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敢用武力留住马岛,却将香港归还中国,为何不敢跟中国开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云密布,阿根廷人将国旗高调地插在了岛屿中央,英国闻讯之后则派出了四十多艘军舰火速赶来,双方剑拔弩张,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一触即发。

马岛战争英军取得胜利

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两个多月,中间虽有过几次两国的停战协商,但阿根廷作为战争的发起方,仍然以巨大的损失和劣势从马岛败退下来,将其占有权拱手送给了英国。

之后,无论阿根廷人如何抗议马岛的归属问题,英国人都置之不理,直至现在。

然而,就在马岛战争结束不久的1997年,英国却决定以和平的方式把香港的主权归还予我国。

可是,同为殖民地,英国为何不敢与我国开战?这中间到底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故事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坐落于南大西洋深处,最早是由英国人发现并占领,因此也“理所当然”地被英国人自行划入了国家版图之内。

但由于这里和英国本土相距较远,时间长了他们自己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一片地,不光没有公开宣布主权,也没有对岛屿实施管理。

所谓天高皇帝远,时间久了自然“小毛贼”就多了起来,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纷纷瞄准了这块宝地,轮流当起了山大王。

后来,西班牙知道自己在这里站不住,索性做了一个顺水人情,将马岛的主权赠予了阿根廷,称马岛的地理位置与阿根廷相距最近,因此这里应该是阿根廷的地盘。

而当英国人想起来这事的时候,第一批搬到岛上的阿根廷人下一代都有了,于是他们立马派出了军队杀到马岛,将岛上所有阿根廷平民驱赶回本土,并留下了一大批军队长期驻扎在此。

或许,连很多岛上的民众都没想明白,一个又小又偏的群岛何必如此大动干戈,英国人是没事干了吗?

第一,从地理位置上而言,马岛属于大西洋中的枢纽,正如围棋棋盘中的一枚重要棋子,联通着东西,守望着南北,如果未来发生了战争,这里的归属问题或许会对战争的走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马岛上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其周围海域的水产、石油等资源也很可观,只要是开发得当,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马岛卫星地图

因此,这么一块大肥肉英国人自然不可能拱手送人,仗着自己兵强马壮,连谈判的机会都没给阿根廷留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这个名义上的战胜国面临的处境不比战败国乐观多少,其国内的经济、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度陷入瘫痪状态,综合国力大幅度缩水。

而此时的阿根廷国内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危机,通货膨胀高达惊人的百分之六百,社会一片混乱,执政党急需一场畅快的胜利稳住民心,避免国家分崩离析,因此,他们将目光瞄向了不远处的马岛。

之后,阿根廷政府公开宣布将要夺回失地,占领马岛,而英国政府对此没有直接回应,而是主张以谈判化解争端和矛盾。

坚守马岛的阿根廷士兵

这让阿根廷人大喜过望,误以为这是英国人被打怕了,不敢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现在正是拿下马岛的最好时机!

1982年3月,马岛时隔数年后再一次升起了阿根廷国旗,次月中旬,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人虽然对阿根廷的行动感到不解,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予以了回应,不仅派出了一整支海军特遣队和二十多架战机,其中包括两艘航母和四十多艘军舰,后面还跟了几十艘货船保障后勤,誓要一鼓作气将阿根廷人打服、打怕。

阿根廷人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了空,战斗一开始两方还打得有来有回,可事实证明,这瘦死的骆驼就是比马大,战争只进行了两个多月,阿根廷方面的颓势便尽显无疑,六百多名士兵阵亡,近万人被俘。

重新占领马岛的英军

六月二十日,阿根廷正式签署了投降书,马岛之战落下帷幕。

战争结束后不久,英国人准备趁热打铁,开始着手准备商讨香港的归属问题。

不让步,没商量

1840年,主张“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在一阵阵枪炮的轰鸣和国民的哀号声惊醒,与英国签署了著名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了出去,之后的甲午战争又延长了香港割让的时间。

因此,英方此次商讨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试探一下中国的态度,另一方面就是来借助刚刚打下的胜仗为自己壮胆撑腰,希望中国能知难而退,直接放弃收回香港的念头。

