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越南第二代领袖黎笋去世,越南老百姓如何评价他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在河内病逝,越南上下举国哀悼。胡志明去世后,越南的党政大权由时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黎笋接手。

胡志明

在黎笋成为北越最高领导人,实现对越南的统一大业之后,原本中越两国之间友好和睦的关系开始迅速恶化,直至最后兵戎相向,直到今天也没能和好如初。

不仅如此,越南还在苏联的帮助下对柬埔寨发动侵略战争,在国际社会上引起极大愤慨,越南百姓也因为国家连年对外征战,经济崩坏,生活变得穷困潦倒。

这一切的一切让人们对黎笋这位越南共和国第二代领袖产生了好奇。黎笋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他为何要突然推行反华政策?

又为何入侵他国?

他的所作所为对越南,对中国,乃至于对东南亚局势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

黎笋上台

黎笋,1907年出生于越南广治省兆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黎笋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以铁路工人的身份投身于共产主义。1930年成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首批党员。

黎笋

此后,黎笋在党内的职位飞速升迁,地位直线上升。

1937年,刚刚30岁的黎笋就当选了越共中央委员,任中圻党委书记。至1960年,黎笋已经成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是除胡志明主席以外,职务最高也最重要的越共领导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黎笋并不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根据其掌握越南大权后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他有自己的野心,内心深埋着建立以越南为中心的东南亚区域霸权的计划。

但黎笋是一个非常能“忍”和“装”的人,这一点与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司马懿有些相似。即使身居高位,黎笋也会对自己的言行严加控制,在国家大事的决策上改变观点来迎合地位更高的领导人的想法。

胡志明主席被视为越南的民族与革命的精神领袖,在党内有着绝对的领导权威,他在政治与外交等方面的威信与声望屹立不倒。所以胡志明在世时,黎笋以及以他为中心的政治人士都相对“安分”。

在胡志明去世后,黎笋领导越南人民继续抗美救国的斗争。在赶走美国人之后,又带领北越攻下南越政府,结束南北分裂数十年的局面实现统一。


军事上的胜利让黎笋不再遮掩自己的野心,他开始积极寻求实现区域霸权的途径。恰逢此时苏联意图建立新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需要在东南亚地区扶持一个“代理人”,来对中国形成包夹之势,越南也正好需要一个靠山来实现东南亚霸权。

面对苏联抛来的“橄榄枝”,越南没有犹豫,二者一拍即合,签订了《苏越友好条约》。这个条约里包含军事互助条约,也就是一国发生战争,另一国要在军事上对其进行全力相助。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一天中苏或是中越开战,苏联和越南可以一起南北两路夹击中国。

说起中国和越南,那也是曾经如“铁哥们”一般的关系。在越南的几次国内外战争中,中国给予越南极大帮助,无论是粮食、武器还是人员技术支持,中国都慷慨解囊。

据估计,中国向越南援助的物资总经济价值超过两百亿美元,且绝大多数是无偿援助。然而,随着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的压力下,中美关系开始好转,抱着苏联这条“大腿”的越南则认为有必要表达一个明确立场来向苏联展示自己的“忠心”。

于是,以黎笋为首的越南政府开始在越南国内大力推行“反华政策”,袭击劫掠中国边境,打击迫害越南境内所有华人华侨,抢夺其财产,很多华商一生积攒的积蓄被尽数抢走,16万华人被驱逐。


不仅如此,有了新“大哥”撑腰的越南,对邻国柬埔寨发动侵略战争,并很快推翻了柬埔寨政权将其占领。

此时,不管是苏联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还是越南的“东南亚区域霸权”都已经初见雏形,这对横在两国中间的中国来说极其危险。

中国决不允许在有苏联入侵威胁的情况下,家门口再出现一个好战的强权主义国家,更何况此前中国对越南多有相助,越南现在的做法实在令中国胆寒,中越两国之间爆发战争已不可避免。

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中越战争正式开战。战前越南可谓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是除美国和苏联以外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这个想法若是从以往的数据上看倒也有点道理,毕竟越南先后打跑了侵略越南的法国和美国。

可战争的实际结果让越南大跌眼镜,中国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大获全胜,越南军队在此次战役中损失惨重,多年积攒的军事“家底”消耗殆尽。中越战争的失败,让黎笋的“东南亚霸权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而中国军队在撤离越南的时候,运走了大量越南的工业生产物资,包括之前援助给越南的物资,并有计划、系统性地对越南的工厂,交通,学校,医院等重要基础设施展开破坏,越南原先在中国支持下建立的工业生产能力被摧毁,越南的后续工业体系建设已是难如登天。

