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卫士李银桥,相伴15年后分离,主席说:你比我的孩子还亲

文|探古论今人

编辑|探古论今人


自二十岁起,李银桥就已经作为卫士,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屈指算来,从1947年到1962年,李银桥在主席身边整整度过了十五个年头。

离开毛主席后,在李银桥的脑海中,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更迭而模糊半分,而这一切,不仅是因为那段岁月里发生的故事让他刻骨铭心。

李银桥

也因为分别时毛主席对他说的那一句:

“你比我的孩子还亲。”


“不愿意”成为主席的卫士


1947年8月,随着蒋介石毫无心理负担地撕毁了双方历经千辛万苦才总算签下的《双十协定》,早已在西安蓄势待发的胡宗南一声令下,便带着他的部队向着我党延安根据地猛扑。

值此之际,毛主席一个人站于延安奔涌而去的延河边,思索接下来延安的得失与未来的全国革命形势。

呆立半晌,毛主席从怀中拿出一根烟,站在主席身边的秘书兼卫士叶子龙就赶紧掏出火柴,要为主席点烟。怎奈,由于那日秋风甚疾,叶子龙接连几次都未能将烟点着,继而惹得本就情绪不高的主席一脸愠色。

正当此时,在周总理的“点拨”下,站在一旁的战士李银桥快步走上前去,直接从火柴盒中取出数根火柴,归拢成“火炬”,“嗤”的一声之后,这支“火炬”点燃了主席的烟,也让主席的心情随之照亮。

“小战士,你叫什么名字啊?”

深吸一口气,主席从口中吐出一个烟圈儿来,随之一起被吐出的是他对李银桥的询问。而听得主席发问,李银桥当即立正敬礼,不卑不亢地向着主席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李银桥(左一),与毛主席

李银桥是河北安平县人,在河北沦陷日寇之手之后,他的父母为躲避日本人的残暴统治,遂将年纪轻轻的他送上武当山,被武当山记为俗家弟子,因此,他倒也草草学了一番诸如太极拳与太极剑之类的功夫出来。

1938年,李银桥参军,因为出自武当山,当时李银桥的领导贺龙感觉新奇,便将之召到身边,让他当了一个特务员。而之后,李银桥此人在战斗中也确实骁勇无比,贺龙欣喜之下便愈加看重这个“好小子”。

贺龙

等到不久之后,贺龙索性也就将其送至延安,希望他能够在延安学习后更上一层楼,所以,李银桥也就出现在了延安的延河旁。

这边李银桥介绍完自己,毛主席就盯着这个显得颇为有胆有识的青年人笑着说:

“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担任我的卫士。”

叶子龙

主席声音刚落,一旁的叶子龙就被吓了一跳,不过他常年跟随主席一起工作,很快就调整好心态,只不过内心却依旧被主席这不按套路出牌的一招给惊到了。

不料,这边叶子龙刚刚从主席一席话带来的惊讶中调整好心态,那边的李银桥就又说出一句让人料想不到的话来。

只听李银桥说:“我不愿意。”

叶子龙(左一),与 毛主席


与主席三次“订约”


“不愿意”这句话刚说出口,空气中的氛围顿时有些僵住了,叶子龙悄悄去看主席的脸色,然后就发现,似乎就连主席似乎也没想到,李银桥竟然会给他整出这一茬儿来。

不过尽管一时错愕,但很快,主席还是调整了情绪,继续向李银桥说道:

“嗯,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很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儿工作?”

听着主席把话问得情真意切,刚刚拒绝了主席招揽的李银桥反倒变得有些局促,他思考片刻,最终还是决定有话直说:“我干太久了,在贺龙司令员那里我就一直当勤务兵、卫士……现在我想下部队!”

