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什么感觉

古代户外探险地理科考第一这人徐霞客

一个丈量过这个世界的人

徐霞客是在1607年的春天,也就是徐霞客22岁那年开始告别家乡第一次踏上了科考之旅。从现在到他54岁去世,3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在旅行的路上。

《徐霞客游记》这本书里边儿提到他到过今天19个省份有100多座城市。按照这个思路徐霞客可能在大家心中是一个洒落不羁四处游山玩水的人。

其实不然在《徐霞客游记》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旅游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科学研究首。他去的目的地都是那些个人迹罕至的一个地方,对当地的这个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等啊自然状况他做出了非常详细的考察和记录。他在地理科学上的考察研究比后来西方的科学家要早了上百年的时间。

除了记录自己独立的研究考证之外,徐霞客还发现古代地理书籍里的资料有很多是未经过实际考证有些还是错误的。他通过自己的这个考察对这些个文献进行了修改,徐霞客常常这一天得爬涉上百里或者甚至更远的路程,有的时候晚上就寄宿在荒村野寺,有的时候连个破庙都没有,就找棵大树在这个树底下露宿。就这样他还一天不落的把当他的情况都记录下来。

他当年写的游记一共有240多万字,但惜很多都已经失散了,留下来的这些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只剩下60万字。但是内容是依然非常丰富,其中涉及了文化经济.历史民族.宗教.地理地况.气象.动物植物.风俗等多个领域。称得起是中国古代科学精神的集大成者。

徐霞客之所以能够抛开功名利禄潜心进行科学考证,跟他的这个家庭背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家里边世世代代都是念书人,还有不少人曾经做过大官正经土豪世家。徐霞客是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有了出去看世界愿望,他自己从小也酷爱历史地理游记这类的书籍。

他父亲也鼓励徐霞客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据说他们家有一座万卷藏书楼,徐霞客把这个藏书楼里的书全都读了一遍。而且他天资聪颖读书又是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来他都能对答如流。

22岁的时候在母亲的鼓励下徐霞客开始出门旅行考察,第一次出门他是由京杭大运河来到了苏州的太湖,这一次旅行他登上了东西两座洞庭山。走访了苏州无锡的一些名胜古迹。还去了普陀山天台山富春江很多好地方。有一次想起来了曾经在这个古书上看到说雁荡山的这个山顶有一个大湖,这在当时很少有人听说也没人见过。徐霞客决定去看看去到底有没有这么个大湖,费尽了千辛万苦爬到了雁荡山的山。

结果发现这个山脊是笔直向上的脚都没地方放,怎么可能说有湖呢。这要是一般人估计也就放弃了,徐霞客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悬崖的边上。这个路都没有了,再一看悬崖下边有一个很小的一个平台,他就用一条布带子系在悬崖顶的一块岩石上抓着布袋子往下滑。结果到了平台上发现下面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他这就踏实了这是个百丈深渊这才作罢。

咱们现在熟知的南京城墙.夫子庙.秦淮风景区.黄山这些个名胜古迹最早都是徐霞客旅行考察的时候才发现。他跟母亲有个约定,每年都是春天出发到了秋天树叶变黄了他就回家。徐霞客每次都带着一肚子的故事跟老太太讲,天地间多么广大河流多么的奇险,各地的风俗多么的不同。直到老太太80高龄去世之前仍然鼓励儿子不畏艰险继续出门考察。

这段时间徐霞客已经游历过了五岳和黄山。但是他总觉得这样的名山一定还会有新发现,有一次去黄山考察路上遇上大雪。当地人说这个雪得有齐腰深看不见登山的路根本上不去,但是徐霞客没有被吓住,拄着一根铁杖就进山了走到半山腰的时候,山势是越来越陡路面儿上结成了冰又陡又滑这个脚踩上去就滑下来。

他又花了很长的时间详细系统的勘测,记录了黄山这几座标志性的山峰的地形地貌特征。之前还没有人记录过黄山的真实样貌。他凭着自个儿登顶看到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的这个发现堪称是伟大的。现代的测绘专家们都为这事儿很称奇,因为现代的技术测定莲花峰的海拔是1864米,天都峰的海拔是1810米,两座山峰的高度啊就差54米,但是距离间隔了1100米。这个距离普通人根本不可能通过目测说发现54米这么小的一个差距。

还有一次徐霞客爬嵩山登上了绝顶万岁峰,将要下山周围云雾缭绕辨不清方向。路边来了一个打柴的他就问人家从哪儿走下山,打柴的人说走正路20里,如果从西沟顺山坡滑下来十里,能省一半的路程。但是这个路非常的险峻越往下崖势越雄壮山势就越来越陡。徐家客就从西沟往下滑,好家伙越滑越快停都停不下来,处境十分的危险稍微的这么一疏忽可能滚下山去,一直顺着两山的沟底向下滑了有十里才出了峡谷。到达平地上徐霞客身上都是伤口两腿都站不起来了,但是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发现了前人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嵩山西沟山麓。

就凭着这么一颗科考的心徐霞客就是走遍了中国的山河湖海,到他50多岁的时候曾经前往四川云南西南地区考察边疆探索长江的上源。从江苏到云南要横穿整个中国,在古代这可能就是一条不归路,所以徐霞客在临走之前就告诉家里人说你们就当我死了。

这次西南之行险象环生,他租了个船沿着湘江往西走的时候。在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在这个船舱外观赏着月光下山形水色,觉得心情爽朗正尽兴的时候。突然间一群强盗窜到船上一时间火光乱飞刀光剑影,徐霞客跳下水躲到了别的船上躲过一劫,但是他随行的仆人身受重伤,好朋友静文和尚也失踪了。就有人劝他回去还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他说我带着铁锹来的什么地方都可以埋我。

一路上是重重的困难都踩在脚底下,终于达到了目的地。这是徐霞客一生中最后一次出游,当时正是明末动乱的时候,土匪山贼横行田地荒芜。旅途的生活险象丛生,南方又是雨水季节条件非常恶劣民不聊生。

徐霞客有时候没有地方住就跟猪牛住在一块儿,有时候住岩洞荒野。所以在考察结束回家不久就一病不起。他临死之前手里还攥着外出带回来两块石头,回忆自己30多年这个生涯对后人说我此生无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雁荡山   嵩山   黄山   科考   游记   地理   感觉   方式   发现   旅行   时间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