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后,好友救下岳飞儿子,岳家为感恩立祖训:两家永不通婚

在封建古代,婚姻是两家通好的最佳方式,他们用一儿一女的结合将两家的血脉融合,从此两家并一家,因此古代的家庭对婚姻成员的选择极为慎重,可谓是千挑万选。

但是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一些古代家庭却有个特殊的规定——两姓不婚,也就是说,两个固定姓氏的家庭永远不会缔结婚姻,这无疑是让两家失去了通好的机会,而让两家祖先定下这个规矩的原因大多是仇恨。

不过事有例外,宋朝时期,大将岳飞功高震主,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他的一个好友拼尽全力救下了他的孩子并照料多年,岳家出于感恩立下了祖训,两家永不通婚,这是为了什么呢?

并肩作战,相交莫逆

岳家的这个大恩人名叫贡祖文,他出生公元1103年,与岳飞刚好是同岁,不过他的爱好可与岳飞不同,他自小热爱文学、聪明过人,写的一手好文章,家中对他寄予厚望,一心想要他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不过事与愿违,贡祖文长大之后,金军几次三番的侵略大宋,百姓们为此承受了深重的苦难,他见此人间疾苦,深感文章无法救世,于是就投笔从戎,与士兵们一起抗击金军。

要知道,在宋朝时期,重文抑武之风大行,武人哪怕像狄青那样做到了枢密使,也难免被文人指着鼻子骂“贼配军”,共祖文才华横溢,如果入仕的话,定然是个生活优越的文官,可他如今却不顾文武天堑,冒着生命危险从军杀敌,可见他对国家的热爱。

投军不久,贡祖文就结识了他的一生挚友岳飞,岳飞和贡祖文一样都满怀报国之心,两个热血十足的年轻人一见如故,日夜畅谈,很快就成了知己好友,贡祖文原本是文人,身体羸弱,岳飞便精心教他武功,好让他在战场上有反击之力,岳飞文墨不通,贡祖文便拿来兵书教他谋略兵法,两人文武互补,堪称是双剑合璧。

很快,这对挚友报国的时机就来到了,公元1127年,金国派兵攻打大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般打到了大宋的都城汴梁,在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两位举世难得的昏君的指导下,汴梁成功被破,连皇帝妃嫔带大臣百姓都被金军打包带回了金国,北宋就此灭亡,这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发生之后,举世震动,百姓们悲伤难抑,为亡国之痛日夜嚎哭不休,时在军中的岳飞和贡祖文也是又惊又痛,他们对国家满怀热爱,可金人的铁蹄却践踏了他们挚爱的国土,使得百姓们颠沛流离,这让他们怎能不义愤填膺?

为了挽回局势,贡祖文和岳飞一起参加了康王赵构的抗金义勇军,并护送他南下前往应天登基为帝,是为宋高宗,南宋由此成立,大宋的国祚总算是没有彻底断绝。

这一路颠沛流离,追兵无数,两人并肩作战,杀敌无数,立下了赫赫功劳,感情在生死之间也变得越发的深厚,不过不久之后,两人就分头作战。

这是因为宋高宗登位之后,局势也没有好到哪里去,金军死死追着他们不放,宋高宗只得下令继续往杭州逃窜,金军哪里会放过这头肥羊?

他们在四太子金金兀术的领导下穷追不舍,宋高宗一行人狼狈不堪,遇到了无数危险,每当这个时候,贡祖文都死死的守护宋高宗身边,总算是把他平安送往了镇江,好渡江北上。

宋高宗被贡祖文的忠心感动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在路上的时候就封了他一个“都总军将使”,然后让他垫后,自己乘船逃亡了杭州。

金军生于东北,不谙水性,宋高宗乘船逃走,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金兀术只能下令撤军,放弃追击,但是心怀报国之情的宋军将领可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他们对烧杀抢掠、穷凶极恶的金军恨之入骨,于是就对其展开了激烈的反击。

金兀术准备渡江北去时,北宋著名大将韩世忠率兵发动冲击,直接将金军打的落荒而逃,金兀术离去无门,只能丢下残兵败将,带着一部分亲兵走小路潜逃到南京,好从那里绕道回京。