撒切尔夫人访华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式访华,也开启了中英谈判的首个回合,谈判过程中,我国反复强调了对于主权问题的强硬态度,对于所有不平等条约中的规定皆不予承认,认为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英国必须选择归还,也只能选择归还。

起初,英国政府也不想一块宝地就这样丢掉,一直不肯让步,找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理由试图耍赖,但是我国从始至终对于这种原则性问题的回复都很干脆:不可能。

在英方的反复试探下,谈判竟然持续了足足两年,进行了二十多次,期间,英国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高管先后抵达我国参加谈判,但他们所收获的结果却是相同的:我国只承认英国对香港暂时具有管理权,而没有主权。

《中英联合声明》

面对我国这样的态度,英国人自知这是块铁板,终于在1984年的12月份与我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准备在1997年的7月1日将香港归还予我国,由中国行使主权和管理权。

或许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为啥英国人敢于奔袭那么远跟阿根廷人打仗,却不敢跟我国动武呢?

其一,是因为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国防水准,正所谓国防才是一个国家能否挺直腰板外交的最大底气,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防早已今时不同往日,所有的武器装备不再完全依靠引进,也增添了很多国之重器,整体而言,早已旧貌换新颜了。

换句话说,如今的中国,不会随意招惹别人,但是我们敢于斗争,也完全斗争得起,如果英国贸然对我国使用武力,他们也要自己掂量掂量其中的利害。

其二,就是位置问题,同样都是岛,但是香港岛距离我国大陆很近,而马岛却距离阿根廷足足五百多公里,这距离放到现代化战争中或许压根就不值得一提,可是在上个世纪,这距离就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而香港岛对于我国而言则根本就不需要动用海军,陆军就能完全摆平,即使英国海军再厉害,海面和地面相比,其劣势一览无余,英国军舰敢来,我国就敢让他们有去无回。

正是在这些原因的综合考量之下,英国无奈之下只好作罢,可是,妥协并不代表他们没动过歪脑筋。

远的来说有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近的来说有朝鲜战争,这些战争中英国是次次不缺席,基本上能从我国身上捞便宜的事他们永不手软,而这次在香港问题上同样如此。

二战之后,英国面临着很严峻的发展问题,而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则成为了英国重点的发展对象,这也是他们在亚洲唯一的落脚点,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国就一直暗中观察我国针对香港岛的态度和动向,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彻底拿下香港,哪怕是动武。

香港老照片

朝鲜战争之后,英国人对解放军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们的视野里,对付中国若是以常规的打法根本就没法战胜,中国军人对于胜利的渴望以及惊人的毅力足以填平所有硬件和软件上的劣势。

而随着1952年英国第一枚核弹成功引爆,他们此前的“解放军恐惧症”顿时烟消云散,领导人一片欢腾,认为有了核武器的加持,中国人就是再顽强最终也要束手就擒。

说干就干,英国马上就开启了战争部署,在东南亚一众小国中安置了大量的核武器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为英国人也明白,只要他们硬抢香港,中国人必然会跟他们拼命。

香港老照片

可是就当一切都准备就绪之时,1961年英国人又宣布撤军,取消了这项作战计划,让很多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费解万分,这是又出啥事了?

一方面,二战之后各个国家急于求发展求和平,对于英国这种有意挑起战争的行为很是鄙夷,包括很多东南亚小国在内,他们既怕两边打起来会伤及自己,又怕日后中国会找自己秋后算账,因此对于英军的进驻很是抵抗。

另一方面,二战后美国的国力大幅度增长,而东南亚各国则成为了美国的拥趸,一旦战争走向失控,美国肯定要出来为自己的小弟撑腰,如果真到了那时候,英国的处境可就太危险了。

香港老照片

英国人犹豫再三,还是没敢冒这个险,这场战争,他们不光要赌上香港岛,还要赌上国运,现在的英国显然下不起这么大的赌注。

而三年之后我国成功引爆核弹的消息一出,彻底打消了英国人与我国短兵相接的念头,他们也慢慢明白了,这个古老的国度,他们真的惹不起。

或许,我们并没有生于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强大而文明的中国。

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愿新一代共产主义接班人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英国   撒切尔   香港   中国   阿根廷   英国人   主权   战争   阿根廷人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