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彭德怀追悼会,悼词反复修改无人敢下笔,邓小平:我来吧

1978年12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内,气氛庄严肃穆,小平同志正站在中间,为彭德怀致悼词。

“彭德怀同志是......勇挑重担......廉洁奉公......关心群众”

这是一场迟来的追悼会,悼词上概括了彭德怀的功绩,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其实,当初在决定开追悼会后,写追悼词这件事让很多人犯了难,明明彭德怀在战场上立下过丰功伟业,可是他们却很难动笔,不知道该不该写。

最后,小平同志看着交上来的悼词,摇了摇头,他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亲自动笔为彭德怀写了一份悼词。

那么,彭德怀的悼词为何这般难写?彭德怀的追悼会还有什么事情发生?

彭德怀的入党经历

要想评价彭德怀的一生,首先是要看他都干了些什么事,说过些什么话,这样才好实事求是。

彭德怀出生于1898年,老家在湖南,8岁之前上过私塾读了两年书,后来他的家里极度贫穷,穷到一度吃不上饭的地步。

青少年时期受过很多苦,种过地、挖过煤、打过工,还因为带领饥民闹事而被官府通缉过,最后不得不逃离家乡。

1916年,彭德怀开始当兵,慢慢地看透了军阀的腐朽和黑暗,明白只有国家富强、兵力旺盛,才能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

1922年,彭德怀进入了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对带兵作战有了系统的了解。

在北伐战争中,彭德怀本是国民党的将领,却深深对国民党官员平日奢侈挥霍的生活,感到不齿。

由于国共合作,彭德怀接触到共产党的思想,并认为这种思想正是自己所认同的,便想要加入共产党。

可是,我党考虑到国共正处于合作的关系,便没有同意这件事。

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我党正处于革命低谷,彭德怀再次提出入党,在1928年,彭德怀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带兵打仗总是凶险万分的,彭德怀多次临危受命,也多次靠着勇猛冲出了一条活路。

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步步紧逼,前来井冈山“围剿”,毛主席想出“围魏救赵”的妙计,决定派出一部分军队前去攻击赣南,另一部分军队留守井冈山。

可是,国民党派来攻击井冈山的军队数量多,且敌军的武器精良,这样凶险的局势,谁来留守是个问题。

在毛主席说出想要派5军留守时,很多5军的将领、参谋长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因为他们是刚刚来到井冈山的,对这里也不熟悉,况且5军只有区区800人,如何对抗国民党的3万人?

此时,彭德怀却站了出来,服从了毛主席等人的决定,临危受命,带领5军留守井冈山。

红4军走了以后,国民党的18个团很快就将井冈山包围了,彭德怀沉着冷静地指挥将士修建工事。

面对国民党的猛烈进攻,彭德怀率领着士兵利用冰雪、树木、泥土等自然条件,和敌人作战,坚持了三天三夜。

彭德怀本已经做好了完备的部署,认为5大哨口都守住了,大致就可以守住井冈山了。

可是,国民党的何健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井冈山的一个秘密通道,带领军队从后山攀登了上来。

面对国民党的前后夹击,彭德怀当机立断,指挥山上剩下的700多名红军突围。

经过猛烈的厮杀,最后逃离井冈山的只剩下了500多人,当时众人六神无主,不知道该去哪里,彭德怀却坚定地表示,要去赣南找毛主席。

彭德怀的辉煌战功

说起彭德怀最辉煌的经历,可能要数在抗日战争期间指挥的百团大战了。

在华北战场上,日军决定从铁路、公路、碉堡三个方面,实行“囚笼政策”。

为了破坏日军的计划,1940年8月,彭德怀首先指挥了大约22个团,破坏了正太铁路等日军的交通要线。

随后,便迅速对日军的据点进行攻击,最后,面对日军、伪军受到攻击后疯狂地“扫荡”行为,我军进行了猛烈地反击。

这场战争从1940年8月份,打到了1941年1月份,从最初的22个团,参加作战的兵力逐渐增加到105个团,八路军此次主动攻击,史称“百团大战”。

此次作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打出了共产党的威风,提高了八路军的声望,也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不幸的是,就在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期间,在1940年10月,国民党的特务竟然趁夜去袭击了他的两个弟弟彭荣华和彭金华。

