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国藩有这么多贵人相助?两点思考


曾国藩号称古今第一完人,那些世人皆知的丰功伟绩就不用去论述了。我一直好奇的是他神奇的相人之术和他的为人处世。从他的生平来看,尤其好奇为什么他的生命中这么多的贵人相助?

曾公37岁就官至二品,从一个同进士开始,却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其中的贵人有唐鉴,是他的理学恩师,也可以说是为他打好坚实的基础,郭嵩焘劝他上进,并引荐了劳崇光,劳崇光帮助他通过朝考,有机会受到朝廷重臣穆彰阿的重视。穆彰阿就完全主导曾国藩升官神话。为这个神话保驾护航。后期当曾公位高权重的时候,左宗棠这些人为他建功立业,助其走上更高的权位,而且名垂千古。同样是贵人。

另外生活上家人也是曾国藩的贵人,始终和睦,支持曾国藩,很少有给他拖后腿的,同时,湖南同乡更加是曾国藩的贵人,湘军的成立,为其出生入死,战败了也不离不弃,甚至在曾国藩自己都准备放弃要投湖自尽的时候,都有人继续来当他的贵人,拼死护他周全。

诸多的贵人才成就了曾国藩古今第一完人的成就。之前我对于曾公生命中如此多的贵人羡慕不已,但是不明白曾公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我在现如今第四次读《曾国藩家书》的时候,终于有了更多的感触。有两个方面是我感受最深的。

第一,助人者人恒助之。曾国藩喜欢帮助人已经不是权谋之道了,而是深入骨髓的品质。几乎每一封家书里面都会提到帮助了哪些人,或者准备帮助哪些人,又或者建议家人帮助哪些人,称赞家人又帮助了哪些人。虽然曾国藩在当京官的时候日子其实过的很拮据,经常需要借钱度日,但是,只要是同乡好友求助,必定是热情帮助,没钱就出力,总归是尽力安排妥当,因此,曾公忠厚老实,急公好义的名声是得到周围圈子公认的。再加上他专心治学,本身能力又非常出众,这样的人周围人总是愿意帮助他,让他取得更高的成就,更何况,曾国藩始终是个特别知道感恩的人,穆彰阿做为他官场的引路和护航人,至死都得到曾国藩的尊敬和感激,包括他的后人也一直在得到曾国藩的帮助。这样的曾国藩又有谁会不爱?

第二,曾国藩的真诚。曾国藩的所有家书里面,不管是写什么事情,都是非常详尽,从来不藏着掖着,一方面表现出他是个非常仔细的人,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真诚,让周围的人清清楚楚的知道他的为人,他的处事,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对于自认为了解的人更加容易相信一些,如果能像曾国藩一样把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说的这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而且每件事情都是有始有终。我想周围的人应该也是会愿意当你的贵人的。毕竟,就算别人想当你的贵人,也得先了解你,才能晓得怎么才能当你的贵人,平时你不真诚的向贵人敞开自己,怎么能在关键的时候让贵人想起你呢?又怎么才能让贵人恰到好处的帮助到你呢?

在这里,曾国藩尤其做的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穆彰阿在向道光皇帝禀报新任侍讲时,针对道光帝极其注重天伦的特点,特别禀报曾国藩的祖父、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应俱全,可以说是有福之家,道光帝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下旨让曾国藩次日进殿觐见。

第二天,曾国藩进殿之后,被带到一个从未到过的屋子里等候。曾国藩在里面等啊等啊,可是一直等到下朝时也没有见到皇帝。

曾国藩越想越不对劲,回到家之后赶紧跑到穆彰阿府上求教。穆彰阿作为老臣,对道光帝可以说非常了解,他想了一下,然后就问曾国藩是否留意了房中的摆设,尤其是墙上的字画。曾国藩摇摇头说:我当时只等着皇上召见,哪里还注意这些细节。

穆彰阿听了,连说:可惜,可惜!曾国藩很是不解,穆彰阿也没有解释,马上召集一个仆人,带着400两银子去宫中,去见一位老太监,请他把房中墙上的字画抄录好,然后设法立刻送过来。穆彰阿让曾国藩连夜把纸上的话熟背于心不得有误,曾国藩听话照做。

道光帝果然再次召见曾国藩,见面就问曾国藩,记得昨日那间屋子的字画写的是什么,他顺利地回答了皇上的问话,一字不差地背诵那些诗词,皇上非常满意,夸赞了曾国藩,心里想这样的人才就应该重用呀,于是便下旨,提升曾国藩为内阁大学士官至二品。

这就是曾国藩的真诚,在贵人面前从不掩饰自己的无知,自己不知道的就虚心求教,这样贵人才能给你指路。帮助你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贵人   家书   完人   皇上   同乡   字画   古今   两点   家人   真诚   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