然而,提前得知消息的贡祖文已经在南京要冲等候他许久了,贡祖文文武双全,用兵如神,上前就把金军打了个满脸开花,这时候,从宜兴带兵赶来的岳飞也和贡祖文汇合,两人不顾生死,身先士卒,大大的激励了宋军的士气,宋军因此大胜。

金兀术实在是被这两个小将打破了胆子,只能狼狈奔逃,好不容易才带着一小撮残兵败将从长江北岸逃回家,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进犯贡祖文所镇守的疆域,这大大振奋了宋朝上下军民的士气。

这一仗让岳飞和贡祖文都名扬天下,朝廷也大大表彰了他们的功绩,贡祖文被任命为“秣陵总镇”、“武德大夫”,岳飞也被授“武德大夫”、英州刺史之职。这时候他们都万分欣喜,还以为自己终将能够一展抱负,收复河山,可现实的残忍却远远超乎他们的意料。

义薄云天,勇救遗孤

岳飞能征善战,立功无数,他手下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深受百姓爱戴,凡是所到之处皆有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军,金军被岳家军的威势所震慑,往往望到岳旗望风而逃,因此岳飞在数年之间就为大宋收复了无数失地,几乎一路打到了曾经新的汴梁。

国家危亡之际,能有这么一个力往狂澜之人,按理来说,宋高宗应该是极为振奋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宋高早就被当年金军的勇猛吓破了胆子,他一心只想在杭州苟安,根本就不想与金军交战,免得像父亲和大哥一样也被打包送到金国都城吃雪。

有这种怂包思想在,宋高宗看着能打的岳飞就难免有些不顺眼了,更让他愤怒的是,岳飞居然还打出了“北上雪耻,迎接二帝”的旗号。

要知道宋高宗这个帝位可是捡漏捡来的,如果不是靖康之变的时候,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他的所有兄弟都被打包送到金国的话,那这个皇位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做。如果二帝回来的话,他屁股底下的龙椅还能坐的安稳吗?

岳飞这么不会体贴顶头老大的心思,宋高宗气的七窍生烟,而且岳飞的岳家军实力实在太过强大,民间对岳家也实在太过推崇,宋高宗越来越怀疑岳飞会不会仗着兵力强盛,起兵造反,直接把老赵家的天下改成老岳家的。

宋高宗对岳飞的怀疑与日俱增,他身边的大奸臣秦桧也对岳飞极为忌惮,秦桧原本也是个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但靖康之变时,他跟着宋徽宗一起到金国旅游了一番,然后就彻底被吓破了胆子,成为了金国的一条狗,生怕自己跪的不够标准,再引来金人爸爸的侵略。

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这对君臣都对岳飞除之而后快,可是岳飞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几乎是个完人,根本就没有小辫子让他们抓,这让他们十分苦恼,最后两人一咬牙一跺脚,干脆不要理由,直接干了吧!

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飞和他能征善战的长子岳云,同时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们死后,宋高宗连他们的家眷也没有放过,岳飞的妻儿全部被流放到岭南。

岭南地处偏僻、瘴气弥漫,是个不折不扣的苦寒之地,而且岭南离都城万里,这一路的颠沛流离,足以让老弱丧命,宋高东这分明是要斩尽杀绝。

当时岳飞的三子岳霖只有十二岁,年小力弱,如果也被流放的话,很可能走不到岭南,他的母亲李氏不忍儿子算命,于是就想方设法的掩护他潜逃,让他去找父亲的挚友贡祖文。

朝廷对岳飞深为忌惮,生怕岳家会死灰复燃,所以哪怕岳霖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他们也不敢放过,四处加派人手寻找他的踪迹,同时贡祖文也得到了岳霖出逃的消息。

贡祖文心知岳霖是来投奔他的,但又害怕朝廷得知之后会在他这里守株待兔,所以也不敢声张,只带着几个可靠的亲信四处寻找,他们一连找了数日,最后终于在一个芦苇丛中找到了狼狈不堪、高烧不退的岳霖。