彭荣华被国民党直接开枪打死,而彭金华在监狱中被刑讯逼供,但是宁死不屈,最后牺牲了。

这两个弟弟是彭德怀发展入党的,他们的死亡,彭德怀非常痛心。

但是他明白,为了党和革命,这是难以避免的,后来,彭德怀承担了两个弟弟的5个子女的抚养责任。

彭德怀作为一个高的领导,不仅仅在于他的作战指挥能力强,更重要的是,他有“德”。

在1950年10月,彭德怀参加了一场“紧急会议”,在会议中,毛主席讲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并希望出兵抗美援朝。

但是,会议上有一部分将领是不愿意作战的,比如林彪。

他认为美国的军事装备强于中国,我军的空军和海军处于起步阶段,双方实力差距过大。

还有一些将领患病在床无法出征,比如粟裕,他因为常年征战,身体不堪重负,正在青岛休养。

可是,彭德怀却在思考了十几个小时后,便表示支持毛主席的决定,并认为我军已经有了战胜武器装备强于自己的敌人的经验。

如今碰上美军,也是非常有信心的,当得知组织打算派自己指挥时,也是二话不说立刻服从。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后勤补给不足是志愿军面临的极大挑战,此时的彭德怀便深深地展现了关心士兵、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德”尚。

身为司令员,彭德怀却住在四处漏水的木屋中,和前线的将士们吃一样的食物。

有一次,彭德怀获得了一个电炉,在天寒地冻下,他常常办公到深夜。

看着警卫员都睡了,便将电炉释放热气的那一面朝向了警卫员,若是不方便移动电炉,就将自己的被褥和大衣盖在警卫员的身上。

在查岗时,看到河东的士兵在寒冷的冬天仅着一件单衣,便停下来询问具体缘由。

在得知相关部门是根据地图上的“河东”和“河西”为界限,决定是否发皮大衣时,非常气愤。

告诉了相关部门:“这里地势较高,所以更为寒冷一些,发御寒物品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

很快,这里的士兵们便得到了御寒物品,让他们感到更暖心的,是彭德怀关心士兵的做法。

彭德怀不仅关心士兵,还会为了士兵去和党中央的领导人大吵一架。

在1951年2月的会议上,负责筹备物资的干部互相推诿,筹备多日,却仍旧让前线的志愿军将士们饿着肚子。

面对这种情况,彭德怀愤怒地猛拍桌子,大声吼道:“你们怎么那么多困难?知不知道前线的娃娃们正饿着肚子?本来飞机大炮就不足,还要让他们冻死、饿死,他们是在为谁打仗,为谁牺牲?为什么国内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呢?”

这次会议后,周总理积极调动了国内的物资、向国外购买飞机大炮,不仅缓解了前线将士的燃眉之急,还使志愿军的基本物资条件、武器装备有了改善。

彭德怀不仅关爱士兵,他还注重和士兵站在一起,不脱离群众。

1955年,彭德怀到南海岸视察时,发现一群士兵正坐在军营讨论事情,便好奇地加入了他们。

原本士兵看见他来了,便想给他拿个高板凳,可是他却挥了挥手,径直坐在了简陋的矮板凳上。

士兵们讨论的话题是为什么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国家会发生政变,有的士兵表示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有的人认为是因为民主革命进行得不彻底。

轮到彭德怀发表意见的时候,他先是有礼貌地说道:“报告班长”,随后又表示,这些士兵说得都很有道理。

但是他认为还有关键的一点便是,很多领导干部只愿意坐高板凳,而不愿意坐矮板凳和冷板凳了,长此以往,脱离了群众。

他的话让士兵们哈哈大笑的同时又陷入了深思,而在场的小领导听见这句话后面红耳赤。

1959年7月,在一场会议后,彭德怀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也不再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1974年11月,彭德怀在病痛的折磨下早已经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在病床上去世了,当时身边没有任何亲人的陪伴。

那么,彭德怀的后事是如何办理的呢?

