观点之后,赵孝成王马上又问道:“接受上党的城池后秦国肯定会派兵攻打我们,到时候我们该怎样对付呢?”对此,平原君回答说:“秦国的白起是个很难对付的将军。但别忘了,我们的廉颇也是勇猛善战、深得军心。依我看,论野战,廉颇比不上白起、但是守城的话,却完全能够挡得住白起的攻势。”

赵孝成王听完,随即封冯亭为华阳君,并派平原君去上党郡接收城池,同时派廉颇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市西北),随时防范秦军来袭。

不出所料,赵国接受上党土地之后,秦国果然出兵攻打赵国,长平之战宣告爆发。


血流漂橹,秦国大胜

公元前261年年初,秦军攻占韩国的缑氏(今河南偃师市南)和纶氏(今河南登封市西南)。次年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军攻占上党。当年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守军发起进攻,廉颇奉命迎战。

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神将茄(音加,裨将的名)。两个月后,赵军失利,都尉城和故谷城两个重要据点被素军拿下。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

结果,秦军几次发起攻势,赵军全都坚守不出,秦军无可奈何。在赵军失利之后,赵孝成王想亲自率领部队与秦军决战,但最终他还是采纳了楼昌的建议,派郑朱前往秦国议和。结果,秦国巧施计策,表面上同意议和,防止其他国家出兵救助赵国,暗中却全力加强军事力量,以期给赵军致命一击。

在范雎的谋划之下,秦国又派人前往赵国散布流言,声称廉颇容易对付,他们真正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结果,赵孝成王果然中计,不顾蔺相如以及赵括母亲等人的反对,撤下廉颇,改任赵括为赵军主将。所谓“虎父无犬子”,但赵括却没有继承父亲赵奢的军事才华。尽管熟读兵书,但赵括却眼高手低,不懂变通。走马上任之后,赵括当即改变了廉领的作战方针,改防守为进攻,而这正中秦昭王下怀。秦昭王暗中调任白起为上将军,全权责攻打意国。之后,白起下令素军样装败退,结果赵括不知有诈,乘胜追击。一路追到素军营全。随后,白起命令一支部队突袭到制军部队的后方:又命令一支骑兵部队插人赵军之中,既断了赵军后路。


公元前260年九月,赵军已经被围困近五十天,粮食全部吃完,又分散了赵军军力。一些士兵已经开始互相残杀分食。赵括见不能再拖下去,组织突击部队突围数次,但全部宣告失败。之后,赵括亲自率领部队强行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群龙无首的四十万赵国大军无心恋战,纷纷投降。之后,白起见赵军过于庞大,担心他们作乱,随即下令将赵军全部处死。就这样,四十余万赵军全部被坑杀,长平之战以秦军获胜告终。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彻底的一次围歼战,《通典》中有“长平之战,血流漂橹”的描述。经此一役,赵国损失甚巨,秦国同样伤亡惨重,但它依然加速了秦国统一全国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秦国   侦察兵   城池   韩国   河南   公元前   攻势   平原   部队   命令   秦军   赵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