越南的经济也因为多年战争又战败的结果遭到严重破坏。战争导致人民无法开展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粮食产量急剧缩减,越南从粮食出口大国变成了粮食进口大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接济百姓。

但是因为越南的侵略行径,其他国家拒绝向一个侵略者出售粮食,粮食短缺进而引发越南多地饥荒,许多民众被活活饿死。

而原有的工业生产体系被破坏,工业生产力急速下滑,1985年时的工业用品产量只占1978年产量的一半左右,各项生活物资紧缺,越南物价飞涨,民众收入却在倒退,通胀进一步加剧百姓生活艰难,越南国内民怨沸腾。

面对国内的经济大萧条,黎笋开始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用行政手段干预物价,调整工资,允许军队经商,发行新纸币兑换旧纸币等等。改革的方式可谓“花样繁多”,可就是没有一个见效的 。

就拿新纸币兑换旧纸币来说,越南政府限定新旧纸币能够兑换的额度有限,这就导致越南民众手中的大量旧钱成了无用的废纸,民众财富大幅缩水。这其实是把经济危机转移到了民众头上,如此一来经济危机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

国家经济越改革越乱,财政状况全面失控。为此,越南政府召开了长达19天的改革会议,国家相关领导人悉数到场,寻找应对策略,可最后的结果也仅仅是将主持经济改革工作的副总理和其他8名部长罢免。


黎笋去世

对于如何救国救民,越南政府没有得出一个有效的实质性结论。这场会议的结束意味着黎笋主导的政府经济改革失败,而在会议结束后不久,久病缠身的黎笋去世。

1986年7月10日,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去世,享年79岁。越南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但越南的民众对黎笋的去世却表现得异常平静,甚至于冷漠,这与胡志明去世时举国哀悼的悲痛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在黎笋统治越南的这26年间,越南的政治和经济都陷入到了水深火热、内外交困的局面。

对外,黎笋穷兵黩武,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妄图成为东南亚“一哥”,出兵攻打柬埔寨就是公然发动侵略战争,使越南从被侵略者变成了侵略者,国家形象与国际地位均一落千丈,随即被国际社会孤立,对越南的未来发展造成沉重打击。

对内,黎笋不顾越南的实际情况,照搬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模式,“药不对症”致使没能缓解越南的经济危机,再加上战场上连续战败的影响,让本来就脆弱的越南经济“雪上加霜”。

黎笋政府曾向百姓许诺“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发达国家的好日子”,而实际情况却与其承诺的截然相反,越南人民的生活非但没有变好,反而越来越差,甚至因为经济濒临崩溃,百姓连温饱都难以实现。

越南百姓对于黎笋的态度也是“爱恨交织”。有很多越南民众肯定了黎笋执政期间内的贡献。他们认为黎笋带领越南抗击美国侵略,实现越南统一,为越南立下“汗马功劳”,是越南的英雄与功臣。

同时很多人认为是黎笋对外侵略的行为把国家拖入战争漩涡,经济改革失败也让民众饱受折磨,他是让越南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历史罪人”。

回顾黎笋的政治生涯,他走得最不应该的一步棋,就是在国家统一之后,没有坐下来认真思考越南的长远发展之计,没有让国家休养生意,而是急不可耐的开始推行他的区域霸权主义,这完全是他个人权力野心极度膨胀下做出的选择,为此他不惜“背叛”昔日好友中国,致使两国的关系至今都难以恢复。

或许对于越南来说,黎笋是一个“特例”。因为他的盲目自大,导致越南战场失利、经济衰败。但同样是因为黎笋,越南实现了统一。


对黎笋的所作所为不能从单一角度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其在越南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也不能无视其所犯的错误。正是因为有这两种观点的存在,黎笋在越南的评价并非是一边倒。

结语

每年到黎笋忌日时,也有很多越南民众前去黎笋纪念馆献花吊唁。在现在的越南领导层中,黎笋的风评也开始逐渐好转。

但无论如何,越南都需要从黎笋身上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深刻反思,切记不能再妄图推行霸权主义,不然越南将会再一次重蹈覆辙,陷入历史的深渊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越南   柬埔寨   苏联   东南亚   纸币   霸权   中国   民众   领袖   老百姓   战争   评价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