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珊:曾被徐志摩、闻一多百般追求,为何要嫁大20岁的寡言老头?

一代才子徐志摩,对才女林徽因的爱与痴曾惊艳了时代,至今仍被奉为一段佳话,足以见得林徽因的才情之卓越。

比起林徽因,有这样一位如今大家并不熟知的女性,她以自己的魅力与能力吸引着一批才子对之倾慕,包括徐志摩,闻一多,梁秋实,她就是当时名气远在林徽因之上的民国才女俞珊


1908年,俞珊出生于浙江山阴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俞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祖父俞明震,清朝进士出身,曾位居翰林,担任刑部主事等职。后任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校长,还是鲁迅先生的老师。俞珊的叔父,著名弹道学专家俞大维,是曾国藩曾外孙。俞珊的父亲俞大纯与鲁迅同学,二人曾共同留学日本,后来他还曾赴德国留学,毕业于柏林工科大学;20世纪30年代初任民国交通部陇海铁路局局长。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俞珊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自小就在充满文学气息的家族里面成长,她当然也是位才女呀。不过俞珊志不在文学上面而是在于艺术上面。她曾经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之后又是不负众望考进了金陵大学。

所以说她的前半生那是非常的幸运,毕竟在这个乱世之中,许多人连基本的温饱都是没有保障,而俞珊不仅不必考虑这些生活琐事更是可以在纯洁的学校里面度过青春时期,所以她能够选择并且从事自己心仪的职业。

原本,她和话剧并没有缘分,可偏偏就是这样,有些人天生就应当出现在舞台。

1929年的时候,南国社的田汉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院校导演音乐剧《湖上的悲剧》,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俞珊,就被她的美貌所迷住,赞叹她那别具一格的气质。因此便邀请俞珊加入南国社,而这一行为也恰巧成就了后来的俞珊。而成立这个社团的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诸如徐志摩、欧阳予倩、徐悲鸿、周信芳等等。

果然俞珊的加入没有让人失望,在第二期公演中,《莎乐美》一出现便火爆了整个上海,而让大家买单的,真的是俞珊的表演。

她仿佛天生就属于舞台,大胆的表演,加上年少时期的知识激烈,这部戏在她的演出之下几乎成了当时话剧的巅峰。

最初出演时,票价是6角,等到演出第二场,便涨到了一块大洋。

三百人的座次,每一次都座无虚席。

自此,俞珊的名字便响彻了上海,尤其是她在《美杜莎》中的剧照更是使无数青年才俊沉迷于她的美貌之中。

1930年,俞珊又参加了南国社的第三期公演,在田汉改编的《卡门》一剧中任主角卡门。她把吉卜赛女郎卡门演得惟妙惟肖、热情泼辣、十分动人。

俞珊因话剧《莎乐美》和《卡门》等一举成名,这两部剧的导演田汉十分欣赏俞珊,称她为“我们的莎乐美”。

田汉有一次对俞珊大胆的表白,但是俞珊却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再加上他的种种作为,让田汉的夫人很是不悦,不准田汉接近俞珊,这也算是争风吃醋吧。

这让田汉伤心不已,当时田汉很长时间才放下心中的难过,在以后与俞珊朋友相待,他们的友情持续了一生。

在当时民国的灰暗压抑的大环境下,这位可爱、泼辣、敢爱敢恨的俞珊就像是一颗闪耀的明珠,在他的石榴裙下更是拜倒了一众的才子。

陆小曼一直称林徽因是“万恶的前女友”。与其说陆小曼是嫉妒林徽因,倒不如说她是痛恨林徽因,而她真正嫉妒的女子其实是俞珊。

徐志摩当时就在南国艺术学院任教,已经和陆小曼结婚的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俞珊的喜爱之情。在他书房的墙上钉着一幅俞珊《莎乐美》的剧照,而在剧照旁挂着的,竟然是俞珊的一件舞衣。

拜倒在俞珊石榴裙下的徐志摩,“追寻”追的热烈而又令人捧腹大笑。

就在俞珊来到上海演出的时候,后台来了几个追星的青年,俞珊突然说:“不好,我要小解”,徐志摩来不及反应立即跑去为女神找痰盂。

找了半天徐志摩才找到一只痰盂,恭恭敬敬地端到女神的旁边。跑过来的时候还气喘吁吁,口中大喊着“痰盂来哉!痰盂来哉!”,这个有意思的画面将俞珊逗笑了。

徐志摩这样对俞珊大献殷勤,夫人陆小曼自然就不乐意了。时常和徐志摩发生争吵。徐志摩说:"你要我不接近俞珊很容易,但你也管着点俞珊呀!"陆小曼说:"俞珊是只茶杯,茶杯是没法儿拒绝人家不斟茶的,而你是牙刷,牙刷就只许一个人用,你听见过有和人共用牙刷的吗?"

