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南美(05)-无雨之都,王者之城,兴衰沉浮中秘鲁首都利马

秘鲁首都利马,位于南太平洋沿岸,1535年由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创建,因奠基日1月6日为基督教的主显节,当时被冠以“王者之城”,而利马(Lima)这个称谓源于当地土著语言,其含义不详。

利马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且独特的地形构造,导致降雨稀少,但空气多雾,并不干燥,常年温润如春,所以有“无雨之都”的别称。

西班牙殖民时期,利马作为“秘鲁辖区”的总督驻地长达280多年,这期间西班牙殖民者大兴土木,在利马建造了很多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奠定了今天秘鲁城市的基本风格。

武器广场周边就是这种精华建筑的最集中体现,利马武器广场,又名“中央广场”,是我们此行所见,规模最大,周边建筑最华美,色彩最浓艳的城市广场,是整个秘鲁最核心的区域。

坐落于广场的东南向两栋相连的建筑,是利马主教座堂和主教宫,主座教堂修建于1535年,由首位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为其奠基,其后经历过多次重建扩建,形成了今天气势宏伟的规模,被誉为“利马新殖民建筑最佳典范”,皮萨罗本人死后被收葬于此。

广场的东北向是秘鲁总统府所在地,此处原为西班牙殖民地的总督府,1541年皮萨罗在此被刺身亡,1821年7月28日圣马丁在此宣布秘鲁独立,现在看到的这座新巴洛克风格建筑,扩建于1937年。

利马市政厅和总统府一街之隔,比邻而居,典型的西班牙殖民风格建筑,风格简洁,色彩浓艳。

广场中心的青铜喷泉,原是殖民地时期处决犯人的地方,秘鲁独立之后,在原址修建了这座喷泉。

武器广场是利马各类庆典、节日、集会的首选地,而在此举办的最盛大节日,就是贯穿十月的“神迹节”,这是利马规模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节日。全数神职人员身着紫衣,所以当地十月又被称为“紫色之月”。

“神迹节”起源于1655年11月的一场大地震,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而教堂内的一幅彩色油画却安然无恙,当地人们把这视为神迹,认为可以从这幅油画得到神的庇佑,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每年的参与信众超过二百万。

画像正面图案是耶稣钉在十字架,背面是圣母怀抱小耶稣,庆典过程是将圣像由教堂请出,举行复杂的仪式之后,由神职人员抬着画像在信众面前巡游。

我们很幸运躬逢盛事,但人山人海的信众将武器广场拥堵的水泄不通,我们费尽全力也只拍到了圣像的一面,只好借网图记录下另一面的形象,且略感遗憾的是,还错过了进入教堂内部的参观。

另一个过门不入的教堂,是位于武器广场一街之隔的“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这座略带摩尔影响的巴洛克风格教堂,内部宏大,让人略感惊悚的是开放展览的地下的人骨墓穴。

1921年7月,在秘鲁建国100周年之际,利马最具纪念意义的公共空间揭幕,这就是著名的圣马丁广场,广场正中的骑马雕像,就是南美解放领袖,何塞·德·圣马丁将军。

圣马丁出生于南美土生白人殖民官吏家庭,年轻时曾在欧洲学习入伍,期间参加过西班牙抗击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并屡立战功。后返回南美,投身南美解放运动,先后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等国摆脱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获得民族独立解放。

圣马丁将军更加令人赞叹的品格是,在和另一位南美解放领袖玻利瓦尔会师之后,为了解放大业,圣马丁毅然挂冠而去,将南美解放的最后殊荣拱手相让与后者,并在捐出了大部分家产的情况下,在欧洲清贫度过了后半生。

圣马丁被誉为“南美华盛顿”,不过他在获得政权之后立即解放黑奴,废除奴隶制,凭这一点,比起大多数美国建国之父们,也不遑多让。其在民族解放中的功绩,百折不挠的毅力,淡泊名利的品格,深获美洲人民的爱戴,更被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共同尊为“国父”,可谓名至实归。

漫步在广场周围的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当地人,衣着艳丽,性格奔放,如果你举起相机的话,他们往往还会主动摆出各种姿势配合拍照。

为了更好了解秘鲁的历史,我们参访了利马拉尔科博物馆(Larco Museum)。

拉尔科博物馆拥有前哥伦布时期精美的陶器和大量的镀金战服,大部分源自于秘鲁的莫切(Moche)、奇穆(Chimu)和纳斯卡(Nazca)等印第安文明,是拉美著名的私人收藏博物馆。

博物馆最吸引我们的展品,是这件名曰“奇普(Khipus)”的文物,南美印加版的“结绳记事”,印加人一直没有发明出成熟的文字系统,而奇普就是他们记录生活的方式,用于记录历史,传记,信件和农产品的储存量,印加人还会将奇普进行加密。

只可惜,随着殖民者的到来和破坏,现今的印加后人,已经无人可以解读其中的含义了。

然而最出乎我们意料的,却是那个娟秀清雅的庭院,完全颠覆了常人对博物馆厚重质朴的既有概念,从而将古老与现实完美结合在一起。

其实利马是我们逗留时间最短的城市,缘由也很简单,巨大的贫富差距导致社会治安混乱,除了核心历史街区以外,游人的基本安全无法得到保证,根据官方统计数字,30%的利马人口是犯罪的受害者,这的确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

下图是同行朋友搭乘出租时所拍,出租司机的手机用钢丝五花大绑,再用两根铁链和车体牢牢固定在一起,当地治安状况可见一斑。

大家或许知道德国柏林墙,知道巴以隔离墙,又有多少人知道秘鲁的“耻辱之墙”?德国柏林墙将两种社会制度隔开,巴以隔离墙将两个民族隔开,而几十公里秘鲁的“耻辱之墙”,却是将富人区和贫民窟一分为二,这不能不说是利马乃至秘鲁的悲哀。

最后,轻松一点,让我们看看利马的大叔大妈是如何为我们演绎南美版的广场舞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利马   南美   加人   秘鲁   殖民者   西班牙   兴衰   王者   教堂   首都   风格   广场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