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一土匪刑满回家,举报72岁老农:他害死共产党5名高级干部

1968年底,土匪齐达榜在服刑18年后刑满释放,眼看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出狱后的他第一时间就回到了家乡,希望能够安稳地度过余生。

有过服刑经历的他本是无法轻易找到工作的,但家乡干部见他彻底幡然醒悟,就出于好心给他在围场县农场安排了一个赶大车的工作。

齐达榜当土匪的时候经常到处流窜,这份工作可谓是给他量身定做的,他非常满意,干起活来也很有干劲。

可没多久,他就又和公安见了面,只不过这回他并非犯了事,而是要主动举报一位72岁老农,齐达榜信誓旦旦地说:“就是他害死了共产党5名高级干部!”

公安听完齐达榜的话,随即将老农带回了所里审问,一个尘封了21年的惊天大案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夜宿山村,突遭袭击

1947年3月中旬,冀东代表团在团长苏林燕(时任冀东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的带领下出发了,一行人风采奕奕,个个都斗志昂扬,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冀察热辽军区中央分局所在地的林西。

原来,随着东北战事日趋焦灼,党中央决定把原本单独管理的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冀察热辽军区统一交由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管理,以此扩大东北野战军的军事力量,以期在东北战局中获得优势。

接到中央的命令后,冀察热辽中央分局随即策划起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而为了保障这些行动的成功,分局领导决定先行召开一场党的代表会议,鼓舞士气。

这次,冀东代表团一共选派了包括团长苏林燕在内的13名我党高级干部参加,而所有参会人员更是达到了218人之多,可谓盛况空前。

大会从4月2日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14日结束,在为期42天的会议期间,苏林燕和副团长李中权作为主席团代表做了关于冀东解放区发展形势的报告,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关于战略反攻的想法。

其他代表也是一样,会议非常成功,在诸多方面统一了意见,5月上旬,在大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冀察热辽部队就按照之前通过的方案对盘踞在赤峰以西、林西以东的隆化、围场两地的土匪武装和国民党军队发起了进攻。

5月17日,冀东代表团在前线战事即将胜利结束的时候,就离开了林西,朝着驻地返回,经过三天的跋涉,代表团一行来到了赤西县境内的柴胡栏子村。

眼看天色已晚,代表团便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晚再走,副团长李中权是一位老红军,办事向来严谨,代表团找到住处后,他就带领几名警卫战士对村子附近的地形和敌情进行了查探。

此时,主力部队已经解放了隆化、围场两地,也就意味着在柴胡栏子村的西面已经没有了敌军主力部队,所以,李中权和苏林燕直接将承担保卫工作的一个骑兵连放到了距村子以东五华里远的彩凤营子扎营,负责警戒来自赤峰方向的国民党主力。

在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李中权才回到了住处,代表团的其他干部们也都进入了梦乡,只留下几名警卫守卫警戒村里的情况。

第二天一早,李中权早早地就醒了过来,多年来打仗的经历让他养成了早起巡视岗哨的习惯,虽然昨晚已经检查了一遍,但他不放心还是来到了村口查看。

大家都觉得如果有敌人,也肯定是从东面出现,所以,李中权也第一时间去了东边的岗哨,发现这里一切正常,负责警卫的哨兵劝他回去多休息一会儿,不过,李中权还是没有放松,直接转身去了另外几个方向。

就在抵达南边岗哨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村外不远处有几个人正牵着马过来,后面还跟着大量的步行人员,李中权很是疑惑,按理说这应该是我军的部队,可事先他却没有收到任何部队调动的消息。

于是,他赶紧让哨兵朝着那群人大喊,询问他们是从哪来的,然而,还没等哨兵喊完,子弹就齐刷刷地射了过来。

“不好!有敌人!”李中权当即组织哨兵一边还击一边撤回村里,因为他一眼望去发现这些人少说也有好几百,而随着枪声的响起,正在休息的苏林燕等代表团干部也都迅速爬起身来,指挥警卫员投入了战斗。