陆小曼发飙以后,徐志摩到底也听老婆的话,慢慢疏远了俞珊。

俞珊走红后,其父亲俞大纯认为女儿饰演的风尘女子,有失大家风范,便以要和俞珊断绝关系相逼,让她退出影坛。

后来俞珊因为在上海患病,梁实秋关怀备至。于是俞珊只好听从时任青岛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梁实秋的建议,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任职。

没想到俞珊的到来却搅乱了青岛大学的一池春水,这也为那些文人墨客追逐俞珊提供了机会。

结果没多久,就闹出了一剧丑闻,学校里几个年长的男教授,像是鲁莽的毛头小子一样,因为争夺俞珊的青睐,竟然争风吃醋,弄得学校乌烟瘴气。

梁实秋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要不是有老婆程季淑管着,估计要因为俞珊闹出更多“丑态”来。据梁实秋第二任夫人韩菁清回忆,梁实秋去世前,梦中常念叨“俞珊”。

此时的闻一多已经结婚,然而他的妻子只是普通的妇人,和他没有共同语言,还把妻儿送回老家,自己留在青岛。还为俞珊写了一首《奇迹》,徐志摩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这种思念之情让闻一多非常痛苦,因此找到徐志摩述诉苦,徐志摩提醒他自己也就是有家室的人,要自重。同时徐志摩找到俞珊,说闻一多已是已婚之人,做事情要自重。

最终闻一多还是悬崖勒马,将这份感情埋藏在心里。

然而沈从文自己对俞珊也是情不自禁,甚至推迟了去见未婚妻的时间。只是在处理这个问题的细节上与梁实秋不同,这次他不是写在信里,而是写进了自己的小说里,虽然影影绰绰、文字老辣,毕竟心有旁骛,难免在《八骏图》里露出破绽。沈从文也对当年数位教授为俞珊的魅力所倾倒的现象做了映射。

但谁都没想到,就在各种传闻纷飞的时候,俞珊却嫁给了长她20多岁的校长赵太侔。

在俞珊几乎完美的一生中,同样留下了一分败笔,即她的婚姻。

赵太侔是一位寡言少语的男子,两个人在上海初遇,后又于青岛重逢。

彼时,赵太侔已有妻子,可他为了追求俞珊,不顾旁人劝阻,执意和原配离婚。

此时,俞珊弟弟的身陷囹圄,他告诉俞珊,只要俞珊肯当他的夫人,他便把俞珊弟弟救出来。

当时正苦于不知如何拯救弟弟的俞珊,自然如同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般,爽快答应了赵太侔的求婚。

俞珊为了弟弟只好委曲求全嫁给了赵太侔

这段不幸的婚姻持续了整整二十年,耗费了俞珊的全部青春,从天真少女到成熟妇人,这其中的心酸恐怕只有俞珊本人才得以知晓。与陌生人的同床异梦,这无疑是对这名热情活泼的女孩最大的折磨。直到抗战胜利,尽管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女儿,不顾周围亲人好友的再三劝阻,俞珊毅然决然地向赵太侔提出离婚,这段不幸的婚姻才真正结束,俞珊就像被久困于监狱的囚徒,终于重见光明。

有人因此下结论说,俞珊对赵太侔没有爱情,当初下嫁赵太侔只是为了报答赵太侔搭救弟弟的恩情。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走不到最后的,所以俞珊最后强烈要求离婚。

不过,赵太侔昔日的情敌梁实秋,却在晚年回忆起俞、赵的婚姻时说:“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虽然结果不太圆满”

所以,事实真相到底如何,也只有当事人清楚了。

新中国成立后,俞珊先是在江苏省京剧团工作,后来又去到了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后来D荡期间,俞珊遭受了打击,1968年,俞珊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病床上,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田汉在同年遭受打击,病逝于医院,赵太侔则是在青岛投海自尽。

俞珊的弟弟俞启威,曾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军管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委员等重要职位,但因工作劳累,最终于1958年“在广州因病逝世”,早早的离开了人世间。


在民国那个动荡的岁月之中,无数才子与佳人俱风流,而俞珊算是其中一朵娇艳的花。

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容貌靓丽,家世出众,可谓是妥妥的白富美。这样的女人,即便是到了今天,恐怕仍旧会有无数的飞蛾往上扑,最终被火花烧的一无所有。

但是,俞珊的结局也让人颇为叹息。一个活泼开朗的俏佳人,却只能嫁给了一个不喜欢的人蹉跎了青春。或许,自古红颜多薄命,绝色女子的结局总是这么凄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卡门   痰盂   寡言   青岛   南国   才子   上海   民国   夫人   老头   弟弟   婚姻   徐志   俞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