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温州市区吃了大亏!瑞安、乐清却很亮眼

01

日前,由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布了全国县级单位的人口数据,683个城市(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及县级市)的城区人口数据也对外公开。

根据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将城市分为五类七档: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万~1000万)、大城市(300万~500万为I型大城市,100万~300万的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50万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分类依据是城区人口。城区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因此,城区范围小于行政意义上的市区。

根据该资料,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其中,昆山、义乌、慈溪、晋江4座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破百万,跻身II类大城市。其实,位居县级市第5、第6的,分别是温州下辖的瑞安、乐清,城区常住人口分别为97.87万人、87.91万人,也分别位列浙江省(含广义地级市、县级市)第9、第10,距离II类大城市仅一步之遥。

苏州、宁波、无锡、合肥、福州、泉州、南通、徐州、烟台等经济强市,城区常住人口均不足400万,最低的泉州甚至不足140万人,与经济实力完全不符。同样情况的,还有温州,仅238.18万人。

“七普”市区人口300.4万人,也就是说,温州市区还有超过62万人的非城区常住人口。

按照温州957.29万人的“七普”总常住人口,排名中国内地第20名,超过温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仅238.18万人的城区常住人口,仅排名第42名,还排在中山、惠州、汕头、淄博等城市之后,与温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


02

可以看出,3个城市进入浙江10大城市,一方面说明温州整体有着不错的人口基础,另一方面则凸显温州中心城区的集聚力不强。

温州存在着“大县城,小市区”的情况,市区相比县级城区优势不明显。2020年,温州城区人口仅占市域人口的24.88%,这一数据与杭州、宁波、绍兴都有不小差距,与浙南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符。

城区人口偏少、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符,不仅仅是温州的问题,也是浙江几乎所有城市的问题。在广义地级市中,能跻身大城市的,只有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5座,其余地级市城区人口均不足百万。

其中,宁波城区人口360.88万人,也仅位列中国内地第30名,还被外省自媒体嘲笑“副省级城市不是特大城市”。之后,宁波放松了落户限制。

绍兴、台州分别以216.67万人、133.84万人,位列中国内地第44名、第72名。其余不足百万的地级市,均位列百名开外。

相比较之下,总人口仅约527万人的绍兴,城区常住人口表现算较好,与温州差距不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也没那么大。

为什么会这样?2013年,原绍兴县、县级上虞市撤县(市)设区,分别设立柯桥区、上虞区。其中,上虞撤市设区有些超前,与绍兴核心城区之间存在很大的断层。在城区人口数据上,上虞撤市设区对绍兴是极大的助攻。

除杭州、绍兴外的浙江其他城市,撤县(市)设区推进力度都不大,甚至没有推进,从而普遍存在城区常住人口不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符的现象。

与绍兴的“虚胖”相反,温州却是“虚瘦”,是少有市区范围小于事实城区范围的城市。永嘉的瓯北、三江、黄田、乌牛,已成为事实温州城区的一部分,却不属于温州市区。

永嘉作为县,这一回并没有公布城区人口数据,根据乐清、瑞安的相关数据推算,预计也有30-40万城区常住人口。

一江两岸的温州城,北岸却不属于温州市区、温州城区

至于与温州市区相邻的瑞安、乐清,那就不用说了,若能纳入温州市区,城区常住人口将约450万人,成为I类大城市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冲击特大城市。


03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一个城市的规模能级?它不仅关乎到一个城市的面子,还关乎到一个城市大项目的审批,最终关系到城市的发展。

比如,城区人口是超高层建筑审批的重要依据。根据2021年9月10日住建部公布的《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城区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城区人口300万以下城市不得修建250米以上建筑。

城区人口还和户籍管理挂钩。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改革的意见》,特别提到: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楼市调控,国家会根据城市规模实施因城施策、分类调控。

至于市民更关心的地铁,有一项硬性指标,市区常住人口不得低于300万。如今温州尚未获批,但符合条件。不过,如今地铁审批更关注客流量,今后城区人口也不排除被纳入考察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国家战略规划以及大项目审批,更重视的是城区常住人口,而不是城市总人口。


04

温州离I类大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还有62万的距离。在如今的经济环境、生育率等背景之下,靠自然增长、机械增长来突破300万大关,不现实。

更何况,温州市区人口密度已经是全省第一,远超其他城市,再结合山地多的地形条件,除东部产业集聚区外,也很难容纳更多人口。

行政区划上的城区人口、市区人口数量,明显少于现实温州城的人口数量,与更多城市的“虚胖”相比,温州却是“虚瘦”,非常吃亏。

从“七普”数据看,老城区人口微增甚至减少,都是普遍规律,连一线、强二线城市都不例外。外围通过撤县(市)设区设立的市辖区,其所新建的新城,正是人口增长的主阵地。

温州,只有接近饱和老城区,缺乏有增长点的新城区。接下来永嘉推动北外滩建设,就将成为有增长点的新城区,不仅永嘉北部进城居民无法纳入温州城区常住人口,而且温州市区还有刚需购房者外溢至永嘉,属于流出温州城区的常住人口。

撤县(市)设区对温州来讲,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项了。因此在温州“十四五”规划中,永嘉、乐清、瑞安部分区域均被纳入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范围。

然而今年年初,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均提到严控撤县设区,政策进一步收紧。

“严控”虽然不等于“禁止”、“暂停”,还留有一些余地,但“严控”一词比此前的“慎重”要“紧”得多,各地撤县(市)设区的难度或将进一步加大。截至当前,今年国内尚无撤县(市)设区获批。

从各方面动向来看,如今城市方面的审批,更侧重于事实成型,而不在于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从这个角度看,温州最有可能获批撤县设区的,是与温州市区形成事实一体化、同城的永嘉。倘若永嘉撤县设区获批,温州城区人口或将达约280万人,与300万人的I类大城市门槛,差距也不大了。

当然,不少人认为永嘉山地过多、发展空间有限。确实对温州发展来讲,只设一个永嘉是远远不够的,但鉴于现实情况,乐清、瑞安撤市设区的难度很大。

因此,乐清南滨江新区(温州北部新区)、瑞安滨海新区(温州南部新区)要加速推进,让乐清、瑞安也和永嘉一样,与温州市区形成事实一体化、同城化。

只有这样,未来乐清、瑞安撤市设区的获批可能性才会变大。即便尚未获批,与温州市区一体化、同城化,强强联合做大事实上的温州城区,也有极大的好处。

由此看来,温州要实现I类大城市的目标,虽说不是不可能,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附: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乐清   瑞安   温州   县级市   永嘉   上虞   市区   绍兴   宁波   大城市   大亏   常住人口   人口   城区   数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