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湖北一老人没有职务,毛主席却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

1945年的时候,很多党内的人没有脱离军界和政界,所以有资格竞争元帅、将军人的远远超过十个人。

当时的群众和将官都对于那些冲锋在前的革命先辈们报以崇高的敬意,自然也希望他们能够都获得实至名归的军衔,这不仅仅对他们来说是极大的慰藉,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更是定心丸。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也在全国开始推行政别级工资制,很多的开国将军们都是根据接受的军衔来拿取每月的工资。最后选出的评级结果也实至名归,在人民群众心里,每一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

1955年授衔

但是名单上有一个人在当时并没有担任职务,也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他属于是无法被定级的一种人。可是这个老人在没有职务的情况下,毛主席却特批他一定要享受副总理的待遇,享受副国级的岗位津贴工资

“因为郑位三同志是对革命有功的。”这是毛主席的原话。既然郑位三同志如此重要,为何他没有被授予军衔或评定等级呢?而他又为何能够享受副国级的待遇呢?

土地革命的领头人

郑位三出生于湖北黄安的将军县,从这里走出来的将领们大多在建国之后成了赫赫威名的开国将军们,由此可见这个地方的革命气息和革命意志相当浓郁。

郑位三

郑位三虽然出生在将军县,但是他的家庭情况不容乐观。即使如此,他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入了书房学习。在16岁那年,郑位三成功地考入了湖北省当地的一个工业学校,在这次考试中他位列第三,于是他便突发奇想将自己原来的名字郑植槐改成郑位三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他把视野放到了整个湖北省,他看到了一些和自己家乡不一样的光景。在省城里有光怪陆离的娱乐场所,有着颐指气使的军阀,还有着吃不饱饭的乞丐。

这些种种对比性极强的画卷落在郑位三的眼里成了引起他的头脑里的巨大风暴,他开始反问自己,死读书真的能够救中国吗?于是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郑位三热情高涨,只可惜那时候他在湖北与党组织相隔甚远,没能够及时地参加进去。

郑位三

但是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够磨灭他救国救民的本性,1925年他成功在湖南省入了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这时候北伐革命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始了,郑位三也被组织上面派遣到家乡开展农民和土地运动。在家乡搞运动的时候,郑位三信心满满,他认为,不管是哪个党派,只要是一心为国家,那么整个民族就有复兴的希望,只可惜他的预判失误了。

在1927年,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们在国内大肆制造白色恐怖,一批又一批的共产党革命人士倒在了友军的屠刀之下。除此之外,蒋介石还令他的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抓捕共产党员,郑位三也在被抓捕的名单之列,那些一张张贴出来的通缉令每个上面都有郑位三的名字。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后退一步,反而是隔一段时间就在某个县城冒头,组织当地的农民对抗土豪乡绅。在黄安当地,郑位三的革命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可是越出色就越容易引起敌人的重视。

在不久之后,中共黄安县的县委大部分都遭到了国民党的抓捕,他们的大部分人在牢狱之内就已经被处决了,而少数人也因为抵抗不了糖衣炮弹的诱惑背叛了党组织。

郑位三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是心痛,即使他身陷囹圄,但他仍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唤醒周围的同志,他希望大家能够重新坚定着组织起来反抗、暴动。但大多数人因为恐惧和害怕没能够响应,最后只剩了他一个人没有因为害怕而脱离组织。

郑位三

孤军奋战的感觉非常的不好,可是郑位三并没有选择就此宣布失败。他从牢狱逃脱之后又辗转地回到了家乡成立了临时县委,把当地的党员组织起来之后,还提出了“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当然,郑位三并不是直往嘴上说说。当地的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他又马上去往了武汉,在那里的他终于带领起了一个500人的队伍在黄安进行秋收暴动。

那一次的暴动不仅是郑位三的个人领导能力的体现,也是黄麻起义的序幕。正是因为他的工作非常出色,国民党那边也注意到了这位叫郑位三的人,他们开始全县城的通缉他的踪迹。由于反抗的形式太过激烈,郑位三只能与他的同志戴克敏等人带领着起义军转移,在各个地方打游击,对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穷凶极恶的追捕。

郑位三(右)

敌人的绞杀并没有泯灭郑位三的意志,每到一处就在当地拉起一帮农民组织暴动,每到一处就开始组织军队实行起义。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多的贫农投身到了革命的风潮中,鄂豫边苏区竟然从一个弹丸之地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势力壮大的根据地。

没有人能想到,凭借着郑位三的一己之力,一个巨大的苏区竟然在他的手中逐渐形成。当鄂豫皖苏区有了规模之后,他逐渐在这里稳定了下来,并且为以后的红四方面军输送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1932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开始进入了轰轰烈烈的长征,川陕根据地涌进了大量的红军战士。在这一危急时刻,郑位三没有带着部队逃脱,反而是主动留守了下来,继续在当地领导革命和敌人进行抗争。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

所谓的领导人并不是具有天生的管理才能,在一步步的革命实践下,他的军事素养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体现。在郑位三的领导之下,鄂东北地区组建了六个师,他的武装力量竟能达到6000余人,其中包括独立团,战斗营,游击队等。

中原突围的指挥者

在土地革命时期,郑位三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最艰苦的那十年,他带领着少数的农民和武装力量在各个地方开始暴动,从一开始的弹丸之地主要发展成一个巨大的根据地,郑位三的功劳难以言说,而且在他奔走在国各个根据地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儿子,亲戚等人全数都消逝在了追随他的道路上。

