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黄金时代到来?科技专家卡洛塔分析眼下的全球危机|前哨

卡洛塔·佩雷斯作为科技产业的知名学者,她的理论成功预测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一系列发展,也让她的著作《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一时风头无两。

2020年随着新的科技周期到来,她的研究成果再度受到大家关注,前哨科技特训营当时也和大家分享过她的理论。

有趣的是卡洛塔20年前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她在2021年的一篇文章《The Golden Age at our Doorstep》,中文名“就在眼前的黄金时代”在中文互联网却少有人提及。

这篇文章发表在《Faster than the Future》,文中卡洛塔谈论了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的思考,少有的提出了对未来的分析预测,是理解科技、产业与社会相互影响很好的辅助资料。

今天科技前哨为大家带来了译文,由于篇幅所限,总结了卡洛塔对过去几轮周期的详细分析。

以下为文章内容。

第一节:技术革命的四个半周期

查理·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是1930年代大萧条的缩影。

这部喜剧讲述了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角色和他的同伴:宝莲·高黛饰演的“孤女”,在大规模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穷人如何被压榨过上失业、饥饿的生活。

电影中,我们会看到这两个主角梦想着在一个朴素的郊区家中过上丰硕的生活,各种技术让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然而,电影并没有告诉的我们最后这个梦想是否实现,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这对恋人走在一条崭新、偏僻又荒芜的道路上,走向不确定的未来。

新冠疫情后,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类似的时刻,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大萧条时期,美国25%的财富集中在最富有的1%人群手中,这个比例与今天的数字几乎相同。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得出结论,我们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大部分人都只把眼下的危机当作疫情的影响,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实。

这场危机实际上在历史中反复出现,而它们的源头常常被称为技术革命。这是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历次技术飞跃是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要素,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创新者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如今一连串技术革命被归结成了四个半周期。在每一个周期中,会有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获得新的美好生活。

第一个周期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提升了资产阶级的地位,创造了一个生活在剥削条件下但永远不会离开舞台的工人群体。

第二个周期从1829年开始,引发了维多利亚时代煤炭、蒸汽、钢铁和铁路的繁荣,并见证了新兴城市中产阶级的诞生。

第三个周期是钢铁、重型工程和大航海的时代,这带来了英国引领的第一次全球化,美国和德国在这一时期成了世界新秀。美好的生活终于延伸到熟练工人以及艺术、文化和娱乐界的每个人。这是劳特雷克、雷诺阿和莫奈等等艺术家最美好多时代。

第四个周期于1908年拉开序幕,亨利·福特的T型车推出,由汽车、石油、高速公路网络和大规模电气化推动,并受到郊区化、大规模消费和冷战的影响,让所谓的先进西方国家福利大幅提升,工厂的蓝领工人终于享受了战后黄金时代的福祉。

尽管这些革命因其技术而有所区别,但它们都遵循反复出现的模式。每次技术革命的周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新技术的实验导入阶段和它们正式进入整个经济体的部署阶段。

导入阶段技术的发展被金融力量主导,部署阶段生产需求是主要力量。前者主要靠市场看不见的手驱动,后者则需要国家看得见的手参与。这两种状态在不同阶段交替出现,两者都是帮助技术加快进入社会的方式。

这两种模式中间常常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危机。通常是股市的崩溃,接着出现一段衰退时期,在这之后整个社会将完成新技术范式过渡到新的社会经济范式。换句话说,新技术将融入整个社会运作。

我们目前正处于第五段技术革命篇章的历史性时刻,大部分人很难想象的更美好的未来正在到来。

对于《摩登时代》的主角来说,战后繁荣将在大约二十年后到来,数百万工人过上了电影主角梦想中的生活。他们会有他们梦寐以求的房子、家庭,还有一辆车去公司,超市、学校或者海滩。

随之而来的是1971年的一天,英特尔第一台微处理器推出,只有少部分报纸媒体在不起眼的角落提到这事,当时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它。今天看来,这正是第五次技术革命: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的开始。

数字时代,智能、可持续和全球增长的真正机会即将到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正在展开。