说到这里,叶子龙脸上露出一副原来如此又理所应当的表情,不过主席却又接着问道:

“是只有这一个原因嘛?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没有了……我就是一直想到部队去,要不然到了主席这边,怎么好刚来就提出要走……”

“可是我确实‘喜欢’你呢,怎么办?咱们俩只好要有一个‘妥协’哦。”

“……”

把话说到这份儿上,李银桥就算再傻也听得出主席言语中的意思,不过,也就在他一咬牙,准备向主席“妥协”的时候,主席却先说话了:

“这样吧小鬼,大道理不讲不行,你到我这里来我们只是分工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不过也不能只讲大道理,不能太委屈你,我们双方都做一些妥协。”

说到这儿,毛主席做了一个手势,说:“半年,你帮我半年,算是我在这段时间里‘借用’了你这个人,到了时间你如果还想出去,我就放你出去,你看行不行。”

李银桥闻言,心里头一寻思,当即用力地点了下头,说了声:“好!”

这就是毛主席与李银桥“订约”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个在胡宗南大军压境背景下发生的小插曲,可是也正是这个“小插曲”,最终让李银桥在这场半年之期的“君子之约”之后,成为卫士中距离主席最近的那个。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李银桥很快熟悉了主席的性格,以至于渐渐地,不管是要茶、要饭、要书、要笔,甚至“闹脾气”了不想见客,李银桥都能从主席的一个眼神中看出来。

这种默契的感觉让毛主席很高兴,不过在离开延安后的一路颠沛中,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是一晃而过。

李银桥(左),与毛主席


就这样,时间来到1948年2月19日,这一天,毛主席在胡宗南的围追堵截下来到杨家沟。漫步在杨家沟的山坡,毛主席想起自己和李银桥的半年之约就要到期,一时间颇为忧心……

这时,恰好李银桥从后面撵了上来,主席扭头便试探着向他说道:

“咱们有一个半年的约定你还记得吧……我算了下时间,到今天正好半年,咱们有约在先,我不食言,你如果想走,我就可以给你安排到彭老总的手底下,你是我的卫士长,就让你从班长做起好不好?”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李银桥一时恍惚,原来就连他自己也已经忘了半年的时间就要到了。同时,也不得不说,在与主席结伴的这段时间里,他事实上早已经被主席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但是……

“主席已经同意我走了,那么以前的约定算是结束了,我当然也还想出去当兵,可是如果主席需要,那我们还可以重新订约……

李银桥一番话,惹得原本心头郁郁的毛主席眉开眼笑,两个人就这样三言两语又“签”下了半年的协议,主席还笑着告诉李银桥:

“你再帮我半年,看我打败胡宗南!”

等到半年后的1948年8月,这时的中共中央已经搬迁到了西柏坡,而这时的李银桥也依旧守在主席身边,职务也已经成了主席的卫士长。

这天,半年之约再度到期,主席遂在忙里偷闲之中告诉李银桥:

“再给我一段时间,看我彻底打败蒋介石!”

只不过,这时的李银桥已经被主席扭转乾坤的智慧与魄力深深吸引,他说:

“主席,不用再‘借’了,我不想走了,以后我愿意一直追随你。”

李银桥(老年)

毛主席也曾大发雷霆


当然话说回来,诚然李银桥在与主席结成“约定”后结伴生活15年之久,两人也在朝夕相处中变得愈发默契,但这却也并不能代表两人之间不会出现问题。

1950年3月4日,毛主席在阔别北京88天之久后回到了中南海。等到主席回来的第二天,李银桥就要将自己的妻子韩桂馨,从香山接到身边。

李银桥(左一),毛主席(中),韩桂馨(右一)

说起韩桂馨与李银桥的婚事,两人是在1947年李银桥担任主席卫士不久后认识的。一开始,由于李银桥生性温吞,尽管喜欢上这个在主席家帮忙带孩子的姑娘,却并不敢主动追求。

后来还是主席看出了李银桥埋在心底的爱慕,为两个人做了媒,两个人这才走到一起。至于诸如此类的乐事,在李银桥与毛主席之间,倒是不一而足。

毛主席 与 李银桥一家人

韩桂馨到了中南海后,毛主席为了给李银桥“贺喜”,专门吩咐厨房多做了几个菜。

在饭桌上的闲谈中,毛主席专门问了韩桂馨几个香山的问题,结果韩桂馨竟无意中说起:一位领导干部在香山上给自己找了一个幽静的山坡,借着给公家施工的工夫,竟然也顺便给自己盖了一座二层小楼,只是还没住进去。

