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上甘岭战役,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

执笔:军事魔士——一个喜欢军事战争历史的漫画仔


“黄继光!”

“到——”

空十五军肃静的营房上空传来了百十号铁骨铮铮汉子的齐声呐喊。

从“黄继光连”成立的那天开始,这是每天必有的仪式和灵魂。这划破长空的呐喊承载着令所有敌人都胆寒的军威,穿越了几十载岁月,至今还能让敌人瑟瑟发抖。

因为只有从炼狱里站起来的人,才会让魔鬼们颤栗不止。

那个炼狱,就叫“上甘岭”。


1对峙三八线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朝鲜半岛便进入了边打边谈的阶段。

自1951年8月美军发动夏季秋季攻势无功而返之后,除了“冷枪冷炮运动”和“空中绞杀战”,双方的大军团级别的军事交流基本停了下来。

装甲劈击战

因为前五次连续战役,咱中国见识了什么叫做武装到牙齿的机械化军队。

因为前五次连续战役,美国也见识了什么叫战术极致下的人类轻步兵巅峰。

双方心里都已经摸清了对方的优缺点,谁都没法彻底吃掉对手。既然势均力敌,最好的方式就是坐下来谈一谈,谁都不想在两败俱伤的时候让第三方捞了便宜。

金将军倒是三番五次鼓动志愿军往南打,李承晚也求爹求爷地拉着美军往北打——都是想着死别国的士兵,扩大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思密达元老李承晚


对于这一点,彭总司令也看得门清,所以志愿军也没有了再往南赶美军下海的打算,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开始在对峙线北侧建立永久防御工事,其实就是摆明了告诉所有人包括金将军——这场战争从这开始,就从这结束。别想着让别人替你的小九九买单!

从中途岛战役开始,从来没有人能让美军溃逃这么远。那句“在鸭绿江边过圣诞”的标语和麦克阿瑟一起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特别是志愿军战士们逆天改命,在缺装备少补给的情况下,通过五次战役直接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附近。这令远在莫斯科的司达林同志刮目相看,他知道如果苏联的军援不再足量快点到达朝鲜半岛,那么光复朝鲜的光辉行动将和他只有半毛钱的关系,将来利益划分的时候他将少了巨大一块蛋糕。

对于志愿军来说,战线始于鸭绿江


而这个时候,还要不要你的军援,要到什么程度,就是咱们志愿军来要价了。所以裹挟着五次战役的余威,咱们和苏联基本确定了中国国运腾起里最最最重要的一套装备——156工程。(当然,这套工程并不仅仅是朝鲜战争的返利,他更是新中国一边倒站队的巨大回馈。)

所以当美军看着越来越多的苏联军援和中国国内的军援一批批送往前线的时候,当他们的空中绞杀战的目标也失败之后,他们对去鸭绿江边看风景的旅程安排也彻底绝望了。

打到后面我们装备也越来越好,美军很绝望


美军学志愿军的战法,想达到那种步兵巅峰的高度没有数十年战争的锤炼磨合是学不来的。但是志愿军转手换成喀秋莎和波波沙,鸟枪换炮也就在一个响指之间。

所以时间越往后,美军就越绝望。

打不了,那就谈吧!

谈不拢,那就打吧!



2 范弗里特恩怨

双方前后在板门店进行了多次交流。

唇枪舌剑,扯皮拉筋,你来我往,反正就是没有谈拢。

黑社会老大谈判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气势,旁边有个能掏枪打中酒杯的小弟一定能镇住对方能用脑袋碎瓶子的小弟。

军事大佬们谈判,气势之间的碰撞,碎掉的可不止一个瓶子。

这里就有请“范弗里特弹药量”的名词创立者——范弗里特将军出场了!