第二节:创造性破坏,镀金时代

技术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是,虽然前一个阶段总会走向停滞,但另一个阶段也会接着出现。

当前,工业制造的范式已经达到了自然市场增长的饱和状态,只是靠着各种技术、社会变革不断延长了它的时间。

大规模生产革命在1960年代末达到了饱和点,那时候也迎来了一轮关于各种社会权利的大讨论。1970年代,石油危机、大规模失业、通货膨胀、环保主义、女权主义是全球的热点议题。

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的模式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了拉丁美洲和亚洲,降低成本,开辟新市场,西方社会看似走到尽头的工业化制造延续了生命,推迟了规模化生产制造范式的衰退。

1972年中美建交,西方社会的制造业开启了向全球的转移,为了适应新的趋势美国、英国也做出改变,削弱了工会的力量,金融体系放松管制,金融资本开始寻找下一个释放生产力的技术。

风险投资不断寻找创新者,实用化的新技术得以大规模复制,金融资本也越来越多地投入其中。加速变革使贸易和就业变得无关紧要,金融增长才是关键指标,这种镀金时代的繁荣掩盖了自由市场带来的各种不平等问题。

没过多久就到了投资者多于好项目的地步,投机资本完全脱离了生产,并开始走向自我强化的过热状态,金融泡沫正式出现,并将达到猖獗的地步,直到它崩溃。

这个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中金融的大起大落被熊彼特称为“创造性破坏”,经济学家兼风险资本家威廉·詹韦简明扼要地把这个过程称为“熊彼特式的浪费”,“亚马逊花了22亿美元才达到正现金流,从烧钱变成赚钱。只有在泡沫环境中,初创企业才能得这样的机会”。

第三节:新的结构,黄金时代

历史一直表明,市场能够纠正它造成的失衡,只是纠正常常在重大危机之后,比如金融崩溃、经济衰退、社会动荡。

因为社会变革存在极大的阻力,新的技术步入大规模生产需要扫去过去的阻碍。即便在大萧条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试图启动新政,仍然因为干预太多被指控为法西斯主义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扫除了美国政商两界的矛盾,开启了美国大规模生产的序幕。

通过对每场技术革命的总结,我们发现技术潜力兑现都需要建立适当的竞争环境,以鼓励富有成效的商业活动,并确保其利益惠及新的人口阶层,这涉及三个要素:促成因素、竞争环境导向和动态需求。

过去几十年大规模生产范式的成功可以很好的用这套模式解释,原材料和能源成本降低是主要的促成因素,廉价的石油满足了大量能源需求,诞生了塑料、石化产品等衍生产业,这种范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巨大的浪费和环境破坏,但刚刚迈向新时代,这些影响并不重要。

除此之外三件事影响了未来的发展,冷战产生了大量的军事、公共技术创新,这些技术最终传入民用领域,带来了计算机、互联网等系列变革;马歇尔计划和战后重建打开了全球分工的新秩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国生活方式郊区化带动的第一轮城市化趋势。

据说,在凯恩斯的建议下,罗斯福推动了在郊区兴建楼房的项目,帮助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获得住房,也让道路交通系统铺开,这使得相对落后的郊区能够成本更低的完成城市化转型,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经济福利外溢,从住房到基础设施,再到超市、学校、医院等等无穷无尽的其他设施快速增加,也最终传导到企业、创业者的飞速增加。

这一系列需求背后都是看得见的手驱动的,例如抵押贷款和失业救济金政策作为支撑,帮助大量中产阶级解决了对未来的焦虑,扩大了住房和消费的需求;养老金让人们能规划更长远的收益,进一步提振了需求。

与之对应的是数字革命的导入期,三场具有变革潜力的危机可能正在引导我们进入下一个黄金时代之中。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文章全文翻译及原文已上传前哨科技特训营,欢迎你打开阅读,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会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明天见~

科技前哨,每天都为你点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前哨   黄金时代   范式   美国   眼下   周期   危机   阶段   技术革命   专家   社会   时代   全球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