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出现小疙瘩,这5种情况赶紧就医

不少宝妈表示,自从当了妈后,在照顾宝宝这件事上,是一看一个准。一旦娃身上长个不知来历的小疙瘩,那更是恐慌至极。就在前两天,萌萌妈摸到宝宝脖子上方,耳后位置有个小疙瘩,滑滑的还可以左右活动不红不肿,这让萌萌妈非常担心,赶紧前往医院检查。其实类似萌萌这样情况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个小疙瘩到底是什么?需要治疗吗?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科专家李慧提醒,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但有5种情况必须立马就医。

引起耳后“小疙瘩”的原因非单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甄别,进一步判断。李慧表示,首先通过判断“小疙瘩”的位置,是在颈部两侧还是耳后区,再或是下颌处,初步排除一些传染性疾病,比如“腮腺炎”会引起耳后区肿大。其次,看“外观”明确一下有无充血红肿、破溃情况。最后,摸一摸“小疙瘩”,直观测定一下大小,活动度是否良好,有无黏连感,再用手按一按看宝宝是否感觉到疼痛或追问有无瘙痒等症状,以排除是否为蚊虫叮咬引起。

排除了上述问题,那么这些小疙瘩究竟是什么呢?李慧介绍说,通过临床及超声检查,这些颈部摸起来“滑滑”的“小疙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淋巴结”了。淋巴家族很大,可以说遍布小宝宝的全身,但只能在浅表部位(如耳后、脖子)摸到,大的如蚕豆,小的像绿豆。它就像宝宝健康的守护者和报警器,也是一道强有力的屏障,一旦免疫系统被攻破,“小疙瘩”就会变大,向家长们报警孩子身体出现了状况。但“小疙瘩”在青春期之后就会慢慢缩小,这也是大人逐渐摸不到的原因。

这些“小疙瘩”是否需要治疗,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儿童淋巴结在2-8岁增长比较活跃,所以很多孩子就会出现一些生理性的淋巴结肿大,比如在颌下、耳后、颈后等有淋巴结突起的情况。这些包块摸起来比较光滑,没有明显的压痛感,一般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但当出现以下5种情况,包括包块较大且硬;有明显的压痛感;固定不能滑动;持续发红、肿大;身体同时出现其它症状,如呼吸道感染或者口腔溃疡,咽炎亦或扁桃体发炎等,则需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自行服药而延误病情。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编辑:少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儿童医院   情况   压痛   淋巴结   颈部   有无   脖子   身体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