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亿央企承建超30000000000雅万高铁重大突破,中国标准霸屏啦

在印度尼西亚时间10月16日,随着第2553榀箱梁也是全段线路最后一榀重达900吨的简支梁精准搭设在雅万高铁24号桥8~9号墩,标志着这个总投资金额高达51.53亿美元,由市值近万亿的中国铁路施工建设龙头央企采用最高标准在海外施工建设的高铁项目,完成了全线箱梁架设任务铺轨通道已经全面打通,并为2023年6月份最终建成通车,服务印度西亚的广大人民群众奠定了坚实基础。


众所周知,印度尼西亚境内的雅万高铁,是高层对接高端切入最终实现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标杆性工程。此前还曾传出雅万高铁有日本企业于2011年最早提出方案,但最后还是花落中国。最终有中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建设、施工和合约期限内的运营。从具体的时间线上来讲2014年11月份雅万高铁合作议程才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正式展开。15年3月份,两国领导人签订了项目合作备忘录。随着8月19号提出中国方案后与9月份中国成功击败日本对手,并于次月16日取得雅万高铁的中标权。作为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成果项目2017年4月份两国企业签署了项目总承包协议,确定以epc模式进行建设。2016年1月份项目正式开工,3月24日先导线5km工程全面开工。2016年3月份。中企又就项目运营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与印度尼西亚达成一致,运营期确定为50年。当时预计工程于三年内完成,整个工程线路长度约为150km,预计项目建成后,将使印尼这两个城市的交通通行时间从三个小时缩短为40分钟。


在施工过程中,中国企业展现了敢打敢拼的超强实力于,2018年6月份就完成了22项重点控制性工程,9月份专门用于雅万高铁的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泥水气压平衡盾构机正式下线用于项目实施。次年5月份, 604米的瓦利尼隧道正式贯通,9月份首座连续梁顺利合拢,9月的最后一天,雅万高铁首榀箱梁架设完成。2020年雅万高铁因某些原因被停止施工两周。2021年6月随着在印尼万德隆卡洛车站成功组立接触网第1杆标志着亚湾铁路进入了站后工程施工阶段。2022年2月12日完成首品箱梁预制任务。同年6月,开完高铁最后一条隧道贯通标志全线13座隧道全面贯通,为最终确定的2023年6月工程,交工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9月1日。中国高铁一组高速动车和一组检测车装船运抵雅加达,同时在此前的7月份线路就进入了全面铺轨阶段。10月16日也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最后1榀箱梁的价值完成,标志着工程再进一步。



整个铁路项目采用无砟轨道施工,设计时速最高350km每小时,并实行双线运行,采用1435mm的标准轨道。

整个线路共设置大雅加达都市区段一个西爪哇省段三个哈,利姆站卡拉旺站瓦力尼站和德卡罗尔站,该线路正线全长142.3km,其中大雅加达都会区境内4.7km,西沼洼省境内137余km,途中还经西万隆县、芝马墟市,最终通过万隆市进入德卡鲁尔站。



整个线路桥梁长度达到83.8,km占比近60%,隧道长度近17km,占比高达12%,路基长度41点7km占比29%于且整个线路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存在着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包括地震及地震液化腾火山滑坡地面沉降活动电的软土及软松土膨胀岩等,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当然铁路也创造了中国境外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合作建设的350km每小时高速铁路的记录。整个线路海拔落差也超过700米。

按照最新的进展,整个铁路项目截至10月13日已经完成了全部工程的88.8%,特别是据有关外媒消息,雅万高铁将于下个月,也就是11月份进入试运行阶段,但该消息还没有得到最终官方确认。





该项目总投资金额51.53亿美元是中国截止目前海外最大的单体高速铁路投资项目,项目建成通车后。在11月份举行的G20峰会上,将有可能荣幸的作为。国家献礼工程邀请有关国家领导人乘坐。



雅万高铁是印度尼西亚连接首都雅加达和万隆这一印尼著名城市的一条重要交通工程,是中国高铁首次全产业链全要素,全系统输出海外的典范项目,是中国高铁标准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标志。项目于明年建成后,将极大缩短两地城市之间的距离4倍多,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这个寄托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高铁服务全球伟大构想的重大海外项目,早日建成通车,服务印尼人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雅加达   万隆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印尼   隧道   长度   线路   标准   项目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