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参与孩子的教育,但是不该过多地辅导孩子的文化课程

《三字经》里有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七百年前的古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到了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难道就不对了?

讨论父母应不应参与孩子的教育,要不要花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如果家长代劳了,还要老师做什么?

至于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理由其实很尖锐,让父母参与孩子的学习,其实是为了内卷,和学生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他们把孩子当成工具,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成了学校和老师内卷的武器。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众所周知,学生的成绩越好,老师和学校也就越有前途。但是,当所有的学校和老师都有了这个相同的想法之后,从过去拼学校硬件,拼师资力量的时代,渐渐的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拼家长的时代。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教育发展的悲剧。

以北大和清华在各省的录取人数为例,每年招收的人数是限定了名额的,并不会因为某个省的学生更加优秀,就不招其它省的学生。

可以说,清华北大招生不会太在乎你比其它人优秀,因为到了状元这个层次的学生,都不会差。不管这个省的学生内卷得有多严重,并不会影响招生名额!

教育内卷很严重

而现在的学校,尤其是小学,老师跟家长们的联系特别的频繁,内卷程度比高中还要厉害。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小学生的家长们基本都还年轻,对孩子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既容易拉开距离,也容易缩短差距,甚至超越!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如果考试前一天晚上看电视看得太晚,那么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就不会太理想。如果考试前一天晚上父母知道明天要考试,那么期末成绩就会比较好看!

然而,小学成绩中等的我,在中学时期却能名列学校前茅,学习成绩远比那些小学时期的优等生要好得多。这个现象很常见,因为小学里的很多内容都是靠死记硬背的,有很多东西只有长大一些才能够明白。

我曾经就读的小学,三个村子的孩子在一起上学,学校有六个年级,也只有六个班,所以任课老师压根不会有压力,教学从来不会赶进度,老师从来也没有体罚过我们。

作为全校“捣蛋大王”的我受过的最重的处罚也就是站到教室外面。记得那时是大夏天,教室里连风扇都没有,我花一毛钱去学校小卖部买了根冰棍,吃得老师看着都眼馋,怒斥我:滚远点去吃!

只可惜,等我上高中的时候,曾经的小学母校编制就被裁撤了,想看学校,只能从记忆里寻找了!

现在学校教育的整体环境变了,学校少了,老师多了,课程多了,可比的东西太多太多,想不内卷都难!这些道理,学校的领导明白,学校的老师也清楚,但是他们还是不得不继续卷下去。

在内卷的世界里,没有一帆风顺,有的只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这场“教育内卷”里来,其实是现代教育的悲剧!

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都知道,孩子犯错在受教育的时候最好不要有两个声音,更不能有意见不同的声音。那么在文化知识这方面,老师的想法和学生家长的想法是不是一致,着重点是不是一样?

以“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为例,老师基本讲的都是成语本来的意思,劝人不要懒惰,不要不思进取。

但是,当年我侄儿问我的时候,我却告诉了他,后来这个农夫在田野间多设置些这种木桩,那么隔三差五都能吃到兔子肉,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

那么,这样的解释可以吗?孩子究竟该听家长的还是老师的,如果引起争辩,小学生能应对吗?在成年人只是个辨证问题,但是在小孩子的世界观里就是对与错的关系,会让他们陷入矛盾。

所以,家长应该参与孩子的教育,但是不应该参与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请不要推卸教学责任,更不要把你们的内卷战场波及到孩子和家长身上!

#教育# #中国式家庭教育#

#一家长在家长群里发文:不接受现金缴费、拒绝帮孩子默写、不支持孩子留校!理由是我们很忙、特别忙。对此,你怎么看#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家长   孩子   想法   父母   成绩   课程   老师   小学   学校   考试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