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冲突,32天全歼印度大军,中国完胜后其他国家什么反应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我国建国后有一场战争,在历史上影响重大,如今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印度凭借着大国的支持,企图侵占我国领土。

我国对此忍无可忍,开展了反击,将印度打得落花流水,在国际上也再次打响了中国人的名号。

而印度战败后的反应却让人啼笑皆非,各个国家的反应也十分精彩。

那么,当时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其他国家对印度战败都有什么反应呢?让我们把目光拉回那个年代。

战前:战争的起源

虽然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正式爆发于1962年,但印度对我国的骚扰,早在1951年就开始了。

1951年,印度首先侵占门隅达旺,迫使此处中国地方政府离开,紧接着,进一步侵占了门隅和下察隅、巴恰西仁等地。

而我国当时急需养精蓄锐,发展经济,对印度也是多番忍让,想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谈判中,印度厚颜无耻地要求分割我国大量国土,中国提出各退一步的条件,印度坚决拒绝,最终谈判不欢而散。

要知道,1947年,印度才刚刚独立,脱离了英国殖民统治。

刚刚恢复国家主权的印度,不想着好好韬光养晦,反而野心勃勃,打起了我国疆土的主意,印度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自古以来,中印两国相互毗邻。

中印边界虽然并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历史管辖约定俗成,形成了一条较多人公认的习惯边界线。

1858年,英国侵占了印度,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

为了进一步侵占我国西南西北边疆地区,英国借口中印边界未正式划定,擅自划定了一条线,这条线就是麦克马洪线。

尽管我们国家从未承认过,这条线仍然成为后来印度骚扰我国边界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

也许是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也许是背后由某些唯恐天下不乱国家的煽动。

印度竟然想让麦克马洪线成为现实。于是,从1951年开始,印度开始不断地骚扰、侵占我国边线的国土。

1959年,西藏经历了一场叛乱,被我国解放军很快平定。

然而,印度政界和媒体出现了一片喧哗,他们好像抓住了中国的把柄,纷纷发表演说和文章表示对西藏的同情,干涉中国内政。

不仅如此,他们还公然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认为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而我国面对印度的种种行为,一开始也耐心地解释,表达我国关于边境问题的立场。

然而,印度当局对此却不屑一顾,面对我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建议也置之不理。

印度油盐不进的态度和夜郎自大的性格让人无言以对。而其他大国的支持给了印度底气,让印度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当时的印度独立后,政治立场并不明确。且印度地理位置优越,由于之前受“日不落帝国”英国的统治,工业水平也较为发达。

这样的一个国家,自然成为当时正在“冷战”的美苏急需拉拢的对象。

面对两个大国的拉拢与示好,印度没有选择站在哪方,而是选择“不结盟”政策,与两国大国均衡的发展双方关系。

当时,这个政策很聪明地拿捏住了美苏两国的心思,也让印度获得了美苏军事、经济、政治上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扩大了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仅在1954年的时候,美国对印度援助的总预算就达到了89100000美元,1952——1953年提供的援助总计达到9815988美元。

印度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混的可谓是风生水起。

而与之相反,我国当时的情况却处于劣势。新中国刚刚成立,历经了连年的战火,内忧外患,正是百废待兴、需要全心全意搞建设的时候。

并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自然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抵制和打压。再加上不久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更是直接站到了对立面。

也许你会想,同一阵营的不是还有苏联吗?

然而,因为种种问题,我国和苏联的关系也陷入了冰点,除了一些小国的支持,我国此时的处境可谓是孤立无援。

但是,随着印度愈发的肆无忌惮,我国的反击战还是打响了。

战中:反击胜利,印度溃败

1962年10月,一支边防部队不顾寒冷恶劣的气候与险峻的地势,来到了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地区这里被称为“世界屋脊”,极端恶劣,交通不便。

这支军队就是我国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

遵照中央的指示,军队全面进入战备状态。在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当天,即10月20日,奉命开始自卫反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全面打响。

中国边防部队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部署,很快占领了印度所侵占的我国的领土,歼灭了大量印军。

随后,中国边防部队沿着麦克马洪线一路南下,进入达旺等地,将印军的据点逐一攻破,仅仅几天,就获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

出于大局的考虑,10月24日,我国向印度政府提出谈判,想要和平解决这次冲突。

然而,印度并没有从这次的失败中获得教训,仍然想要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印度总理尼赫鲁更是直接声称要同中国打到底。在这种情形下,印度加紧备战,并向美国和英国寻求帮助。

在此时,印度已经顾不得面子和所谓“不结盟”原则

他已经自乱阵脚,请求美国立即派遣至少 12 个中队的超音速全天候战斗机及雷达通讯设施到印度,并派遣飞行员来操控这些飞机及设备。

还请求派遣两个 B-47 轰炸机中队赴印袭击中国的基地和机场。

面对印度的请求,美国自然是紧急派遣军事装备前往印度。另一方苏联也不甘示弱,站在了印度一方。

而美苏两方阵营的其他国家,如英国、以色列等,更是紧紧追随“老大”的脚步,为印度提供军事支持。

美国还在国际上附和印度,引导舆论,想要将中国的自卫还击说成是“对外侵略”其他国家也纷纷下场指责中国的“侵略行为”。

于是,在大国的援助下,印军一鼓作气,于11月14日,再次向我国边防军队发起了进攻。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场战争如同闹剧一般,仅仅用了几天,印度便溃不成军,再次失败。