看到岳霖这幅凄惨的样子,想到与自己情同兄弟的岳飞,贡祖文真是心如刀绞。

将岳霖秘密抱回家之后,贡祖文还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封李氏所写的书信:“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据,来世当报。”

他见此更是泪如雨下,皇帝昏庸无能,滥杀功臣,还对岳飞的家眷赶尽杀绝,岳家人这次去岭南凶多吉少,如果真的发生不幸的话,岳霖就是岳家的最后一条血脉了,无论如何,他也得保住他。

贡祖文此时依旧是朝廷命官,仍在军中,身边颇多人来往,岳霖随时都可能暴露身份,考虑到这一点,他立刻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宋高宗早就忌惮他和岳飞的亲密来往,一听他要辞职,立刻就点头答应了。

为了不暴露岳霖的存在,贡祖文就隐姓埋名,带着家眷去老家贡家村隐居,不过老家人多口杂,认识他的人也不在少数,见到新来的岳霖,他们难免会有几分疑心,所以他还是觉得不放心,又背井离乡搬到了曲阿县柳塘,柳塘人生地不熟,生活自然没有以前惬意舒适。

纵使如此,贡祖文和贡家人也从来没有一句抱怨,为了保住岳霖,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贡祖文对岳霖视若己出,亲自教他读书写字、兵法谋略,贡家人也把岳霖当成了自家人,对他万分的关怀体贴,在这样温暖的家庭氛围中,岳霖逐渐成长为了一个文物双全、风度翩翩的青年,颇有他父亲岳飞当年的风范。

岳霖成年之后,贡祖文又为他娶了同村的陈姑娘为妻,陈姑娘温柔贤淑体贴大方,和岳霖的感情极好,夫妻两人成婚二十余年,一共生下了四子一女,在这期间,他们一直生活在贡家,和贡家人感情和睦,不分你我,完全就是一家。

知恩图报,永不通婚

贡祖文和岳霖隐姓埋名多年,终于等到了岳家沉冤得雪的那一天,公元前1162年,宋高宗驾崩,他的儿子宋孝宗即位,宋孝宗深知岳家冤枉,便立刻派人给岳家平反,此时,岳霖已经32岁了,从岳家蒙冤之后,他就一直在等待,如今已经足足过了20年。

岳霖欣喜若狂,贡祖文更是老泪纵横,他这么多年的心血都没有白费,岳家终于等到了沉冤得雪的这一天,岳霖也能够继承他父亲的一致,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人前,岳飞的在天之灵也可以瞑目了。

为岳家平反之后,宋孝宗亲自召见了岳霖,温声安抚他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 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感动的涕泗横流,随后,宋孝宗又下令召回了岳家被流放的成员,岳霖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见到被养的身强体壮、文武双全的岳霖之后,岳家人都对共祖文十分的感激,当年贡祖文冒着杀身之祸收养了岳霖,为他辞官归隐隐姓埋名,还将他培养的如此优秀,这份大恩大德,岳家怎么也无法报答啊。

为了表示对贡祖文的感激,岳家立下了祖训:“两家永不通婚!”这就很奇怪了?两家既然恩深意重,又为何不能世代通婚交好呢?其实,岳家这么做是为了表示岳家和贡家亲如一家,只有一家人才不能通婚。

只要有这条祖训在,无论过了多少代多少年,岳家的后人都会记得贡家对岳家的恩德,事实也的确如此,直到今天岳家和贡家的后人还来往频繁,感情十分深厚,这就是这条祖训的力量啊。

为了照料岳霖,贡祖文辞官回乡,隐姓埋名多年,最后终于等来了岳家平反的一天,这样的忠肝义胆义薄云天,可与春秋时期的公孙杵臼、程婴相提并论,而岳家也没有辜负他的深情厚谊,岳家将贡家视为一家,立下了永不通婚的祖训,使得贡、岳两家的情谊绵延千年,至今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岳家   汴梁   靖康   都城   家眷   颠沛流离   隐姓埋名   岭南   朝廷   儿子   好友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