结果,自然是毛主席越听越生气,李银桥也赶忙打断了妻子的话头儿……

不料,就在第二天下午,李银桥在菊香书屋(毛主席寓所)外站岗的时候,先后见到周恩来总理和聂荣臻元帅进了屋子,然后又见到了那位在香山为自己盖房子的领导干部走进了屋子。

随着门被轻轻合上,李银桥很快就听到屋子里传出的动静。

当然,大部分都是主席的“骂”声——

“我看你派头真不小呢,和过去的帝王将相差不多了!”

“你这么干,还配当共产党的干部吗?老百姓要戳着我们的脊梁骨骂我们呢!我早讲过进城以后不要学做李自成,你现在给我装傻?”

“你错了?你盖房子的时候怎么不知道自己错了?我看你是仗着自己手里有点权力明知故犯!”


“拉出去,拉出去枪毙!”

随着语调的渐渐升高,李银桥即便站在外面也能听得出主席愈发高涨的怒火,而等到“枪毙”两个字从主席口中脱口而出,李银桥就知道主席是彻底被激怒了。而后,只听门内传出周恩来总理与聂荣臻元帅的劝说声,主席这才渐渐安静下来,说道:

“我们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来这里享受的,更不允许贪污腐化,这样下去就成了李自成了!”

主席冷静下来,周总理,聂元帅也当即附和,表示一定会在调查后,按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绝不宽贷!”就这样,周总理与聂元帅两个人“拎”着那个犯了错误的官员领导走出书房,紧跟着,毛主席“慵懒”的声音便从房间内传出:“李银桥,你进来。”

听得主席召唤,李银桥打了个激灵,快步走进了主席的寓所内。房间里云雾缭绕,全是烟味,只听主席说:“银桥,以前我说过,你说真话我很高兴,现在你告诉我,香山上盖小楼那件事你知不知道。”

李银桥闻言怔住,在反应过来后当即信誓旦旦地向主席保证,自己绝不知情,否则必然会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告知主席……透过烟雾,主席深深地看了李银桥一眼,随即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你记得要和桂馨说,下次遇到这种事一定不要瞒着,就算不告诉政府,也要告诉我,我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我当时很生气!”

李银桥抹了把额头上的冷汗,自然连连称是……

李银桥(左一),与 毛主席


尾声:你比我的孩子都亲


古人云:“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作为呆在主席身边时间最长的卫士,两人之间既有“说媒”的缘分,又有“君子之约”的轶事,同样也有主席盛怒下的“迁怒”与教训。不过,当时间来到1962年,这份缘分终究在毛主席的主动要求下划上了“句号”。

就在李银桥陪着主席从陕西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却是主动要求这个已经与自己朝夕相处15年的卫士长,出任天津市警察局副局长,还告诉他,自己不能再继续“拴着”对方。

可是消息来得突然,李银桥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在任命下来后又专门找到毛主席:

“当初我是不愿来,你借我来。现在我不愿走,你又撵我走!这不是为难我吗!”

毛主席听李银桥这么说,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良久之后,稳定了情绪的主席才缓缓说道:

“我也舍不得你走,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年也不见几次面,只和你朝夕相处,你比我的孩子还亲,可是你老跟着我也不行啊,我老了……”


毛主席 与 李银桥一家人

一番话,两个人都说得情真意切,李银桥也总算明白了毛主席的一番苦心。临行之际,主席专门亲笔题下一首《七律·长征》送给李银桥夫妇,还特意吩咐不许收走李银桥的特别通行证。

他告诉李银桥:

“我活着,你活着,你就偶尔来看看我,我去天津也去看你,我死了,你死了,你每年能到我的坟头上看我一次我也就满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武当山   卫士   中南海   香山   延安   主席   元帅   年后   半年   身边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