战至最后一刻

负责贴身保卫代表团的是冀东军区政治部警卫班的战士,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党员,而他们每人都配有一支驳壳枪和一支三八大盖,战斗力十分突出。

然而,这次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他们还对附近的地形十分熟悉,在将战士们逼到村里的房屋中后,就随即控制了后山的制高点和村里的各交通要道,代表团干部陷入了敌人的重兵包围。

值此危急时刻,李中权没有慌乱,他在思索着破局的方法,并且立刻就想到了正在彩凤营子驻扎的骑兵连,因为这是眼下离得最近的救援力量。

可该派谁去传信呢?外面已经被敌人包围,此行必然九死一生。

就在这时,警卫员田永存、白广义站了出来接受了任务,面对生死存亡,他们异口同声:“保证完成任务!”

二人出发了,并且迅速从东边的小道冲了出去,一路向东狂奔,而与此同时,村里的战斗还在持续。

在敌人的层层挤压下,代表团干部和警卫战士都退到了村里的两家大院里继续抵抗,战斗已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警卫班的战士几乎全部牺牲,干部们也拿起了武器,固守在院里最后的几间屋子里。

很快,敌人冲进了大门,见干部们都誓死不降,迅速爬上了屋顶,准备掀开瓦朝里面放火,把他们熏出来,之所以如此费事,是因为土匪任芳伍严令一定要抓活的。

原来,李中权等人的判断并没有错,村子的其他方向在理论上讲确实不应该有敌人存在,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我军主力部队攻打围场的时候,城里的国民党残余部队、警察及土匪武装趁乱逃出来了近千人。

他们一路溃逃跑到了距离柴胡栏子村以西30华里的村子,想着休息几天然后向东去投奔在赤峰的国民党军主力,任芳伍就是其中一支土匪武装的头目。

任芳伍出生在围场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就仗着家里的权势鱼肉乡里,胡作非为,后来国民党占领这里以后,他又通过打点继续保持着权势。

抗战期间,围场沦陷,任芳伍又直接当起了汉奸,干了不少丧尽天良的恶行,直到抗战结束后,他害怕受到人民的审判,才提前跑路,带着用金钱收买的400多个地痞无赖一起上山当了土匪。

之后,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败,任芳伍又过起了十分潇洒的生活,直到这次我军进攻围场,他才又溜了出去。

读过几年书的任芳伍做事也非常谨慎,就在冀东代表团来到柴胡栏子村的当天,任芳伍等人也先他们一步来到了西边的村子,出于安全考虑,这天下午,任芳伍化妆成了要饭的乞丐来到了柴胡栏子村打探情况。

柴胡栏子村只有不到30户人家,任芳伍很快就溜了一遍,他惊讶地发现这里每家都在晒被子,觉得很不对劲,便随即找一位村民询问了原因。

村民见他样子可怜,也没有生疑,只是笑着说:“一会共产党的大官要来,我们晒晒被子欢迎他们!听说解放了他们还要给我们分地哩,大伙都很高兴!”

原来,冀东代表团的侦察员就在几十分钟前来到了这里,将代表团干部在这里住宿一晚的消息通知了村民们,大伙这才高兴地做起了准备。

任芳伍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心想要是能将这些共产党的大官活捉,届时投奔国民党主力也能有个奔头,于是,就赶紧回到了营地进行了部署,紧接着就出现了村口激战的一幕。

代表团干部见敌人迟迟没有从正门强攻,就意识到他们可能是要抓活的,不过,所有人都没有一个人放弃抵抗,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而就在敌人准备孤注一掷闯进屋内的时候,外面传来了枪声,我军的救援部队到了,来者是赤西县骑兵大队和热北骑兵团的战士,他们在听到枪声后急速赶往了这里,并且途中遇到了向骑兵连求救的警卫战士。

很快,在我军的强大火力下,任芳伍的一群乌合之众还以为是我军主力到了,随即吓得树倒猢狲散,从四面八方逃了出去,剩下的代表团干部得以获救。

毛主席震怒,凶手终落网

很快,这起恶性事件传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大怒不已,因为在这次的战斗中,我方总计损失了5名高级干部,这还是我军军史上的第一次。

