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剧评|《那山那海》:山海双线并行 讲述自主脱贫的故事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反映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28集电视剧《那山那海》在CCTV-1热播。

《那山那海》对乡村振兴的持续表达,体现出对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中国道路的高度肯定。

众所周知,中国的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涌现出了众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事迹。

作为发生在21世纪中国大地的中国故事,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值得我们大讲特讲反复来讲。

《那山那海》便是这样一部讲述乡村振兴的电视剧作品。

此前同类题材剧多以内陆为主要场景,多以近年为主要时间段,相比之下,《那山那海》别出蹊径,是一部发生在沿海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讲起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戏。

这部剧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持续展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剧体现出对中国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英雄事迹的缅怀与讴歌;

体现出对中国长期致力于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信心与决心。

《那山那海》对乡村自强的主线讲述,体现出对乡村人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作用的高度肯定。

与很多乡村振兴剧主要描绘外来英雄带动本地乡村振兴的故事讲述方式有所不同,《那山那海》主要是以本土自强作为主线进行讲述。

该剧主要体现为在陈越书记率领下的雷恒水的“海线”与雷铨水的“山线”

前者是全剧的第一主线,主要讲述雷恒水带领乡亲们进行海产养殖的故事;

后者是全剧的第二主线,主要讲述雷铨水带领乡亲们进行种植修路的故事。

尽管剧中也有外来支持人员,比如技术员杜海妹,但其在剧中所起的作用并未被着意强调。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现实原因,在于剧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讲述,且处于沿海地区,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自主探索现象明显。

与此前一系列脱贫攻坚剧相比,《那山那海》在客观上体现出对乡村人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体作用的高度重视。

以陈越为代表的党和政府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固然不容轻视,但同样可以归入本地人民的范围。

事实上,在未来中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以“外来输血”为主的方式——包括物力财力的经济支持,也包括人力信息的智力支持——终究要让位于以“本土造血”为主的方式。

因此,《那山那海》所展现出来的高度肯定本土主体性的发展理念,同样值得高度肯定。

《那山那海》对民族风情的重点描绘,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肯定。

在《那山那海》之中,重点写到了两个不常在艺术作品中露面的群体:

一为山上的以雷家三兄弟为代表的观风寨村民们;

一为海上的疍家人,以欧赫为代表,展现了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风情。

疍家人多数终生漂泊于水上,以船为家,在脱贫攻坚行动中,党和政府为他们无偿提供土地和住房,让他们上岸生活并有了户籍,从此彻底改变了这一特殊人群的命运。

《那山那海》“山”“海”双线并行,展现了在陈越书记的带领之下,在海边商人林源昌的帮扶之下,不同族群共谋发展的和谐画面。

以盘念念为代表的台商支线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对两岸一家亲的历史与现实也做出了画龙点睛的描绘。

支线情节与民族风情的艺术描绘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对中华民族一家亲历史与现实的高度肯定。

唯有全民团结,才能安定和平,才能更快更好地共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论员 李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全国代表大会   剧评   故事   全剧   举世瞩目   支线   乡亲   主线   自强   中国   本土   乡村   央视   高度   自主   现实   代表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