1958年,郑位三乘飞机在湖北省红安县上空看到了久别的家乡

即使步履蹒跚,可是郑位三一直在艰难前行。在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十二指肠发生了严重的炎症。郑位三一个人拖着艰苦的身躯随着大部队艰难前行,即使如此,没有任何困难能够打到他。

1934年,党组织下发了一个新的命令,红25军需要转移到陕北,郑位三当即立断,他把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6个师团送给了红25军,让他们全部北上拱卫陕北。

不仅他的奉献精神令将士们感动,他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也是一流的水平。当年徐海东带领红25军北上的时候,郑位三留在了鄂豫陕根据地,他带领着只有700来人的红74师竟然能够牵制了国民党的20多个团。

前排左起:郑位三、徐海东;后排左起:李隆贵、程子华、陈先瑞。

几万人对几百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郑位三仍然能够利用游刃有余的游击技术拖着国民党军队到处跑,中央红军的压力也因为郑位三军队的付出而大大减轻。没有人能够否认,在土地革命时期的郑位三几乎把自己掏空了,全部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贡献实在是难以书写。

在1946年,蒋介石一边安抚着共产党建立起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一边在积极进行争取美国的支持来筹备内战,不久后,他的阴谋在重庆协定后就被撕破。蒋介石突然指挥军队入侵中原解放区。

蒋介石

九月份,毛主席命令王振将军和王树声的部下以及李先念的部队成立中原军区,他们带着6万的军队和敌人周旋,当时李先念是军区的司令员,而郑位三是政委,王树生是副司令,所以如何打好这场仗,如何在中原地区胜利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几个人的身上。

要知道,这个任务非常艰巨,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军区的地理位置一直让蒋介石垂涎不已。

在抗战结束之后的蒋介石非常痛心,他想马上收复失地,中原这个地方是一个交通要道,如果能够将这里全部占据,那么进可攻退可守不说,东北和西北相互运兵也有了畅通无阻的道路。因此,对于中原的争夺,国共两党势在必行。

解放军

一开始我党不愿意放弃中原解放区,毛主席的命令是在那里坚守,可是随着粮食越来越少,周总理那边同美国谈判的方案还没有下来,在中原的战士们大多已经顶不住了。所以,在6月份,中原解放区已经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毛主席认为既然突围,那就一定要出其不意,于是李先念、郑位三和王震各自领着右路军从北面向西突围。这三位老将配合默契,大敌当前,郑位三谢绝了延安方面让他用飞机转移的建议,而是坚持拖着病体和中原军区的军队一起转移。

他的做法令士气大涨,在他们三人的带领下,中原部队开始向西北方向冲杀出去。可毕竟敌人人数非常多,他们形成的层层包围圈使得不管我军从哪个方向突围出去都能够得到强有力的阻击,所以,中原突围人数锐减,但是在郑位三的调配之下,每一个师团都保留了革命火种。这为一年以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成立中原军区奠定了基础。

1944年,左起:陈少敏、郑位三、李先念

受人敬仰的老革命

后来毛主席在评价这件事的时候,他说:“虽然中原突围损失了不少的主力,可是这是顾全大局的典范,这次的突围为解放战争拉开了序幕,而有做出这个贡献的正是中原政治局的政委郑位三同志,是他的指挥才有了如今的结果。”

即使毛主席对郑位三老将军有如此表扬,可是那是的他也不能亲耳听到了。因为当时突围的时候,郑位三就暴病不起,在突围之后,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差到了极点。于是在这一次战争之后他退出了工作。直到建国之后,他一直待在武汉,并没有出席和参与北京的各项事宜。

1966年,郑位三与妻子蒲云及子女在北京

即使身在武汉,郑位三的心也在北京,每次逢重大庆典节日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以及各位中央领导人都会前去武汉看望他。郑位三老将军虽然一个人待在武汉,但是国家从未忘记给他予以补贴和照顾。

在1963年,郑位三老将军还奇迹般地预言出了中央政治的大势走向,由此可见他的心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关心着他一路走来的革命事业。因为没有彪炳史册的战功,也没有留下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战绩,郑位三老将军在1955年的时候并没有被授予军衔。

1955年授衔仪式

但是很多人认为,虽然老将军没有指挥过重大战役,可是他在土地革命时期到处拉军队开辟根据地、保留火种的种种攻气做法已经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何况他几次绝处逢生的能力和指挥战场、调配军事的能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甚至很多人都认为,即使把很多的开国将帅放在他当年的处境里,恐怕也没人会做出那样的功绩。所以,党中央一致认为郑老将军有资格、有能力配享副国级的待遇。

1955年的八月,中央开始按照行政等级来发工资。但是这个条例一出让很多的同志们都犯了难,要知道郑将军不是普通人,可是这样一个没有军衔、没有职位的人该如何给他定品级呢?

左起:王宏坤、郑位三、徐海东、倪志亮。

在得知同志们的为难之后,毛主席亲自批示了这个事情,他说:“郑位三是咱们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先锋同志,他劳苦功高,为保留革命火种付出了很多的贡献,所以他应该定为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的待遇。”

因此,这位无官无职、闲职在家的老革命享受的是每个月478元的工资待遇,但这样的津贴下发到他的手里的时候他却连连推辞,声称自己配不上这样的待遇。因为当时开国大将们都是行政四级,工资也没有478元之多。

郑位三

郑位三虽然勉为其难地收下了,但是他每个月都会拨出一些来补贴他家乡当地的烈士家属,他知道革命的艰险,也知道这些家属生存之艰难,于是在他的辅助之下,很多的军人烈属都有了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李先念   土地革命   苏区   中原   军衔   暴动   湖北   武汉   根据地   副总理   蒋介石   职务   将军   待遇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