美军范弗利特


范弗里特,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曾经在西点军校上过学,曾经在诺曼底海滩卖过命,在西线对德军的战斗中作战凶悍勇猛,打仗的风格从来就是用火力埋葬对手,从团长升师长再升集团军司令,算是一个狠角色。

范弗里特的头顶虽然还有远东司令,但是在朝鲜半岛这块地皮上,他就是这里大哥大,谈判条件的敲定他说不上话,但是给谈判增加些压迫气势他还是能办到的。

特别是——1952年4月4日,范弗里特的儿子死了。

是被志愿军防空火力给轰死的,由于范弗里特的儿子小范弗里特驾驶的是满载着燃油和汽油弹的B26轰炸机,所以高射炮把那架轰炸机打下来之后,直接引发了触地殉爆,小范弗里特被人间升华,尸骨无存。

范弗利特儿子就是这种轰炸机驾驶员


所以说范弗里特对志愿军没有恨,那是不正常的。

私仇和谈判需求沆瀣一气,终于触发了那场本不用打的惊天之战。

1952年10月,南北双方依旧对峙在战线两侧。一直想给志愿军找麻烦的范弗里特看中了沙盘上的两座山尖尖——598高地和537高地。

当然大家不要以为着范弗里特脑子里只有复仇,能坐到他那个位置的人都不是头脑简单冲动之辈,复仇只是服从大局的一个馈赠品罢了。范弗里特之所以盯上了这两座山尖,是因为他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请记住这个西方山 请记住这个西方山

如果说“品”是地图上的三座山峰,上口是五圣山,左口是西方山,右口便是上甘岭,而一条山间公路从“品”的下方口袋进入,从左侧口子出去,而“品”字的左上方,是朝鲜的平康平原。平原上无险可守,正是机械化军团大展身手的舞台。

所以说五圣山与上甘岭,不仅仅是掐着山脚下小公路的关口,更是朝鲜平康平原的门户,如果失去五圣山与上甘岭,志愿军的防线将直接退到平康平原之后的山地,那将拱手让出200公里纵深的土地,这完全是在志愿军的战略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这将动摇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场的防线,为美军在朝鲜半岛的谈判中搏得一块超分量的筹码。还有什么能比这个作战计划更能恶心志愿军的复仇?

上甘岭敌我态势图


范弗里特想达到这一切,按照他的计算,要拿下那两个山头最多也就营级规模的战斗。用这么小的投入就能获得那么高的收益,换谁都会为之心动。

而范弗里特更是从前线情报得知,志愿军对与上甘岭的防守并不严密,两个山头阵地都只驻扎了一个连的兵力。

用两个营打两个连,却能在三八线撕开200公里的口子!

范弗里特荡漾了,每每想到这里,他都激动地夜不能寐,连夜将收益回报和作战计划写给了远在日本的远东司令克拉克。

这种收益比换谁都愿意试一试,克拉克当即回复:“准”。




3 判断失误

1952年10月14日,被范弗里特命名为“摊牌行动”的军事进攻正式开打。

凌晨四点钟,美军突然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十五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突击,这种广撒网的进攻排面严重干扰了15军对美军主攻方向的判断。

其中美军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

这种火力密度贯彻了范弗里特以往的作风——用弹药埋葬对手。

郁郁葱葱的山头被炸成这样


如果大家对这种火力密度没有切身体会的概念的话,大家可以想象成,100串鞭炮围在你四周不停不间断地炸,那种来自空间和声音上的压迫感足以令人窒息。而上甘岭阵地上的炮火不知比这100串鞭炮强了多少倍,有位17岁的志愿军小战士更是在坑道里被剧烈的爆炸活活震死。

美军用充裕的火力将山头的地都犁了一遍,藏在土里的电话线不知道被炸成了几截。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的营部电话班硬是用生命抗争着美军的炮火,将电话线重新接通,在电话线用尽的最后关头,副班长牛保才用身体导电连起了两边的电话线,最终使前线和后方联系了起来。

上甘岭的背后还有五圣山


14日同一天,美韩军对正面五圣山前沿的598和537高地、同时对西面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都发动了攻击,俨然摆出了一副全面进攻的姿态。

进攻上甘岭的美军为了壮胆,思量了半天,最终决定将进攻的两个营再增加了一个营。

而此刻五圣山的15军指挥所里,秦基伟军长还在摸索美军的主攻方向。

有一点秦军长的眼光非常老辣,他知道对面的美军只有两个师,那么美军不可能同时进攻这么多山头阵地,必然有一个主攻方向,其他的都是佯攻。但是哪个是佯攻、哪个是主攻,秦军长却判断失误了……

秦军长认为,美军作为机械化军团,断然会放大自己的优势,所以美军可能会沿着平康平原一线作为主攻阵地,那么西方山可能就是主攻方向。而上甘岭五圣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美军也不会在这种地形上和志愿军死磕,这也是为什么上甘岭一开始只投入了两个连驻守的原因。

