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生矛盾时,总觉得是对方错得多,自己责任小

生活中的“认知偏差”实在太多了,每一种都可能令人变蠢,而我们经常没意识到……

比如发生矛盾时,总觉得是对方错得多,自己责任小,这种认知偏差,让我们在关系管理中专断,总觉得别人不对,看不到自己的错。

比如有人,凡事有失败,就归结为外因,从不肯看看自己哪儿做得不好。

比如有人说话不过脑子,不思考观点本身的价值,不查证消息的来源,不考虑结论的合理性。

比如有人观察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关注指责别人的人品,忽视情境的影响。

比如有人考虑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只考虑是否符合眼前利益,不看和人生的长远目标是否一致。

比如有人碰到困难就喊口号,以为喊口号就能催发自己的实力,就能度过难关。

比如有人对吃过的亏,上过的当耿耿于怀,无法释怀,不能把过去的伤害放在过去,时不时自己再拉出来扎自己心一下,郁闷一下,浪费生命去痛恨。

比如有人天天事后诸葛亮当得不亦乐乎,仿佛自己事前没有蠢得猪一样,把事后的假聪明误认为是自己的真智慧。


打开手机,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爆款文章:

月薪3000逆袭,成为CEO年薪3000万,他有什么秘诀?

(有独家秘诀,不可复制,哈哈,信文儿者亡。)


所有的遗憾,都是另一种圆满

(很多遗憾,如果不自欺欺人,永远不叫圆满)


穿衣考究的你,思路一定更清晰!

(有正相关吗?)


你的早餐里藏着你的素质

(偶尔)


体重都管理不好,拿什么去管理人生?

(成功人士里胖子多了去啦!)


新媒体时代,这类标题吸睛,迷蒙都说了嘛:越一棍子打死一片越好,越极端武断越有力!

点开文章,先讲个故事,我有一邻居,一朋友怎么怎么样,然后总结1,2,3条道理,再加个托尔斯泰,克拉穆提,鲁迅,或者白岩松,,村上村树,马云,抑或一个哲学家说过什么什么吧啦吧啦一下,高大上总结全文,怎么会没有价值?。肯定是有价值:参考价值!!哈哈哈!

如果谁把这些道理奉若人生真理,写文儿的人就会捧腹笑你太蠢了。新媒体人兴之所至,嗨起来,就会替死去的或者活着的名人当代言。

白岩松发声说:我怎么不知道我说过那些话啊!鲁迅,托尔斯泰,克拉穆提们就没这个机会了。

有的作者只追求爆,不追求指导人们正确地去生活。

缺乏常识的知名错误屡见不鲜,比如,有一年的高考作文素材,它说:

母鹰把幼鹰带到悬崖边上,把幼鹰推下去练习高空飞翔,不少幼鹰因此丧命;更为残酷与恐怖的是,幼鹰被母亲残忍地折断正在生长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被推下,很多的幼鹰因此成为飞翔的祭品。

一只又一只的幼鹰死亡,母鹰不停止这种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明白,这种伤害是成长为雄鹰的必经阶段。多么悲壮的成长历程,多么艰苦的飞翔之路,没有人能帮助幼鹰,只有它自己。

请注意,作者文中把鹰的名字写错,栖息地写错,让鹰生活在亚马逊平原的高高悬崖上。

那么多高人封闭几个月,研究高考命题,也能忽略这些个常识问题,所以说,高人缺乏常识更可怕!

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吧:为了飞得更高,鹰妈就啄断幼鹰翅膀上大部分骨骼,把幼鹰推下悬崖练飞翔?

欺负鹰妈不会说话吗!鹰妈很想高喊:无知的作者啊!我只是脑容量小,但是,我不是脑残!

鹰妈不脑残,有个脑容量大的,带着四岁女儿徒步穿越沙漠了,四天76公里,啥也不评论,反正骨科医生笑翻了,几乎是反科学的事情啊!事前不知道咨询一下么?

千万不要妄图用评论让他低头,有的头颅,必须仰着,低头太可怕,脑壳里装的水不就倒出来了!


再说,事有万一,万一人家是正确的呢,现在,赌的不就是个这!


关于鹰,还有一个经典有名的谬误桥段,文章说鹰在身体老化到极限的40岁左右,会飞去人迹罕至的悬崖,经历150天左右的自虐,以涅槃重生:


用喙撞击岩石,喙断掉,再生出新的喙

(这是不可能的,鹰的喙和头骨是一体的,断掉不会再生。)


用再生的喙拔掉爪子上尖锐的指甲

(每个人不打麻药,徒手拔自己的大牙试试,看看可能性,哈哈!)


等待再生出的尖锐指甲长好还不算完,爪子生出新的锐利爪尖之后还要一根根拔掉自己的羽毛,待羽毛重生齐全,就能再活30年。

(这期间,没有喙没爪,有爪没喙,,有爪和喙又没有毛的鹰们靠辟谷活着?哈哈!)。


总之,作者撰文的意图想告诉读者:不经历痛苦的涅槃,无法辉煌的重生。

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有的伤害也是爱!

这个假故事,如果用在童话里,叫文学创作;

为了增加可信度,当做科普知识引入文章,无论目的如何,都欠妥。(可见脑子这个好东西,还是要有的,不然被没脑子有歪才的人牵着鼻子走,呵呵呵)

这种文章,即使算传播了一定的正能量,也不能弥补认知偏差上的缺陷,建立在常识缺乏上的认知偏差,认知缺陷更可怕。

如何警醒存在于我们身上的认知偏差?必须改变我们的元认知。

如何改变我们的元认知?看书,自我反省,倒回头看看自己做过的事。

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三岁看大,五岁看老”这些俗语都在暗示,人格和思维模式如果已经定型,就很难改变。

惯性思维方式在大脑中形成顽固的封闭循环,自动将人引向不理性行为和消极情绪,阻碍目标的达成和问题的解决,影响工作和生活。

比如:很讨厌一个同事,不去理解那是为什么。以致对他的负面情绪影响了工作。

通过思考,意识到,这种厌恶源于刚认识时一个不愉快的误会,那么,有意识调整对这个同事的看法:“他是不错的人,那天只是一个偶然,我也有不妥。”调整看法之后,沟通愉悦。

这种反省和思考,就是在使用“元认知”。

元认知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它帮助人们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重新理性地审视事件。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的元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元认知影响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工作成绩等等方面。

有意识地提高元认知能力,补足常识,多思考,在碎片化的阅读环境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你的人生才会真的和碌碌大众不一样。

最后,负责任地说一句:

鲁迅说过:“不经过深刻地思考,不足以看透这复杂的人生。”

哈哈,鲁迅没说过这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托尔斯泰   鲁迅   偏差   悬崖   认知   矛盾   常识   发生   价值   人生   责任   作者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