最终,印度想要侵占我国疆土的野心被一盆水浇灭了。

1962年11月21日,我国政府发布了一份令全世界哗然的声明:宣布单方面停火和后撤。

22日,军队在中印边界主动停火,并于12月1日开始,主动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内侧20公里地区。

我国政府深知发展的前提就是和平,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表示,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为了促进中印友好关系,我国归还了在战争中缴获的武器、车辆和其他军用物资。面对俘虏也保持着良好的态度,不仅没有任何的打杀辱骂,还在生活上尽可能地优待他们。

我国这一行为,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也让更多的国家认清了印度的真面目,看到了舆论背后的真相。

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说,1962年战争对印度 “是一场永久的教育”,虽然没有改变印度的基本政策,但 “确实改变了印度的对华政策”。

那么,印度战败后,那些支持他的国家都有何反应?印度对我国的态度又会有何变化呢?

战后:印度和其他国家有何反应?

说来好笑,印度一直认为自己侵占他国边境的行为是“不得以为之”,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正义行为。并用这种说法洗脑自己国家的人民,引起全民对中国的敌视。

在发动战争时,印度在国际上以受害者自居,企图占领舆论高地,将自己的侵略行为洗白成反击行为。

甚至在战败后,印度还声称“中印边界之所以爆发争端,都是因为中国擅自占领阿克赛钦高原”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更直接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我国头上:“中方1957年侵入印度领土,又于两年之后对印度大片地区提出要求,才制造了边界问题,在此之前并无边界问题”。

印度总理尼赫鲁还在我国军队撤军后多次声称:要同中国长期作战。印度同中国不会有任何妥协。

战争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也一直拒绝中国谈判关于边境的问题,直1981年才重新恢复谈判。

而那些支持印度的国家,虽然大方向上仍然站在我国的对立面,但舆论还是变化了。

美国从二战时期就开始插手印度和我国西藏的关系。

他不仅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为印度提供武器军火,在战争前为印度提供经济援助,还高调站队,承认麦克马洪线,指责中国侵占他人领土。

然而,印度的屡次失败让美国人开始怀疑了,最终选择了冷处理,而舆论界也开始见风使舵,转变观点。

印度战败后不久,《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封质疑麦克马洪线合法性的读者来信,这封信写到,“麦克马洪线是有争议的,印度种种行为是违反了万隆精神的”。

英国媒体《东方世界》也称:

“中国人肯定没有占领印度的野心,争吵只限于划定边界问题,仅此而已”,“中国已经一再坚持不懈地努力恢复谈判了”。

而苏联,自持社会主义大国身份,希望我国像小弟一样处处服从于他。与中国决裂后,苏联大力支持印度。

他希望中国在这种国际压力下,能够向自己妥协,从而听命于自己,同时缓和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显然,他的希望落空了,之后的几年里,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与西方国家也没有达成和平相处。

你可能会问,在世界众多国家反对中国的背景下,有人支持中国吗?

当然有,这些国家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共同发展进步。

巴基斯坦早早就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我国也给巴基斯坦提供了援助。同时,经历印巴分治,巴基斯坦与印度也有着敌对的关系。

在这场战争中,巴基斯坦自然会全力支持我国,战争结束后也与我们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外交关系。

除了巴基斯坦之外,还有朝鲜。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帮助朝鲜人民击退了美国侵略者,并在战争结束后援建基础设施。

朝鲜官方报纸《劳动新闻》发文称:

“印度军队的猖狂的侵略活动,不仅是对中国人民进行的愚蠢的挑战,而且是加剧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亚洲和平与安全的挑衅行为”。

此外,还有缅甸、越南等国家,都表明了支持中国的态度,为中国声援。

总结

中印自卫反击战我国的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誓死捍卫主权和领土的决心,展示了中华儿女英勇无畏的精神,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上,这场战争只是一场小插曲,不足以放在心上,所以现在也少有人提起。

而印度在这场战争中,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与物力,印度原本的计划都被打乱,国家发展陷入困境。印度之后几十年的军事、政治、外交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

其实,无论是从印度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还是从地区关系和国际关系来看,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其实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也多次向印度抛出橄榄枝,但印度多次放弃两国关系走向正轨的机会,屡次丧失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机。

以美苏为首的其他国家,在印度肆意挑起战争时,不仅给予军事援助,还占领舆论高地,纷纷指责中国“侵略他国主权”。

然而,这种抹黑的言论,在印度战败后终是不攻而破,这些国家舆论的转变也让人啼笑皆非。

我们国家一路发展走来,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到如今的繁荣富强。

从被人随意挑衅、打压到如今在国际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这些都离不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国会坚决贯彻和平发展原则,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李雪莹. 尼赫鲁时期印度的大国平衡外交[D].外交学院,2022.

[2]孟庆龙.印度对1962年战争的认知与对华政策走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06):27-40.

[3]张瑾.美国情报视野中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01):132-144.

[4]李漪镔. 浅析国际媒体对1959-1962年中印边界争端态度的变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DOI:10.27642/d.cnki.gskyy.2020.000266.

[5]王陆野.尼赫鲁执政时期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理论观察,2018(02):67-74.

[6]陆强. 论中印边界博弈中苏联外交的“错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印度   天全   中国   巴基斯坦   麦克   苏联   英国   美国   其他国家   边界   大军   年中   冲突   我国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