这个失误的判断给了上甘岭的美军几天机会。

美军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炮兵炸完轰炸机上,轰炸机炸完步兵往上冲,烧灼的土地随时随地都散发着鲜血被烧焦的味道。美军利用优势兵力向阵地上的志愿军发起进攻,经过七个多小时的反复冲锋终于攻上了主峰阵地,然再后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白刃战才最终占领了阵地。

在这场战斗中,无数名志愿军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前储备的弹药枪支也几乎损毁殆尽,失去阵地的志愿军战士退守到反斜面坑道里。

从10月16日开始,秦军长对于美军的进攻幡然醒悟,开始重视起上甘岭的防御争夺,全力组织军师级火炮向上甘岭方向运动,而志愿军师级部队也开始组织力量反攻。

这次战役也是咱们少有的富裕仗


10月17日,战斗越来越惨烈,上甘岭山头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血腥程度直逼斯大林格勒火车站的争夺,黄继光就牺牲在这个阵地争夺战阶段。

阵地的每次易手都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山岭上尸横遍野,每一捧土里都能摸到四五十个弹片。虽然兵家最忌讳添油战术,但是双方却不得不在地域狭窄的上甘岭逐次增兵,以营连甚至排班为单位投入作战。

美军对于志愿军的反击非常疑惑,现在的火力投射密度已经超过了二战任何战役,上甘岭的山头更是被硬生生地削掉了一层,为什么还会有活着的志愿军冲回来抢夺阵地,从后备战线拉来的进攻部队不应该这么快就抵达战场啊!更何况两个山头而已,犯得着如此血腥地反复争夺吗?

美军也是极度郁闷


美军对志愿军的行动一开始也出现了两个误判——他们没想到志愿军会为了这样两个的山头展开反复争夺,他们也没料到志愿军的反攻争夺力量会这么快回到战场。



4 坑道争夺战

直到17日这天,韩军在阵地上发现了坑道,这才摸清楚志愿军能从炮火里活下来反击争夺阵地的秘密。

这让美军回忆起了在硫磺岛被日军地道支配的恐惧。

在硫磺岛,美军的伤亡率一度超越了日军,正是拜硫磺地形的地下孔洞所赐。美军为了拿下硫磺岛没少费功夫,推土机、灌土炸塌、汽油喷射等花样没有少用。但是——这里是上甘岭啊,你总共就只能展开两个营的兵力,对手也并不是孤军,随时能进行反扑,你去哪弄那些推土机!

美军的恐惧担忧随着夜晚降临很快成为了现实。

白天美军凭借火力优势拿下上甘岭的表面阵地,志愿军退守山体里的地下坑道。晚上志愿军利用夜幕掩护四面出击,将美军占领的上甘岭阵地再度夺回来。

上甘岭在这一刻俨然已成为了人肉磨坊,双方分批次不停地将士兵送进阵地,消耗掉,然后再送进去,再消耗。敌人的伤亡很惨烈,我们志愿军的伤亡也不小。

在15军麾下的45师几乎整师伤亡过半丧失反击能力之后,秦军长开始怀疑美军的动机了。他在战役开始两三天后才判断出了美军主要就是想进攻上甘岭的意图,但是却没想到美军居然会为两个山头这样没完没了,从前线传来的战报美韩联军的伤亡也不小,但是对方似乎没有半点收手的打算。

意识到这一点的秦将军迅速挑整了战术,将上甘岭战役从短期表面阵地争夺战定位成了持续性阵地争夺战。

挖穿山体的反斜面坑道


持久战有持久战的打法,正是这个关键性的战术调整,使志愿军的兵力消耗大大减少,为后续的反攻蓄积了力量。

10月21日,志愿军再次向坑道补充了一批士兵和弹药补给,传达了坚守坑道消耗敌军等待支援的指令。因为此时志愿军需要坑道部队拖住敌人后,才能将后方的预备反击部队拉到前线来。

从这天之后,志愿军没有再派遣部队同美军反复争夺阵地。美军在占领阵地之后,开始把进攻重点放在了坑道上。

这个地下坑道可不是直肠般的地道,算是半永久的地下工事,拥有三条大坑道五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而且坑道洞口正对五圣山防线,如此以来坑道口面可以得到咱们志愿军炮兵的直接支援。