他们分别是前面提到的代表团团长苏林燕,冀东行署财政厅长王克如、十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胡里光、十五军分区副政委王平民以及十五地委宣传部长冀光。

这些干部都是从红军一路走来的杰出军事人才,在抗战中立下过诸多功勋,如果没有牺牲,建国后大多都会被评为将军。

所以,毛主席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严令冀察热辽军区中央分局一定要把这股敌人一网打尽,并且彻查这起事件的具体情况,对玩忽职守的人员予以重处。

很快,负责调查的同志就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驻扎在彩凤营子的骑兵连当时在干什么,他们离得这么近为何没有去救援。

原来,当时突围而出的警卫战士拼命跑到了彩凤营子,他们本以为干部们有救了,谁知,来到这里才发现骑兵连早已不见了踪影,从村民口中得知,他们在听到枪声后向北面去了。

几个小时后,当剩下的代表团干部已经获得我军其他部队的救援后,骑兵连却安然无恙地出现在了所属军分区的驻地,营地的门卫对此非常疑惑,因为他们还没有收到上级让骑兵连返回的通知。

原来,这支骑兵连部队不是冀东军区的,早在大会结束之前,主力部队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为了配合主力的作战,冀察热辽军区中央分局就专门拨给了冀东军区一万余发子弹,对部队进行补充。

而原先负责保卫冀东代表团的警卫排接到命令后就带着这些弹药提前返回了军区做站前补给,等冀东代表团离开林西的时候,上级又派了附近军区的一支骑兵连部队承担了保卫工作。

可就在战斗发生后,听到枪声的骑兵连连长误以为代表团干部遭到了敌人大规模部队的袭击,他觉得他们已经凶多吉少,为了减少损失,他就没有前去营救,索性带着部队回到了原来的军分区,准备将代表团遇袭的事向上级汇报。

在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军区领导随即将调查报告发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更加生气,当即指示:把那个连长枪毙!军区随即执行了命令。

随后,冀察热辽军区中央分局让全区各地择日召开了追悼大会,号召全军学习烈士的献身精神,后来,当地还为烈士们修建了柴胡栏子烈士陵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身负重伤的代表团副团长李中权因为没有伤及要害,最终被抢救了过来,康复后的他又率领部队投入了战场,继续南征北战,建国后,李中权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内部玩忽职守的问题解决了,解放军部队随即对潜逃的敌人进行了围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所有土匪除了狡猾的任芳伍以外,或死或降,都被解放军一网打尽。

只是,部队却始终没有发现任芳伍的踪迹,那他到底去了哪呢?

原来,任芳伍在后来的逃亡中,也意识到自己可能闯了大祸,他不敢再用原来的名字,随即改名换姓,在深山里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任芳伍觉得共产党应该忘记了自己,索性走出了深山,在家乡围场的一个农场谋了一份工作,之后十几年,一直任劳任怨,干活非常积极,获得了组织的多次嘉奖。

直到曾经的老部下齐达榜无意间碰到了他,才发现了他的踪迹,早已洗心革面的齐达榜觉得揭发凶手是自己的本分,所以,就向当地派出所举报了他。

随后,在齐达榜的带领下,公安成功将正在农场干活的任芳伍捉拿归案,面对证据确凿,任芳伍也没有选择再顽抗下去,如实地供述了自己的犯罪经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任芳伍再过去十几年工作中表现得太过积极,导致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是组织上冤枉了他,甚至还有人到派出所询问情况。

直到他们看到任芳伍的认罪记录后,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表面上的劳动能手,在背地里却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土匪。

1970年3月24日,任芳伍被押往了刑场执行枪决,现场聚集了大量围观的群众,看着曾经的刽子手伏法,群众们无不拍手称快,而烈士的英灵也终于得以告慰,此案到此圆满落下了帷幕。

历史不应被忘记,1995年12月,柴胡栏子烈士陵园被列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后人缅怀铭记。

谨以此文向为革命献出生命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土匪   围场   老农   团干部   柴胡   警卫   军区   骑兵   代表团   共产党   部队   敌人   干部   高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