彭德怀的追悼会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1974年11月底彭德怀的骨灰以“王川”的名义,放在了成都市火葬场内。

1978年12月,在小平同志的指示下,党中央重新肯定了彭德怀等人当年的功绩,并决定为彭德怀等人开追悼会。

在1978年12月22日,彭德怀的骨灰被中央派人接到了北京,飞机载着他的骨灰绕着北京上方的天空飞行了一周,他的追悼会正在紧急准备中,而追悼会的悼词也让很多人为难。

最终组织决定由《解放军报》的副社长来为彭德怀写悼词,毕竟副社长有多年的写稿经验,想必完成此事的问题应当不大。

可是,副社长却认为,彭德怀的丰功伟业,又岂是自己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况且若是单单列出来他的功绩,会不会显得有些夸耀?

还有,彭德怀的缺点要不要写,若是悼词中大庭广众之下念出了他的缺点,会不会不太好?

纠结了很久的副社长,只能在截止日期之前,交上了一份不太完整的追悼词。

小平同志看了他一眼,自然也明白他的顾虑,本已经交代了他们,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写,可是国家刚刚经历了很多事情,一时之间,思想哪是那么容易解放的?

于是,小平同志深情回忆了彭德怀的一生,写完了这篇悼文。

在追悼会上,当小平同志念完“彭德怀同志永垂不朽”后,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彭德怀的侄女以及他的其他亲人、彭德怀的战友们都感动得泪流满面,站在角落中的浦安修也眼圈红红的,脸上除了泪水外,还有满脸的愧疚之色。

浦安修曾经是彭德怀的妻子,他们二人在1938年10月结婚,结婚后彭德怀很疼老婆,将自己的津贴都上交给了妻子,让她买些喜欢吃的食物。

结婚后聚少离多,一直都没有小孩,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打完,夫妻两个才长时间地聚在一处。

夫妻两个本来过着平淡的生活,可是在彭德怀的人生陷入了低谷之际,浦安修却离开了他。

那时候,彭德怀非常伤心,幸亏他的侄女彭梅魁在他身旁陪伴和开导他。

彭梅魁是彭金华的女儿,父亲被国民党杀死,母亲又因为受不了刺激精神失常了。

她在伯父彭德怀身边长大,十分敬仰彭德怀的为人和能力,她将彭德怀当做榜样,在彭德怀晚年的时候经常照顾他,会去医院探望他,还会给他送去生活用品。

后来彭德怀将自己一生的经历总结了一份材料,让侄女保存起来。

彭德怀的侄女将材料收好,多年以后,这份材料被交到了小平同志的手中,很多事情都清晰明了了,才有了1978年的这次追悼会。

在彭德怀去世后,浦安修想必是有些后悔的,在知道要举行追悼会时,她极力地申请参加此次追悼会。

虽然彭德怀的亲人极力反对此事,但是组织考虑到浦安修和彭德怀曾经的夫妻情义,便同意了她的申请。

在追悼会结束后,浦安修告诉她和彭德怀昔日的朋友:“他是对的,我的做法是错的,我后悔了!”

随后,浦安修申请恢复了彭德怀夫人的身份,并用尽自己的心血,整理了彭德怀《自述》等相关书籍。

1991年5月,浦安修怀着对彭德怀的思念和愧疚离开了人世。

最后,还是要感谢小平同志用悼词对彭德怀的功绩进行了肯定,让他在地下安心。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亲民爱民的彭德怀》

央广网:《揭秘十大元帅葬礼:彭德怀骨灰绕北京上空一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悼词   追悼会   井冈山   警卫员   作战   功绩   日军   国民党   士兵   同志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