22日开始,美军对坑道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什么炸药包爆破、无坐力炮抵近直射、飞机俯冲射击等手段轮番上场。每当危机时刻,坑道里的志愿军就呼叫火炮支援将美军的进攻打了回去。而此时美军已经占领了表面阵地,美军火炮无法再对上甘岭进行射击,坑道里的志愿军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天色一黑,坑道的志愿军就分小组四面出击,炸地堡、摸哨兵,搞得美军草木皆兵。虽然取得了部分战果,但是这种骚扰性进攻始终是无法改变整体战场局势的。25日,美军忍受不住巨大伤亡,将韩军调上来接防,棒子兵虽然打仗不太行但是使坏第一名,它们以东方人的思维对坑道展开了更加丧心病狂的破坏。特别是美军控制地表阵地后用延伸火力封锁了坑道出口,坑道的情况日渐恶化。

支援的弹药粮水很难送进坑道,坑道里的受伤士兵很难送出来。坑道里没有酒精也缺失绷带,志愿军战士只能眼睁睁看着受伤的战友伤口发炎糜烂。而受伤的战士为了不影响战友的情绪,他们都一声不吭,强忍疼痛,很多至死嘴里都咬着拿不下来的床单!

为了改善坑道部队的状况,志愿军主力部队组织两个连对上甘岭的几处阵地展开了反击。但是由于炮火配合没到位,美军也在这段占领的时间内不仅熟悉了地形,还抢修了不少地表工事,志愿军先期的反击争夺阵地的进攻失利。

为了支援坑道内的部队,志愿军开始派遣火线运输员冒着美军的炮火封锁向坑道内传送坑道里需要的一切——水、粮食、弹药。

火线运输员就是这样冲进了枪林弹雨中


火线运输员的伤亡率一度达到了90%,远远超过了坑道内的志愿军伤亡率,但是这依旧没有吓退英勇的志愿军火线运输员们,他们义无反顾地背着水与弹药冲向坑道,明知十不存一,却毅然坚挺向前,因为他们要让坑道里拼命的战友知道,祖国没有抛弃他们。

而水箱在运送过程中中弹极易流失,所以在后面的运输中,水被换成了既解渴又充饥的胡萝卜与苹果,一个苹果传遍所有人都没吃的动人故事就在这里产生。

坑道部队的条件秦军长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随即命令纵深部队再次对美军的阵地展开数十次反击进攻,这些反击一度夺回阵地占领主峰,使得坑道部队的物资和人员都得到了补充,极大增强了坑道部队的力量。

黄继光


为了将纵深部队的慰问送进坑道,秦将军连身边的警卫部队都派了出去,志愿军15军的兵力依旧吃紧,迫切需要后方的支援。

而就在同时,西线西方山地区的志愿军乘机向美军的391高地发动进攻,一口气向前推进十公里,歼敌四千多人,美军开始回顾自己的另一条战线,上甘岭地区得到了喘息机会。




5 反攻

1952年10月30日,志愿军的后续预备部队也基本到场。

此时接防的韩军正在急火急撩地抢修永备工事,而志愿军则用一场诡吊的炮战拉开了大反击的帷幕。

10月30日正午时分,志愿军以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向598高地突然发起炮击,炮击持续达四个多小时,直到傍晚日落时分才停了下来。

志愿军发动如此长时间的炮火攻击几乎前所未有,所以当韩军听见炮声停止的时候,所有人都毫无例外地认为志愿军的反击即将开始,它们提溜一下从隐蔽洞里爬出来准备好迎接志愿军的反击冲锋。

咱们的炮兵其实也十分有手段


它们在阵地上一边抢修工事一边严阵以待,等了一个半小时却连志愿军的半个人影都没看见。就在它们一脸疑惑的时候,喀秋莎带着美妙的玄音从天而降。山头阵地再次遭到了志愿军火炮五分钟的洗礼,猛烈的炮火将暴露在外的韩军一顿摧枯拉朽地暴锤,剩下的吓得赶紧往隐蔽洞里钻。

随即,炮火开始往后延伸。

所谓炮火延伸,就是炮兵开始射击敌方阵地的后方,一个是阻止敌军增援,另一个作用就是不误伤自己的进攻部队。所以当延伸射击开始的时候,傻子都知道志愿军即将发起进攻,韩军再次从隐蔽洞里窜出来进入阵地准备迎战。

然而就在这时,志愿军的火炮却再次落在了他们的头顶,韩军被炸得哭爹喊娘。志愿军如此几次真假延伸射击之后,高地上的韩军已经伤亡过半。

自从有了喀秋莎,美军也不敢炮兵对线


如此几次反复之后,晚上十点钟,后方的喀秋莎火箭炮团对美军的预定炮兵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区实施面积射击,几乎完全压制了敌纵深炮火,这是志愿军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

殊不知,此次战役也是志愿军最阔气的一次,战役共发射了炮弹40万发,火力投射达到了联合国军的25%,这个物资消耗对于一向捉襟见肘的中国军队来说也是百年头一遭。

在如此强烈的炮火支援下,志愿军发动了11波冲锋,一举将韩军等联合国军占领的大部分阵地夺了回来。

朝鲜战争中的韩国军队


10月31日,韩军和埃塞俄比亚军队对志愿军夺取的阵地展开了23次营级规模的反攻,美军所投射的火力仅次于战役第一天。整个战斗持续了九个小时,志愿军更是创下了朝鲜战争史上单日弹药消耗量之最——扔了近3万枚手榴弹和手雷,260根爆破筒,发射30多万发子弹,2.1万发炮弹。

经过了一天的血战,阵地仍在我们手中。

擦亮刺刀的志愿军在入夜后再次发动反击,将598高地的所有阵地全部夺了回来。

但是敌人不会这么轻易地认输,天亮之后,日历翻到了11月1日,韩国军队再次对阵地发起反冲锋,直到下午四点它们再次夺得了阵地。但是紧随着志愿军的炮火,志愿军战士冒着被自己的炮火轰炸的危险,踩着弹着点再次反冲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志愿军往往在晚上发动进攻


从11月1日开始,双方每一天都在这块狭小的山头上反复厮杀,有时候是敌军刚刚占领阵地,志愿军就发动反冲击夺回阵地。每一次交手,山头便会遭到炮火的洗礼,火炮一层层刮掉山头的岩石,将上甘岭山头的海拔人为地一次次剥离。甚至在19日韩军再次发动反击的时候,志愿军阵地一个小时内遭到两万发炮弹的轰击。

整个上甘岭再次回到人肉磨坊的状态,但是此刻的志愿军却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炮兵、预备队都已抵达战场。虽然火力没有美军那样强大,但是在局部反击的时候集中应用依旧能给阵地上的韩军以巨大的杀伤。同时后续部队补充及时,不再会出现之前阶段里兵力短缺的情况。如此,咱们已经做好了和美韩联军耗死在高地上的准备。

正所谓,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这场战役打到这个地步,说到底打得就是决心,打得就是意志。

志愿军拿出了死磕的勇气,这股不屈不饶地压迫感终于让美韩联军再也沉不住气。

11月25日,换防部队接防了上甘岭阵地后,美军和韩军没敢再发起反击,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

除了前沿的两个班级阵地没有夺回以外,上甘岭的其他阵地均已回到了志愿军的控制之下。再加上志愿军在西线西方山推进的十公里战线,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比美军更多的控制地。

上甘岭丢了地,在西方山拿了回来


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伤亡1.15万人,伤亡率在25%,而联合国军伤亡2.55万人,伤亡率更是达到了恐怖的40%。在美军曾经最恐惧的噩梦硫磺岛上,它们的伤亡率也才到32.6%,志愿军给美军造成的心理阴影,比硫磺岛还要深入骨髓。

范弗里特本想摊牌复个仇,没想到抡起膀子甩了自己两个耳光。从此以后,美军再也不敢对志愿军发起营以上规模的战斗。

这场战役让美军在谈判桌上再也没有了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美国人明白,对于那条横亘在半岛上的那条战线,它们再也做不了任何事情。现在,它们只求一个体面的退出。

而志愿军通过这场战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意志,用血战胜了铁的威名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15军的“千岁军”当之无愧!

军魂永存,国威远扬!

以英雄绘战场,以战争说趣史。

刀锋所向之下是铁与血的交融,棋局变幻之外是诡计与阴谋的双眼。英雄背后是荣耀,战争背后是利益夺还。英雄铸魂,战史明心。

~~~~~~~~~~~~~~~~~~~~~~~~~~~~~~~~~~~~~~~~~~~~~~~~~~~~~~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多谢各位看官的捧场。

战国乱世,请各位照顾好自己,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上甘岭   战役   坑道   志愿军   炮火   山头   伤亡   阵地   美军   部队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